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消化系统并发症

一、急性胃扩张
【概述】
急性胃扩张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在短期内有大量内容物潴留,而发生的急性极度扩张,胃壁变薄且十分脆弱,有出血点和溃疡,严重者可发生胃坏死或穿孔,导致反复呕吐,进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碱中毒症状,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亦可因暴饮暴食所致。据早期文献记载,术后急性胃扩张的死亡率高达75%,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提高,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上腹或脐周胀痛、常为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重,但多不剧烈。继之则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开始量小次数频繁,表现为不自主及无力的呕吐,这种呕吐实际上是胃膨胀后胃内容物的溢出。以后呕吐量逐渐增多、发作频繁,虽多次呕吐但腹胀并不减轻。呕吐物常为棕褐色酸性液体,潜血试验阳性。发病早期可有少量排气、排便,后期大部分患者排便停止,如未能及时诊断、处理,则有严重的脱水、碱中毒、休克表现,即患者极度口渴、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浅快,脉搏快而细速,血压偏低,尿量减少等。若胃壁坏死穿孔则出现剧烈腹痛,全腹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及移动性浊音,全身情况恶化并休克现象。
【原因】
1.外科手术、创伤、麻醉,尤其是腹腔、盆腔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可直接刺激躯体或内脏神经,引起胃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缓,进而形成胃扩张,各种创伤产生的应激状态,尤其是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时,急性胃扩张的发生与腹腔神经丛受强烈刺激有关;麻醉时气管插管、术后给氧及胃管鼻饲,亦可使大量气体进入胃内,形成胃扩张。
2.严重的感染如脓毒症,或某些传染病如伤寒、肝炎等。
3.疾病状态、情绪紧张、剧烈疼痛、精神抑郁、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张力减低或排空延迟而致急性胃扩张;糖尿病神经病变、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水电解质失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尿毒症等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胃的排空,导致出现急性胃扩张。胃扭转、嵌顿性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肿瘤、异物及十二指肠雍积症等均可引起胃潴留和急性胃扩张;脊柱畸形、环状胰腺、胰腺癌等也可压迫胃的输出道引起急性胃扩张。
4.暴饮暴食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
【诊断依据】
1.手术早期或暴饮暴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及上述溢出性呕吐现象。
2.腹部查体可见腹部高度膨隆,上腹部尤显著,有时可见扩大的胃型,有振水音,肠鸣音多减弱或消失。胃管吸出大量同样液体,甚至达3~4L,即可确诊。
3.腹部X线或CT检查见胃影增大,上腹部巨大液-气平面。
4.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血钾、钠、氯降低,严重碱中毒表现,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增高。
5.除外高位机械性小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等疾病。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直至呕吐、腹胀症状消失,肠鸣音恢复为止。
(2)洗胃,可用等渗盐水洗胃,直至吸出正常胃液为止,但应注意避免一次用水过多或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胃穿孔。
(3)经常改变卧位姿势,以解除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受压。若病情允许,可采用俯卧位,或将身体下部略垫高。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足够的静脉营养支持,积极抗休克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已有腹腔内感染、气腹或疑有胃壁坏死者。手术方法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如胃造口术、胃空肠吻合术、粘连带松解、内疝复位术。
【预防】
1.腹部大手术后,采用胃肠减压以防止其发生。
2.避免暴饮暴食,尤其在长期疲劳、饥饿后。
3.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尤其具有高危因素的手术患者,如迷走神经切断及胃部分切除,精神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可诱发本症,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纠正贫血,消除患者对病情的紧张顾虑等。
二、腹胀
【概述】
腹胀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自觉全腹或局部有胀满感,通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呃逆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局部或全腹部膨隆。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胃肠胀气均有腹部膨隆,局限于上腹部的膨隆多见于胃或横结肠积气所致,小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中腹部,也可为全腹部膨隆,结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有胃型及蠕动波,肠梗阻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腹膜炎患者可有压痛及肌紧张。
【原因】
1.全身因素 糖尿病、酮症、尿毒症,麻醉药物、止痛药物、精神紧张等因素。
2.胃肠胀气 吞气症、消化功能不良、呼吸功能衰竭。
3.各种引起的胃肠道梗阻 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便秘、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如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腹腔结核。
5.腹腔肿物过大压迫胃肠道导致梗阻而发生的腹胀,常见于胰腺囊肿、肝囊肿、卵巢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6.急腹症引起的腹胀,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腹间隔综合征等。
【诊断依据】
1.腹胀等自我感觉及客观检查。
2.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以及相应的脏器功能和酶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3.腹部B超及CT检查有助于检查有无腹水、腹腔内囊实性占位等病变。
4.腹腔穿刺 了解腹水性状,并做腹水常规,必要时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等检查。
【治疗原则】
主要针对术后腹胀给予等对症治疗。
1.禁饮食,胃肠减压,控制感染,补液对症,必要时给予生长抑素泵入治疗。
2.多适当活动,肥皂水灌肠,促进排气排便。
3.营养支持,纠正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
4.针对腹水的治疗,可反复给予呋塞米等利尿药物。
5.中医治疗 给予电针足三里等针灸治疗。
6.原发病的治疗。
三、应激性溃疡
【概述】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急性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以胃为主,表现有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此病可属于MODS,亦可单独发生。
【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本病不严重时无上腹部疼痛和其他胃部症状,常被忽视。由于原发病危重,掩盖了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故常首先以出现呕血和排柏油样便为早期表现,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合并穿孔时,即有剧烈腹痛、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
【原因】
1.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黏膜屏障,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2.内源性因素
包括重度休克、严重全身感染、严重创伤或大手术、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黏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黏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黏膜屏障。
3.其他几种特殊类型的应激性溃疡
(1)Curling 溃疡:
继发于中重度烧伤后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急性炎症和溃疡,多在烧伤的治疗过程中发生。
(2)Cushing溃疡:
颅脑损伤、颅内手术或脑病变,导致的胃十二指肠的急性炎症及溃疡。
【诊断依据】
1.呕血及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2.病史
如有创伤、大手术、休克或脓毒症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
4.胃镜检查
可证明病变,但应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能否耐受,如明确诊断,同时可做相应的局部治疗。
5.B超及CT检查
视情况而定。
6.选择性血管造影
如需鉴别其他消化道大出血的部位可选用。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患者的危重情况,去除应激因素,抢救休克、引流脓肿、控制感染、缓解黄疸、解除胃肠道梗阻、保持水电解平衡、治疗ARDS等。针对消化道出血具体措施如下:
1.一般治疗
禁饮食,胃肠减压,可先给予冷盐水洗胃,去除胃内血液及凝血块,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药物。
2.药物治疗
(1)全身止血药物的应用,如凝血酶,酚磺乙胺等。
(2)静脉滴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
(3)生长抑素的泵入。
3.内镜止血
小动脉出血者可在胃镜直视下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凝固止血等。
4.栓塞治疗
是目前食管下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首选方法,尤其是对胃左动脉分支出血的治疗效果更佳。
5.手术治疗
对各种保守治疗仍继续反复大量出血者;持续大量出血,在6~8小时内输血800~1200ml,尚不能维持血压,合并溃疡穿孔或腹膜炎者。常用手术方式有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及胃切开止血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预防】
1.全身性措施
包括去除应激因素,纠正供血、供氧不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早给予营养支持等措施。营养支持主要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h增至100ml/h。另外还包括预防性应用制酸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控制感染等措施。
2.局部性措施
包括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硫糖铝等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以及注入H 2-受体拮抗剂和离子泵抑制剂等。

(卢云 张茂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