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心理学对“团体”认识不足
团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一个人从出生之后总是要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之中。然而,心理学对“团体”的研究却比较少,更多关于“团体”的研究来自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
(一)早期心理学对“团体”认识不足
早期的心理学对“团体”的认识不仅肤浅,而且普遍存在偏见,甚至将“团体”的一些基本属性视为心理领域中的忌讳。心理学界长期认为“团体心理”是虚幻的,只有个体的心理才是真实的,这种偏见从20世纪20年代持续到30年代,直到勒温开始团体动力学研究,这种争论才算停止。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分析和解决个体心理问题时,往往只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入手,如行为不良、认知偏差和人格障碍等,很少考虑个体所从属的团体或环境。一些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Freud)、荣格等虽然也对团体心理开展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都倾向于在个体集合的水平上来理解团体,只是为团体属性寻找生理学的原因,而不是寻找社会心理学的注解。由此看来,弗洛伊德始终从重视个体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而忽视了团体对个体心理的作用。弗洛伊德也未能从团体心理的特性出发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团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远远超出弗洛伊德的猜测。
(二)社会心理学对“团体心理”的关注
社会心理学研究团体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社会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团体问题。如拉察鲁斯(Lazarus)和斯坦塔尔(Steinthal)的民族心理学、勒庞的群众心理学等。这些早期学者提出的思想,如模仿、个性消失、群众极端化等观点,直到现在还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一定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验方法进入社会心理学,致使社会心理学中的团体研究转向小型团体问题,团体心理学成了小团体心理学。有关小群体问题的研究,大都遵循三个方向进行:①社会测量学派。由莫雷诺(Moreno)所倡导的,着重测量群体成员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对群体其他成员的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水平。②小群体研究中的社会学派。由梅奥(Mayo)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人际相互关系理论。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是分析小群体中的两类群体结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揭示这两类群体结构在群体管理中的相互关系的意义。③团体动力学派。勒温提出场论,并把场论应用于小团体研究,认为团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并不是它的各个部分之和。团体不是人们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动力整体,是一个系统,其中某一部分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部分的状态发生变化。依据场论的观点,团体并非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包容诸个体的“格式塔”。因此,不能借助于分析团体中的个体情况来达到对整个团体的分析。勒温认为,团体应理解为一种具有心理学意义的动力整体,团体的本质在于其所属成员的相互依存,而不在于他们的相似或差异。也就是说,团体的结构特性是由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单个成员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而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应先使其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要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勒温认为,否定团体的真实性就意味着把它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之外。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只研究个体心理不研究团体心理的局面。而且心理学对团体进行研究,大多依靠对文化历史的考察,而不采用严格求证的实验方法。勒温用实验方法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促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在心理学的发展上有积极的意义。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对团体心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撰写的专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详细分析了个人聚集成团体时的心理变化。弗洛伊德曾评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评价说:“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社会学家墨顿评价说:“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团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勒庞依次分析了“团体的感情和道德观”、“团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团体的意见”、“团体领袖”等,深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以及潜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对团体研究的不足,团体咨询与治疗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