第2章 大吼大叫,解决问题的毒药
1 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有人说:“遇事就发脾气,说明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多。”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脾气发过后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倒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坏的情绪带来的只有坏的结局。
发脾气的人是失去了理智的,在问题面前,最重要的恰恰就是理智。失去了理智只能对眼前的问题束手无策,有的时候甚至会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做出过激行为。遇事发脾气是火上浇油,只会让事情雪上加霜。
1965年的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的纽约举行。争夺冠军的双方分别是路易斯·福克斯和约翰·迪瑞,这场比赛的获胜方不仅能斩获世界冠军的头衔,还会有四万美元的奖金。
比赛中路易斯·福克斯一度远远领先他的对手,再拿几分他就能锁定胜局。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当路易斯·福克斯专注于比赛时,一只苍蝇飞落在了主球上。路易斯起初并没有过于在意,他只是随手在主球上空挥了挥手,把苍蝇赶走。
苍蝇飞起来转了一周后再一次降落在了主球上,原本做好准备击球的路易斯这时感到一丝烦躁,再次用手驱赶苍蝇。苍蝇几次三番被驱赶,又反复地往主球上降落。场边观众看到这一幕爆发出一阵哄笑。
路易斯生气了,他认为自己被一只苍蝇羞辱了,他决定要把这只苍蝇杀死。当苍蝇再次降落到主球上时他不再用手驱赶,拿起他的球杆,企图用球杆把苍蝇打死在主球上。当球杆和球接触时苍蝇飞了,他却听到裁判宣布交换击球权。
就这样路易斯丧失了一次关键的击球权,原本一直处于劣势的约翰这时把握住了机会猛追分数,情绪失控的路易斯最终输了比赛。
就像落在主球上的那只苍蝇,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麻烦不过是一件蝇头小事,耐着心思很容易就能够解决。却总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让原本微不足道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心境乱了,不仅小事情没解决,反倒引起了更大的悲剧。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处处都是,丈夫会因为妻子做的饭菜不合口味而生气,最终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员工会因为领导的批评而生气,最后会闹得一拍两散,员工丢失了工作,公司又不得不重新招聘员工;公交地铁上素不相识的两人会因为一点小的磕碰而动怒,最后可能会大打出手,最终被送到派出所。
其实这都是一些很容易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因为附加上了脾气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发脾气只是逞了一时之快,却会带来长久的痛苦,遇事就大发脾气是没有长远之见的行为。回过头来想想,无论是夫妻不和还是自己工作上的失业又或者是被送到派出所都远比忍住当时的暴脾气要痛苦得多。
留心周边,你会发现那些遇事喜欢发脾气的人往往过得都很不如意。遇事沉着冷静的人往往是睿智的人,他们的生活总是顺风顺水。可能老天就是厚此薄彼,故意折磨脾气暴躁的人,让他多受了些许苦难。
在影视圈里,脾气最暴躁的不是导演,也不是那些大牌的明星,而是武术指导。这些武术指导出身武行,血气方刚,拍戏时又总是遇到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反复指导不见成效就会破口大骂,这时任凭你有多大牌都只能听着。
但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更别说平日里头顶着光环的明星。被骂得没面子了他们就会消极地去对待这场戏,最终会降低整场电影的水平。
但袁和平却不是这样,每当遇到没有武术功底的演员,多次指导仍旧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时,他会根据这个演员的自身特色重新设计一套动作,这样既照顾到了演员的自身条件,又保证了电影整体的艺术水平。
所以,袁和平在武术指导界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他不仅指导了《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卧虎藏龙》《功夫》《一代宗师》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影片,还被邀请到好莱坞指导了颇负盛名的《黑客帝国》系列电影。《黑客帝国》中尼克一系列经典的动作镜头全都出自袁和平之手。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永远都不要把发脾气当做武器,它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永远靠的是冷静的头脑和果敢的气魄,发脾气不仅能将人的这两大优点夺走,还会借着失控的情绪让原本就乱如麻的事情更加糟糕。
