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康有为问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刊辞

殷周之际,中国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孔子祖述尧舜,而有从周之志,更确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风貌,可谓圣之时者。此后两千多年,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之巨,远非先秦诸子所可比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特质。然明末以来,中国开始面对西方世界的种种挑战,更有现代性的步步进逼,遂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亦受到强烈冲击。面对此种变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以至于西方思想的次第引入,渐为大势所趋。

自辛亥以至人民共和,各种现代性变革持续深入,由政治继而经济、社会,终之于文化及观念诸领域。新文化运动以建立新道德、新文化为鹄的;中国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百年来,现代中国各派思想,皆欲将现代性进行到底,儒家面临巨大压力,然亦不绝如缕,欲以存续先王之道,其声音常在或明或暗间缭绕。

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当以传统为根,更以文化自信立基。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思想与学术在当代中国逐步复活,自是应有之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儒学的现代复兴,成就斐然。复旦大学成立上海儒学院,其宗旨就在进一步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健朗的思想,更强调全球化时代的天下情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须在学术和思想上作新的奠基。故本刊之创办,欲以有此志焉。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

二〇一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