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是由运动、感觉和交感神经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本节主要讨论的是脊神经的损伤与治疗。
【病因病机】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 损伤程度与挤压力强度、时间及受压范围相关。轻者引起暂时性传导障碍,重者压断神经。如止血带缚扎过久、骨折后骨痂压迫。
2.牵拉伤 神经弹性有限,超限牵拉可引起神经损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内神经束及血管,使神经干内出血、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如臂丛撕脱伤)。
3.摩擦伤 神经绕过骨突、神经沟时或体内异常突起(如骨折后的骨痂增生)可引起慢性摩擦伤,表现为神经外膜增厚或神经变细,日久可致瘢痕形成。
4.切割伤 如刀、玻璃等割伤,常导致手部、腕部指神经、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
5.火器伤。
(二)损伤分类
1.神经断裂
多见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断裂,前者表现为感觉与运动功能完全性丧失并发肌肉神经营养不良性改变,后者为不完全性丧失。
2.轴索断裂
轴索断裂而鞘膜完好,但神经功能丧失,多见于挤压或牵拉损伤。
3.神经失用症
神经轴索和鞘膜完整,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伤部检查、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反射等方面的检查,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亦对神经再生的进程有较大意义。当周围神经损伤后,往往患肢主动运动消失、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温降低、苍白、皮肤萎缩发亮变薄、汗腺停止分泌而干燥等)、Tinel征阳性。
2.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判断评估。
3.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
(1)畸形:由于神经损伤,肌肉瘫痪而致,多发生在伤后数周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如桡神经损伤后出现的腕下垂。
(2)感觉障碍:损伤造成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发生感觉障碍,由此可以判断是何种神经损伤。
(3)运动障碍:损伤后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瘫痪,通过检查肌肉瘫痪的程度可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
(4)腱反射的变化:神经受伤后,相关肌腱的反射即消失。如坐骨神经损伤后跟腱反射消失。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后所支配的皮肤出现营养障碍,如无汗、干燥,晚期皮肤发凉,失去皱纹等。
(6)神经本身的变化:沿神经纤维走行区触诊和叩诊可了解神经本身的变化。
【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1.妥善保护患肢 避免冻伤、烫伤与压伤及其他损伤等。
2.复位 解除骨折断端和关节头的压迫。
3.外固定 神经损伤合并肢体全部肌肉瘫痪,应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
4.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 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保持肌张力,防治肌肉萎缩、肌纤维化、关节僵硬或关节萎缩及关节畸形等。
5.药物治疗 损伤致气滞血瘀、筋脉失养。宜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促进神经生长、营养神经的药物。
6.针灸治疗。
(二)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分为伤后几小时内行一期修复手术、伤后1~3周行延迟一期手术及超过1个月行二期修复手术。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神经转移术和神经植入术等。
【注意事项】
临床上神经损伤常常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况:如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常出现腕下垂畸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正中神经损伤,出现“猿手”畸形;肘部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易并发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畸形;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易并发胫神经损伤,出现仰趾外翻畸形;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易并发腓总神经损伤,出现患足下垂等;石膏夹板在上述部位固定应引起重视。石膏固定关节于屈曲位,使受损的神经不受任何张力,一般4~6周去除石膏,逐渐伸直关节,练习关节活动,按摩肌肉,促进功能恢复。但伸直关节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将吻合处拉断。还应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外伤、烫伤和冻伤等。
神经损伤恢复标准常需借助如下评价: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协调评价、平衡功能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步态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