在你将要愤怒时,先问问自己:“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然后告诉自己:“既然不能,还发什么脾气?”这个过程看似愚蠢,却能让你在情绪即将失控时及时克制自己,让你原本升温的头脑恢复冷静,冷静下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你咆哮着批评,并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
有人说,高明的批评就像一块香皂,它不但能除去人们身上的污垢,还能给人留下清香。但生活中很多人却正在进行破坏性的批评,批评的时候总是对人不对事,简单粗暴地进行人身攻击: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咆哮的批评只会让对方产生消极心态,不能心服口服。
不恰当的批评是对人的自尊心的一种伤害,而有技巧的批评除了让对方心服口服之外,还能够使双方意见得到进一步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得到进一步交流,从而规范和塑造对方,形成团队文化,达到团队的预期成果。
曾经某厂有位青年工人陈小帆,一度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不辞而别,想去其他地方赚大钱。陈小帆的父亲发现后,硬拉着儿子到厂里认错。陈小帆性格特别倔,见了厂长,他也是紧绷着脸,一副对着干的架势。
厂长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因陈小帆的不辞而别而对他咆哮批评,而是对他的父亲说:“你家孩子在我厂里工作,真是吃苦头了,他有好技术,本可以在外面赚大钱,在厂里辛辛苦苦地干,赚钱却不多,我很对不起他。他现在能放弃高工资重新回我厂里,我真是十分感谢,我只有加倍努力,带领大家创出好效益。”
厂长这番话大大出乎陈小帆的意料,他越听越不安,越听越难为情,最后羞愧而又坚定地对厂长说:“厂长,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厂长这番高明的话,表面上是肯定陈小帆重新回到厂里的表现,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了他不辞而别的行为,这就是一种肯定某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另一种与之相对立的思想、行为的有力否定和批评,这种方法就是“明褒暗贬”批评法。它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达到了让对方心服口服的预期目的。
商场这一段时间接到了不少顾客的投诉,都是在反映服务员杨桐君服务态度差。苏经理了解了情况后,叫来了杨桐君,跟他说:“我听说最近你家里发生了一连串事情,孩子身体不好,是吗?最近顾客反映你在礼貌待客方面做得不够,服务态度不好,也许你事情多,心里烦,就迁怒于顾客了。此事我们有责任,对你关心太少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但工作时间必须热情主动、对客人有礼貌,我不希望再听到对你的不满意见。”杨桐君听完后,将经理指出的问题一一改过,果然没再接到顾客的投诉。
苏经理的这种批评方式,首先是她没有将自己置于问题之外一味批评下属,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和杨桐君一起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既能够很好地让杨桐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让他更好地接受批评并改变。
作为一个领导,批评员工的目的就是做好事情和改正错误,所以切忌借批评发泄自己的情绪,对下属进行人身攻击,否则只会事与愿违。要摆事实,讲道理,使用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语。
比如面对公司里几个经常迟到的员工,对人不对事的批评语就是这样:我们公司有几个出了名的老迟到的人,这几个人脸皮还真厚,公司已经强调不能迟到,可就是不听。这类人头脑中毫无组织纪律观念,带来了不好的风气……
而稍有些智慧的领导就会对事不对人:最近开会经常出现迟到现象,虽说人数不多,但迟到往往浪费大家时间,你等我,我等你,大好时光都被“等”浪费掉了。迟到也往往影响会场纪律,影响其他同事的情绪,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问题,改变迟到现象。
哪种方式更尊重下属更容易让人接受,一目了然。
在尊重的基础上让员工对领导的批评心服口服,其中就涉及了员工批评的“技巧”。何为“技巧”?老子曾说:“大巧若拙”。也就是说真正的“巧”不是那种违背自然规律、卖弄小聪明的“权谋”,而是在顺应自然的规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批评员工要顺应的自然规律就是顺应人性中最基本的渴望:被尊重。要想顺应这种规律,实现有效的批评,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一个技巧就是用心,即作为领导的你要用心站在员工的立场,用心了解他认知事物的方式,用心选择说服他的方法。
学会推己及人,在批评别人前先把自己放到被批评的位置。这样,你一定会用心去想一个他最能接受的方式,而且还会设法告诉他你的意见是对他有利的。同样,这个方法适合一切批评,无论是身边谁犯了错都要告诉自己,彼此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充分地尊重他人,用温和的话语去以理服人。当你觉得你对员工的批评总是不能被他心服口服接受的时候,你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批评员工的时候用心了吗?
