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中医气化疗法模式的提出

人类对生存的渴望源于本能的需求。医学正是为了人类的这种需求而诞生和展开的一系列求生活动。在特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下,医疗行为都要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就为形成特定的医学模式奠下基础。所以医学模式是人们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人类在认识自身生命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历经无数实践后而产生的不同的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模式(表1-1)。
这些模式反映了人类在疾病防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思想和认识体系,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医学实践,反过来这些思想也不断指导医学研究和实践,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同的医学模式都被赋予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发展趋向和追求目标。所以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发展的,是人类对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包括了幸福观念、健康观念、疾病观念和死亡观念等各个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由于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方法存有差异,以及认识事物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导致了不同的学科体系,其结果表现为形式各异的医学模式和治疗方法,比如“同类疗法”、“异类疗法”、“自然疗法”、“传统疗法”等在内的医学疗法。
表1-1 医学模式分类表
虽然模式的概念是人为提出来的,但是模式的发展转变是自然规律进程的必然要求,其实质还是自然的客观存在。近代生物医学模式是围绕“病灶”而开展各种活动的医疗模式,也就是“病灶”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是因为医生在医治患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人类的疾病是由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害而造成的,因而提出了“病灶”的概念。这种观点在细胞病理学学说建立后,就表现得更加明确,从而建立了疾病与病灶的固定模式。比如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开展,发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袭引起人体组织的感染,从而造成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其病理表现为发炎、化脓,溃烂等。所以清除病灶并消灭引起病灶的微生物就成了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在医治疾病时的主要目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病谱和病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医学的认识遇到了困惑。万能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观念和技术都逐渐与现状发生背离或不相适应,严重冲击着长期形成的、构成生物医学模式主要内容的“病灶”概念。比如医生在看病过程中发现许多患有“疼痛”的患者,却找不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的病灶,这使得医生在治疗上不知所措,医疗的实践遇到了挑战。由此,医学实践与研究,重新向新的方向进行探索,试图发现疾病发生、发展新的内在规律,创立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建立新的临床思维方式。
类似的矛盾在高新科技时代变得更为尖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患上许多以往从未遇到过的新的病种,有些患有新病种的患者虽然表现出特定部位的主诉和病痛,以及伴随着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但找不到相应病灶,或是也能查出一些病灶,但这些检出的病灶根本解释不了整体的主诉和多系统的症状。如果仅仅依靠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进行解释确实很难服人,更为严重的是用生物医学的方式方法在开展医疗活动时遇到了困难。所以在当今医学上提出了两大医学思潮:一是提倡整体诊疗,即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用系统、综合的观点来分析治疗疾病,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及天人一体,心身医学等;二是提倡个性化的诊疗,即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具体可体现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
早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医药还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催生了天人一体的医学模式,并影响着医疗实践。“天人相应”的整体医学模式十分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对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称得上是最早的医学模式。“天人相应”医学模式所表现出整体性的医学思维方式,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
人类生存在一个由自然、社会等多重因素交叉影响的多维时空之中,机体健康的维持和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化,与来自于不同生存空间和时间诸种因素有关。伴随着人类共同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许多致病生物和因素,不时地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比如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或是一日昼夜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特别是劳动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后,人的精神心理因素、七情六欲也不时的对人体的生命状态施加影响。特别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着日渐污染的生存空间、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快速而紧张的工作节奏、多元文化交融的生活方式、紧张而渺茫的心理状态、过度精细和变异的食物结构等复杂的因素,使得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更显示出多样和无序。
中医气化理论的出现,是从大自然变化与平衡中领悟到的,以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从自然界的角度和视野来研究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把握了新模式产生的契机。因此,中医气化理论,这一古老中医学科中的一个新生的分支理论体系,其兴起是当前中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模式体现出“自然-生物-社会-心理”四维的整体医学观。
从气化学说的观点来看,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机体的生命规律不仅要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而且生命规律要服从于自然规律。中医气化理论是以人的脏腑功能活动为中心,把人的形体结构、功能活动、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一个统一整体,重新来认识生命过程、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中医气化理论把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作为养生防病、疾病病因和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医气化理论重视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中医气化理论提倡四维医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如何维持机体的健康,追求顺应自然、形体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身心健康,并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尽享健康长寿的美好生命模式。中医气化理论从气化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相、疾病发展规律,是以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理论体系(图1-1)。中医气化理论模式的提出意味着中医学的范畴比以往更为广阔,内容更为丰富,任务也更趋复杂。
图1-1 气化医学模式示意图
总之,中医气化理论蕴涵着中华文化深沉的哲理,并由这种哲理为基础来剖析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具体表现在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贯穿在中医气化理论的各个环节的这些思想和观念,都能突出地反映在机体生理、病理、病态以及防治等方面。要很好地掌握中医气化理论的精髓,探索其奥义,就要深刻理解这些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