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据病例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等相关的问题和答案
本病例诊断为何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应该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答:1.本病诊断为上胞下垂(上睑下垂),其诊断依据如下。
(1)双眼不易抬举等症状。
(2)眼部专科检查:睁眼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4mm。睑裂宽度变窄。
(3)实验室检查: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mg,皮下注射,30分钟后见上胞下垂减轻。
2.本病应与假性上睑下垂相鉴别:眼睑皮肤松弛症、眼球内陷、小眼球、眼球水肿、下斜视、对侧眼睑退缩、眼球后退综合征、眼睑痉挛和癔症都有可能出现类似上睑下垂的现象,但均不是提上睑肌和Mu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而导致的上睑下垂。
本病例的中医证型是什么?其辨证要点是什么?该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型还有哪些?
答:1.本病例辨证为脾虚气弱证。其辨证要点为:睁眼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4mm。睑裂宽度变窄。患者抬举乏力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吞咽困难;舌淡,苔薄,脉弱。
2.该病临床上常见的其他证型
(1)先天不足证:其辨证要点为自幼双眼上胞垂下,无力抬举,明显睑裂变窄,视瞻时昂首举额,扬眉张口,或以手提上睑方能视物;全身可伴疲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薄,脉沉细。
(2)风痰阻络证:其辨证要点为上胞垂下骤然发生,眼珠转动不灵,目偏视,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泛吐痰涎;舌苔厚腻,脉弦滑。
本病该如何治疗?
答:在《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指出本病因“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客于睑肤之间”所致。本病因先天所致,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宜行手术矫治;后天性者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常配合针灸治疗。
治以温肾健脾。用右归饮加减。若疲乏无力,面色无华,可加党参、白术、黄芪等以增益气升阳之功。
治以升阳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方中黄芪以增补气升阳之功;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者,加山药、扁豆、砂仁以益气温中健脾。
治以祛风化痰,疏筋通络。用正容汤加减。若眼珠转动不灵,目偏视者,宜加川芎、当归、丹参以增强养血通络之功;若头晕,泛吐痰涎者,加全蝎、竹沥以助祛风化痰。
根据临床证型,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口服或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等。
主穴:百会、阳白、上星、攒竹、鱼腰、丝竹空、风池。先天不足、命门火衰者,加关元、肝俞、三阴交、神阙(灸);脾虚气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气海;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太冲、申脉。皆根据虚实施以补泻。每日1~2次,10日为1个疗程。
取眶上神经与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个疗程。
(1)药物治疗: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
(2)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
(3)后天性上睑下垂因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者,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较为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提上睑肌缩短术。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如何?
答:本病两种类型皆病程漫长。先天性者,除造成视物困难及影响仪容外,其他危害不大。但后天重症肌无力引起者,病情逐渐发展,若全身病情得不到控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与本病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本病应该怎样预防与调护?
答:1.获得性上睑下垂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有关。
2.一般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患病后应避免过劳,注意休息。
技能要点
1.上睑下垂首先要分清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先天者多自幼发病;后天者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或有视一为二、目偏视等,或可伴神疲乏力,吞咽困难或头晕、恶心、呕吐等,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消失或缓解。
2.先天性上睑下垂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后天性上睑下垂因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者,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培训体会
1.中医学认为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胞睑肌肉受脾之精气营养,则轻劲有力,开合自如。故临床证型虽然各有不同,但从脾虚论治者居多。
2.在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如果疗效不佳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