3 吵到声嘶力竭又怎样?还不是两败俱伤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再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也会吵架。吵架本是不能避免的事情,如果双方不依不饶,吵到声嘶力竭,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一对情侣,男生在辛苦工作一周后会选择窝在家里打打游戏,最好能有三五好友一起玩,饿了就一起在路边小摊点两个小菜,要几瓶啤酒。女生就不一样了,女生需要的更多是陪伴,看电视的时候你要陪着我,逛街的时候你要陪着我,只要有我的地方就少不了你。
这时候,男女双方就会发生摩擦。男生渴望休息和自由,女生渴望关怀和陪伴,彼此都因为一周的工作而身心疲劳,不能很好地体谅对方,更多的反而是诉苦。男生会抱怨女生不懂体谅,太过黏人,女生会埋怨男生不够温柔体贴。
抱怨和埋怨逐渐升温演变成了争吵,争吵一旦发生很容易导致场面失控。双方说出的话会越来越让对方难以接受,争吵中会夹杂着狠毒的人身攻击。涵养稍差的一方甚至会濒临崩溃,摔东西,或者一个人躲进屋子里痛哭不止。有的甚至会大打出手。最终酿成了一场难以收拾的灾祸,双方从此心里产生了芥蒂,感情不再纯粹,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亲密无间,甚至最后一拍两散。
其实,吵架何必声嘶力竭,何必不留情面,能在一起的人本来应该是亲密的人,吵架时反倒给人以深仇大恨的错觉。双方都收敛一些,男生体谅一下女生的孤独,女生多关怀一下男生的劳累。
事情本来很好解决,两天的周末,大可一天男生陪着女生逛街看电影,另一天女生在家休息,男生约好友打游戏。双方妥协一下就可以换得两全其美的结局,却因为彼此过于不留情面,让小事成了大事。
很多感情都毁在一个不懂得退,另一个不知道让,彼此针锋相对,用尽全身的气力像面对敌人一般狠狠地攻击原本亲密的对方。没有人喜欢被攻击,猛烈的攻击换来的只能是更加猛烈的回击,这往往已经不再是就事论事了。这样,事情没有解决,反倒让双方产生了隔阂。
吵架也不全是坏事,亲密的关系需要依靠吵架来检验,吵架是在人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发生的,吵架中会褪去表面的伪装,这时候如果彼此双方仍然能够互相接受,亲密的关系才可以维持下去。反之吵架中暴露出的本性不能被对方接受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结束这段亲密关系。
合理的争吵还能促进亲密关系的升华。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彼此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一起生活后难免会有冲突的地方,吵架是发现问题很好的契机。
吵架中,彼此双方不再有所保留,这样问题的实质就会暴露无遗。如果这时双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退一步,争吵将不再向坏的方面发展,双方会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久而久之彼此间存在的冲突就越来越少,双方更加契合,亲密关系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吵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合理的吵架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吵架的双方要明确地意识到,吵架不是目的,吵架是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对方,是为了找到问题并顺利解决。
有的时候吵架也要注意场合,能在单独的空间里吵坚决不到公共场合吵,最好不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吵。当然,合理的吵架是不能带有伤人的字眼的,带了伤人的字眼后就脱离了论事的范围,变成了冰冷的攻击。
有的人会因为尚不能确定的事情争吵,这是愚蠢的行为,过于敏感的内心会成为彼此之间的阻碍。吵架不能吵到一半就强制收场,这样只能为日后的相处埋下隐患,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吵架最合理的方式。
不能当面的吵架往往最让人伤心也,更让人无奈,无论是电话,短信还是微信,依靠通讯设备吵架不仅能丢失很多关键的信息,并且让很多本可以依靠一个拥抱一个滑稽的动作就能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恶化。朋友曾透露过他维持七年异地恋的秘诀:千万不能异地吵架,吵了之后没法哄!看似浅显的回答,却值得人深思。
合理的吵架要懂得退一步,“见好就收”。双方本是彼此最为亲密的人,若只是因为一些小的摩擦而吵架,往往并非本着结束这段亲密关系的目的。当自己的不满得到了宣泄,吵得“差不多了”,就缓和一下,吵架的局面就能被控制住。
为了让吵架不至于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大可在吵架之前就约法三章,比如“不能提分手”“不能说脏话”“不能翻旧账”,这样,争吵将始终被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双方争吵的内容往往只是问题本身,争吵过后问题解决了,冷静下来后彼此会更加亲密。
声嘶力竭的吵架其实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样的吵架不仅让人丢掉了一段苦心经营的亲密关系,还可能在人的心里留下阴影,影响到以后的生活。永远不要用最恶毒的话去对待你最亲的人。
4 有理不在声高,声调高的人不一定有理
