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常用基本概念

1.筋
五体之一,其性属木,为肝所主。在形态结构上,是指包裹于肌肉、肌束、肌纤维和肌原纤维之外,并延伸附着于骨骼或关节部位的组织,《素问•五脏生成》说:“诸筋者皆属于节”。从现代解剖学来理解,诸如肌腱、韧带、肌筋膜、关节囊等组织应属于筋的范畴。在功能上,筋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固定关节和骨架结构,二是通过筋的伸缩而带动关节进行活动,《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2.骨
五体之一,其性属水,为肾所主。因其组织形态的差异,可分为编织骨、板层骨、骨皮质、骨松质。在功能上,对人体和内脏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作为体内钙、磷等矿物质储存库,对代谢平衡有重要调节作用;还是造血的重要场所。
3.骨膜
是指覆盖于骨内、外表面的一种由纤维结缔组织及某些细胞构成的膜。骨皮质内面、骨小梁表面及哈弗管表面覆盖的骨内膜与骨外膜的内层,是骨折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主要来源。
4.骨表面
包括骨外膜表面、骨内膜和骨小梁表面、哈弗管表面、骨细管表面和细胞陷窝表面,它们彼此连接,将骨基质分割包裹起来,是进行骨代谢的部位。
5.骨构型
破骨细胞将不适用的骨质吸收,成骨细胞在局部应力需要的部位制造新骨,骨细胞的这种活动方式称为骨构型,它是对骨形态的塑造,多见于骨折畸形愈合之后的骨改建。
6.骨重建
是指骨发育成熟后,生理状态下骨代谢的形式。一个完整的骨重建过程,首先是一定数量的破骨细胞形成并附着于骨表面,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形成吸收陷窝,破骨细胞即消失;接着成骨细胞出现在吸收表面,制造新骨,把吸收陷窝填平。这一新骨替代旧骨的过程,也称为骨转换。在骨表面某一个部位由多种细胞参与的骨重建活动,称为骨重建单位。
7.手摸心会
是触诊的基本要求。指用手指通过对伤处的仔细触摸,做到心中有数,以辨明损伤的局部情况,称为手摸心会。
8.正骨八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正骨八法。
9.导引
即练功疗法,通过肢体运动的方法来防治某些损伤性疾患,促进肢体功能加速恢复的一种方法。
10.膏药
古称“薄贴”,是中医外用药物的一种特有剂型。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以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
11.药膏
又称“敷膏”或“软膏”,是将药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医用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具有固定、保护伤处的作用。
12.筋出槽
筋居之所谓之槽。以手触摸筋伤之处,感觉其柔顺性下降,张力增高,甚或出现凹凸不平的结节状改变,似高出其周围正常的组织结构,此谓之筋出槽。是指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或功能状态发生了异常改变。可表现为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弛、筋纵、筋卷、筋挛、筋转、筋离、筋长、筋骤、筋缩等多种形式。
13.骨错缝
是指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异常改变,并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一种病理状态。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
14.损伤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不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15.伤筋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统称为伤筋。筋的范围比较广泛,是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总称。
16.弹响指
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手指屈伸时,因肌腱通过肥厚的腱鞘所产生的弹响声,称为弹响指。
17.异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的异常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
18.骨折解剖复位
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
19.骨折功能复位
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能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其复位标准是:①对线: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矫正后的成角,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②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应达3/4左右。③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20.骨折迟缓愈合
又称延迟连接,是指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X线片显示骨折线不消失,骨折端尚未连接,其骨折断端无硬化现象,骨髓腔并未封闭。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只要找出发生的原因,作针对性的治疗,骨折还是可以连接起来的,称为骨折迟缓愈合。
21.骨折不愈合
骨折所需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骨折仍没有愈合,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折线清晰可见,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封闭,骨端硬化者,称为骨折不愈合。
22.弹性固定
弹性固定指脱位后,关节周围筋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远端肢体被动活动时,虽可稍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23.肘三角
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这三点连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连成一等边三角形,因此又称“肘后三角”。
24.粘膝征
髋关节后脱位的体征,是鉴别诊断髋关节前、后脱位的检查法。后脱位患者患肢不能主动活动,在做外展、外旋动作时呈弹性固定,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常置于健侧膝上部,称粘膝征阳性。
25.间歇性跛行
指病人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临床上,这种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
26.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部筋骨损伤引起的一过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常在颈部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并伴随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