本杰明·富兰克说:“假如你有抬杠、反驳的爱好,也许你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虽然说“理直”就“气壮”,但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有理再加上得体的语言语气,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理直”的人之所以“气壮”是因为他确定了在这场较量中有“理”的,必然是获胜的一方。所以他趾高气扬,甚至咄咄逼人。但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与其理直气壮不如理直气和。
在一个氛围良好的咖啡厅里,顾客们正在享受着美好的下午时光。忽然,靠窗位置的一个男人大声叫了起来:“小姐,小姐,你给我过来!来看看你们的牛奶,这根本就是过期的,都结块儿了,白糟蹋了我的一杯红茶!”服务小姐迅速走过来,一边微笑着赔不是,一边说道:“对不起先生,我马上给您换一杯新的。”
很快,跟前一杯一样配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的新红茶被端上来了。服务小姐再次微笑着对那个男人说:“先生,我是不是可以建议您,如果放了柠檬,就不要再加牛奶呢?因为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儿,使它看起来像坏掉了似的。”说完,她就轻轻离开了。座位上的那个男人听到这番话后满脸通红,只见他迅速端起茶杯,强作镇静地喝了几口,然后起身就走了。
角落里,刚才那位服务小姐的同事替她抱怨道:“明明就是他错了,居然还那么粗鲁地嚷嚷,你为啥不直接说他,给他一点颜色看呢?”服务小姐回答:“正因为他粗鲁,所以我才用委婉的方式对待他,否则不就吵起来了吗?再说,道理一说就明白了,根本用不着大声说啊。”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双方的争执中,有的时候虽然你有理,但是你若不依不饶,触犯到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也会奋力去反击,这不是“无理取闹”,只是在捍卫自己的自尊心。
如果你能做到“理直气和”,用平和的态度,温柔的语气去对待对方的错误,摩擦会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完美地消除。
你看,那些歇斯底里地吼叫的往往是理亏的人。
清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两辆电动车“砰”的一声撞在了一起,两位车主应声倒地。一位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另一个是一位结婚没几年的年轻女子,车后还载着两岁左右的孩子。
两车相撞后年轻女子身体多处受到了轻微的擦伤,电动车也被撞坏了,好在孩子没事。老太太除了被撞倒在地外并没有受到任何创伤,老太太扶起电动车后就指着年轻女子大骂:“年纪轻轻着什么急,骑那么快,还随意变道,这下好了,撞了吧。”
年轻女子还躺在地上,身上的疼痛还没褪去,她还没力气爬起来,只能先照顾着孩子,一边还要忍受老太太的数落。老太太见对方不还口反而越骂越凶,直至招来路人的围观。
见有人来看了,老太太开始向路人大肆渲染年轻女子骑车太快,又忽左忽右随意变道,手舞足蹈地大声说了半天,周围的人也听出了个究竟。原来老太太是由南向北逆行,而年轻女子却是由北向南正常行驶,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老太太,这位女子左右躲闪,最终还是在躲闪时被撞到了。
这时众人把年轻女子扶起,纷纷谴责老太太不仅理亏还辱骂受伤的女子,老太太在众人的谴责声中悄悄离开了人群。
“无理”的人反倒“声高”是可以理解的,在争执发生之前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错误在自己,又不肯低头认错,他们希望通过争执来让局面顺着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样的话就只能依靠高分贝的声音、愤怒的情绪、张牙舞爪的神态来掩饰自己的不安,用气势来压到“有理”的一方。
但这又往往更加把他们的“无理”与不安暴露无遗,公道自在人心,无理终究是无理,任凭你怎么挣扎最终还是难逃悠悠之口。与其被人揭穿而蒙羞倒不如趁早认个错,反倒能化解尴尬的局面。
争执发生了,我们应当“理直”,但千万不要“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咄咄逼人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给别人一个台阶也能给自己一片欢畅的内心。如果我们“无理”,千万别去“取闹”,更不要妄想通过强硬的态度来挽回什么,错了就是错了,认错是最睿智的选择,认错并不丢人,敢于认错的人往往能收获别人的称赞。
无论“有理”还是“无理”,“声高”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有理”的“声高”是得理不饶人,会受到人的轻视;“无理”的“声高”是蛮横耍赖,众人会避而远之。拥有好人缘的往往是那些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人。
有理的声低体现的是胸怀,无理的声低体现的是涵养。
5 尝试把大吼大叫,换成坚定的语气
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你愤怒、你愤恨,是因为你已习惯用这种方式发泄,你已学会了用它们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希望达到你的目的。”可以说安东尼·罗宾的这句话道出了每一次发怒背后的真实目的,但回头想想,发怒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恐怕只能落得个事与愿违的下场吧!
张女士和老公结婚多年,儿子也三岁了,生活倒是很稳定,但她总觉得美中不足,婚姻里缺了点浪漫。
她老公脾气虽好,却很木讷,张女士觉得老公没有一点情趣,所以张女士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故意找茬,和老公吵架,可老公基本没有任何回应,两人吵个架都吵不起来。张女士觉得,老公这是心里没她,所以才显得这么无所谓。越想越气,这几年,一吵架她就把离婚两个字挂在嘴上,一直以来,丈夫或者不回应,被逼急了要表态,就说不同意。没想到这一次,丈夫终于改口了,说离就离,成全她。
两人约好第二天办离婚手续,这位女士却有些舍不得了,觉得丈夫其实也不错,她担心自己一离婚就后悔。
婚姻中逐渐褪去激情是每一对夫妻都会经历的,张女士的诉求无非就是想让婚姻中多一点激情,但无论是故意和老公吵架还是把离婚挂在嘴边,都只会让她的婚姻更加糟糕。时间一长,不仅当初的诉求没有达到,反倒让来之不易的婚姻濒临破裂。
养过宠物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动物更喜欢被顺着毛抚摸。无论是小猫还是小狗,当主人顺着毛轻轻抚摸它时,小猫会闭着眼睛,一个劲地往你身上蹭,还会发出温柔的叫声,小狗会摇着尾巴,一个劲地用舌头舔你的手。但当你逆着毛抚摸它们时,它们便会情绪失控,冲你大声叫唤。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谁不愿意听温柔的话语呢?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们在交流时,一句话入耳,第一反应不是它背后的深意,而是表层上这句话给人的印象。即便是“忠言”,只要它是“逆耳”的,听者就会产生逆反情绪。当我们妄图通过大吼大叫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时,对方会下意识地产生逆反情绪,这并不利于诉求的表达。
当我们有迫切需要表达的诉求时,为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妨把原先的大吼大叫换成一种温柔坚定的语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情有义,通情达理之人,温柔地说服总会有效。
那年,李想的妻子在外面遇见了一位男士,他风趣、有才情。也许是李想的婚姻太冷漠,也许是她的情感太寂寞,总之他给她带来了特别新鲜的感觉,就好像又重新有了恋爱的激情。过去的几年里,她不修边幅、不爱出门,躺在沙发上可以一天不吃饭……遇见他之后她变了,她重新容光焕发……
李想似乎察觉到了妻子的变化,极其理智地问她:“你是不是在外面遇到欣赏你的人了?”妻子点头说是。
李想很快回答说:“那是好事儿啊!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
这一点都不像一个丈夫说的话。
妻子好奇:“怎么把握度,发展到跟你离婚行不行?”
李想摇摇头说:“不行,要不我也不跟你废话了。”
李想沉思了一下补充说:“很多人都跟我们一样,这就是婚姻。如果两个人老有激情,就累死了。两个人这么熟悉了,不小心摸到对方和摸到自己似的,还能有激情?所以,我们的婚姻没有问题,是你对婚姻的认识有问题,不成熟。现在你遇见这个人,他给了你新鲜感,你就觉得他好,我们俩不好。错!如果你跟他结婚过上几年,就会发现我俩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而且可能还不如。因为我们俩从一开始就没隔着心,有了儿子,一起买了房子置了家,你和我,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给了咱们儿子、咱们的家。你和他呢?从一开始就是两家人,他有闺女,你有儿子,谁都怕自己孩子吃亏,所以永远分不均。有激情时,糊里糊涂地过,激情没了,对方就成了外人,到那时候,你就后悔了!所以,你要是觉得跟他一起更好,你就去吧。”
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妻子猛然醒悟。她一把抱住李想,眼泪哗一下流了出来。从那以后,妻子再也没和那个男人来往过。
无论什么时候,发脾气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道德经》有言“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句话是说想要废去它就一定要先稳固它。这句话适用于我们的日常交往,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诉求时,先要顺着对方的意思。先要耐心地倾听,即便不能苟同也不要急着反驳,然后由衷地称赞他的优点,最后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相信这样做将能“无往而不利”。
6 迁怒于人并非智者之举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东邪黄药师是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他性情乖张,做事从不遵循常理。除了武功卓绝,位列四大高手之外,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数术易理也是无不精通。
按理说这样一位博古通今的宗师级人物应该桃李满天下,死后还会有武功绝学流传后世,就像武当的张三丰那样,但天之骄子黄药师死后什么都没留下。这都要归因于他早年喜欢迁怒于人。
黄药师的弟子陈玄风和梅超风二人偷得《九阴真经》潜逃后,黄药师一怒之下迁怒于其他弟子,挑断弟子们的经脉后尽数逐出师门,被李莫愁笑话“门下无人”。
人的内心在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时总会有宣泄的欲望,有的人平白无故地把自身的不满宣泄给别人,便是迁怒。很多时候,被迁怒的人不仅是毫不相干的人,更是相对弱小的人,弱小的人这时被当作了坏情绪的垃圾桶。
迁怒于人不仅不会达到宣泄的目的,反倒会让那些充当了“坏情绪垃圾桶”的人遭受不明不白的灾祸。他们本是安分守己的个体,有的甚至对你心存善念,但你的迁怒却让他饱受伤害,坏情绪产生的后果有时候是会传递下去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踢猫效应”。中年男人在公司里被领导批评,带着坏情绪回到了家。家里的孩子正在沙发上调皮捣蛋,男人愤怒地把孩子臭骂了一通,孩子挨骂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闷闷不乐。
这时喂养的小猫跳到他身边又是打滚又是磨蹭,孩子狠狠踢了小猫一脚,小猫逃出窗外,在大街上来回乱窜。驱车行驶在路上的司机见到突然窜出的猫,躲闪不及,把路边的孩子撞了。
路边的孩子本是与这场坏情绪的传递毫不相干的人,却被强行拉到这个链条中,并成了受到伤害最严重的人。你永远不知道坏情绪的扩散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不如学会克制,让坏的情绪在产生之初就被遏制住,防患于未然。
《论语》中孔子夸奖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是对别人,“不贰过”是针对自身,这是对人极高的评价。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生气动怒时也不例外。在坏情绪的控制下,人很容易对身边的人或事产生逆反心理,稍不注意就会把自身的怒气倾泻给别人,这时别人就会蒙受不白之冤。有的时候并非有意为之,迁怒别人很多时候是不知不觉中做出来的,但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是难以弥补的。
别人捧着一颗温暖的心向你走来,想要把自身的温暖传递给正在“冰天雪地”中的你。但愤怒的你不仅没有感谢,反倒恶语相向,任谁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从此当初那个捧着温暖的心的人疏远了你,更可怕的是她那颗温暖的心将不再送给别人。世上少了一丝温暖,多了一丝冷漠。
一位已婚妇女近日来在工作上总是不顺心,当她把这些不良的情绪带到家里时家里变得不如以前温馨了。自从她向丈夫发怒以来丈夫变得越来越冷漠,儿子在餐桌上也总是沉默寡言。
一天下班,她被电梯镜子里疲倦暴躁的自己吓到了。她想,这样的自己怎么给家庭带来美好和温馨?第二天出门时她把一块提前准备好的牌子挂到了墙上,牌子上写着: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着快乐回来。
从此以后,即便她在公司遇到不顺心的事,一走到门口,看到这张牌子,她也会努力把那些负面的情绪全都收纳起来,没过多久家里重新恢复了温馨。她不知道的是,这张牌子不仅提醒了自己,还提醒了丈夫和孩子。
迁怒于人永远都不是一种好的倾泻坏情绪的方式,回头想想,被我们迁怒的人都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他们的关心和容忍被我们视为一种可以践踏的东西,我们辜负了他们的善良,用残忍的迁怒去回报。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别人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你好,再好的关系也需要去经营去维护。要知道被你迁怒的人的坏心情是你造成的,而你的坏心情却不是他造成的,因此,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都不是你坏情绪的垃圾桶。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开心和快乐,如果你只能给对方带来消极和愤怒,他和你在一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有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每次想要迁怒别人时不妨向自己发问:“是谁让我生气?”然后深呼吸,告诉自己:“眼前的人都是关心爱护我的人,我不能用残忍的迁怒来对待他们。”最后,理智地剖析自身,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果已经迁怒于人,千万不要犹豫,马上道歉。相信人都是宽容的,你的愤怒别人都看在眼里,你的不容易别人也能谅解,只要及时道歉,一切或许尚能挽回。
7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我们把自身的情感传达给外界用得最多的方式是语言,语言是两个人沟通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老话常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传达着彼此的情感,也影响着彼此的情绪,尖锐的语言比利刃更能刺痛人。
两人发生了争吵,一方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话语刺痛了对方,这时会有局外人来安慰这位受伤者:“你别看他说得难听,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罢了。”其实哪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从嘴上流出的话是自心间产生的,心里怎么想,嘴上就会怎么说,至少在恶语伤人的那一刹那便是如此。
妻子在外出差,晚上住在宾馆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了丈夫打来的电话。丈夫又喝高了,他竟然忘记了妻子在外出差,还口齿不清地要求妻子马上来某某饭店接他。
妻子只听完关键信息就不再听了,因为她也听不懂丈夫究竟在说什么。她肚子里顿时涌起一团怒火,冲着电话大骂,毫不留情,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同住一间房间的同事甚至怀疑电话的另一端真的是她丈夫吗?
妻子骂了一通后狠狠地挂了电话,之后又拨通了婆婆的电话。电话里她先是抱怨了一通,接着要求婆婆去接她的丈夫,临挂电话还带了一句:“这就是你的好儿子!”
挂了婆婆的电话她又向同事说起了丈夫的种种不是,仍旧是不留情面,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仿佛说的这个人与自己无关。
我相信,在这位妻子狠狠地向别人倾诉丈夫的不是时,她心里已经被深深的厌恶占据,试想一个妻子在足够爱丈夫的前提下会说出那样尖酸刻薄的话吗?爱是温柔的、包容的、善良的,需要用心呵护的。爱与伤害是对立的。一位爱丈夫的妻子会愿意自己的丈夫被所有人怨恨吗?
“刀子嘴”后面往往是一颗“刀子心”,刀子捅到别人的身上便已经造成伤害,而伤害别人的话语永远不会从一颗温暖的心中流出来。
“刀子嘴,豆腐心”是最低效的表达方式,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耐心去感受你那颗温柔的心,温柔就应该用温柔的方式去表达,这样才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话剧《恋爱的犀牛》中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十分,而你只能表达出一分,还不如你爱一个人一分,却能表达出十分。”
很多时候,语言上的温暖与行为上的温暖同样重要,既然行为上是温暖的,为什么不让这样的温暖因语言的美好而更增一分呢?既然已经是豆腐心了,就不要再用刀子嘴了。
一对夫妻,丈夫下班后回来得晚了,妻子心中焦急,出口讽刺道:“这么晚还回来干啥,你怎么不死在外边呢?”累了一天的丈夫刚进门就听见妻子这样挖苦讽刺自己,心里一定好不到哪去,夫妻之间可能就这样吵起来了。
从妻子的本意上来说,她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老公,你这么晚都不回来,我好害怕,我很担心你,我都觉得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她也知道丈夫忙了一天不容易,就因为习惯了“刀子嘴”,才让原本温柔的问候变成了讽刺。
夫妻吵架后双方仍然僵持着,这时候妻子会说:“有种你打我啊,不打你就不是个男人。”其实这时候妻子想表达的意思是:“老公,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吵得再凶你也舍不得打我。”但在妻子说出的话里根本听不出一点温柔,反倒尽是辛辣的讽刺,这时“刀子嘴”背后的“豆腐心”谁会去感受?
丈夫无可奈何摔门而出,妻子又会追出去大骂:“走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就别再回来。”这时候妻子已经后悔了,她想要挽留丈夫:“老公你不要走,你赶紧回来,抱着我。”但她口中说出的话却没有任何挽留的意思。
谁会在交往过程中去思考每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瞬息万变,往往是听到了什么话就会立马产生怎样的反应。如果你有一颗足够温柔的心,就应该用温柔的话语去表达。
试想,如果妻子能把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那么从一开始就不会吵架,丈夫会被妻子的温柔体贴感动,以后会尽量早一些回家,夫妻二人的生活会更加和谐。即使已经吵了架,妻子温柔的表达也会让丈夫马上熄灭怒火,毕竟夫妻之间还有深深的爱。
我们发现,“刀子嘴豆腐心”往往针对的是关系最亲密的人,在泛泛之交时很少有人会这样做。那些“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或许是出于中国人特有的矜持与含蓄,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信任。
但也请你知道,温柔并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彼此二人,无论关系有多么亲密,温柔的话语总要胜过尖酸的讽刺。
8 摆脱偏激,换个角度想问题
偏执的人总是狭隘的,他们没有容人之量,也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牢牢地在周身筑起一道墙,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看问题偏激的人常常也容易冲动,因为不愿意看到别人有不同的观点,急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所以动不动就会和别人理论起来。
小胡才华横溢,博览群书,总喜欢和同事朋友谈古论今,褒贬时事。本来茶余饭后,三两好友坐在一起是为了消遣,小胡却总把消遣变成一场论战。无论聊的是什么,他总要提出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
除此之外他还要通过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结果常常弄得几个人不欢而散,久而久之没人再愿意和小胡一起聊天了。
很多时候小胡的观点总是过于偏激,但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他却总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甚至有些无可争议的事情都要奋力去辩解,不把对方说服誓不罢休。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得到的自然是反感。
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不像是数学题,会有固定的答案,也不像是体育竞技,非要分出个高下,过于执著,不仅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何必如此,说服了对方又如何,小胡虽然赢了辩论却失去了趣味相投的伙伴,得不偿失。因小而失大是偏激的人共有的通病,有头脑,有主见,不随波逐流是一个优点,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固执己见,否定一切。如果你狭隘、暴躁,像一只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必定会刺伤别人。
偏激的性格会让人变得狭隘、孤僻,偏激的言论会影响别人的人生价值观,对一个人产生难以磨灭的不良影响。现在网上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过激言论,网络写手们为了博取点击量或者他们常说的“十万加”而不顾影响地发表一些“毒鸡汤”。这些激烈的言论的确能刺激人的感官,但刺激过后给人留下的是深深的误导,一些正在成长期的少男少女们很可能因此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最需要的都是正能量,《平凡的世界》厚厚三本书,书中的故事无论发生在怎样的年代,产生了怎样的悲剧,作者路遥总是用一种温和的语言,包容的心态,去描写故事中的人和事。所以这部书才能被人们奉为“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偏激给人带来的只会是负面的东西,偏激就像快乐隔离带,偏激的人总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这个世界。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广场舞突然就兴起来了,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大爷大妈跳舞的队伍。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跳舞的人们就已经集合完毕,播放着高分贝的音乐开始跳舞。这对于周边居民,尤其是上班族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上班族的睡觉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早早被吵醒不仅会影响到一整天的精气神,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于是乎就有了小年轻打开窗户冲着楼下破口大骂的新闻报道。
这又有什么用呢?你已经被吵醒,你骂得再凶也不能阻止这群大爷大妈跳舞,反倒会影响自己一整天的心情。倒不如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早上的音乐就当成闹钟,能把你早早地叫起来,这样不仅能帮你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还能让你避免迟到的危险。至于睡眠不足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早睡来解决。
早睡早起的你可以从容地吃点早饭,看看新闻,走在上班的路上也可以趁机放松一下心情。不至于因为担心迟到而不吃早饭,火急火燎地往公司赶。这样既不利于健康,又会有安全隐患。
过度的心理偏激是一种精神疾病。相关专家认为偏激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缺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以及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偏激的人往往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容易以偏概全,固执己见,缺乏包容和谦虚的心态,他们总喜欢用竞争的眼睛去看待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争个高低,让人总想避开他。这种人在情绪上是冲动的,在行为上是莽撞的。偏激的人常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来伤害自己和他人。
避免偏激最好的办法是凡事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适时地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让自己陷入“敌对心理”。试着去接纳,去包容,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大胆地去接受新事物,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不要因为偏激而束缚了自己那颗快乐和充满创造力的心。
9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处理事情需要的是公允、睿智和冷静,情绪恰恰是这三者的敌人,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在处理事件上过多地加入情绪只能起到反作用。好的情绪让人大大咧咧,坏的情绪让人畏首畏尾,处理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俄罗斯的一位化学家有牙疼的老毛病。有一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钻心的疼痛让他很烦躁,手边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当时他的心情简直糟透了。在书桌前他看到一封信,随手打开看了看。信封里是一位年轻人寄给他的一篇论文,他觉得整篇文章都是胡言乱语,没有任何思路,看完随手就丢进了垃圾桶。
过了几天他的牙痛过去了,心情也随之好多了,工作也顺顺利利地完成了。百无聊赖之际他突然想起了那个信封里的论文,当时没留意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翻遍垃圾桶终于找到了那篇论文,并再次仔细阅读了一遍。冷静下来后他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思路与众不同,观点也很独到。这让他为自己险些因为情绪的原因忽视了一位天才而后悔不已。
带着坏情绪去工作时,责任心和处理事情时的果断会大打折扣。烦躁的心情会让人忽视掉工作中本该留意的细节,这是不够负责任的表现,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忽视可能酿成大的祸端。心力不足时往往会失去前进和拼搏的勇气,很多应该争取的没有去争取,应该把握的没把握住,眼睁睁看着良好的时机从眼前溜走。
坏情绪让人丢掉了精气神,以这样的状态去工作很不理想。但是,好的情绪若是不注意具体情境也会产生问题。过度的兴奋会让人对眼前的形势过于乐观,让决策者失去精准的判断能力,盲目的乐观会麻痹人的神经,让人忽视掉潜在的风险,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纪录片《大国工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所有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上,转向架都是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每个转向架的重量都在1.1吨,它的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都不足10平方厘米。
列车在高速行驶时要承受近30吨的冲击力,这对转向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缝隙大了小了都不行。大了会导致车轮松脱,旱死了会影响列车的检修。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转向架只能靠手工打磨,全世界都是如此。国际上的标准是只留给手工研磨工人0.05毫米的空间。这0.05毫米的空间对研磨工人的心态和技术均提出了超高的要求,稍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这要求研磨工人除了要有极高的工艺水平之外,在作业时还必须做到心无旁骛、心如止水。
技术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训练来弥补的,一旦技术成型,就不必再担心。心态却不一样,人的情绪如风云变幻,高精度的工作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此时都必须隔绝在工作的意识之外,工作中必须做到心如止水。
其实,并非高精度的工作如此,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如此,这样才不会有所偏颇,这样才能让一切进度都在理智的把控之下,做到游刃有余。
情绪在工作中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少人会去等待好情绪的到来,等待自己的内心真正平静下来后再去工作,他们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平复了情绪后工作会更加游刃有余。但是,就像《左传》中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待中又发现好的情绪迟迟等不到,于是,很多人就耐着心思继续等下去。事实上,那种理想的状态只在理想中存在,无论等多久,它都不会到来,等着等着,等待就成了逃避。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项复杂的事情面前,人们逃避它的动机可能会远远强于去做它的动机,等待中,本就弱于逃避动机的行动动机会被时间消耗掉。等待换来的只有更多的等待。真正杰出的作家不会等灵感来了才去创作,优秀的匠人也不会等待心情好了再去雕刻,打磨,医生更加不会等情绪平复下来了才走上手术台。当一份工作降临到眼前时,需要主动地去平复情绪。把一切过度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摒除掉,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工作。
当人带着一颗平静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后,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工作中,此时,情绪的波动已经不再需要去控制,不知不觉中,已经达到了波澜不惊的状态。
有些事情需要把握时机,有的情绪无法逃避,有的事情逼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无论哪一类事情,都不能带着过度的情绪去做。很多时候,你必须在工作开始的那一刻迅速让自己平静下来,被动地等待情绪逐渐平静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永远记住,在处理事情之前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