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病证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如 《黄帝内经》在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总纲,同时提出了虚证的分类、治疗方面的纲领;《难经·十四难》论述了 “五损”的症状,并提出治疗大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治疗方面突出温补脾肾,辨证论治;《诸病源候论》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多种证候及症状,提出了五劳、六极、七伤的名称及具体内容;李东垣在 《脾胃论》中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张景岳对虚劳的病因、证候及论治均作了全面的归纳论述,提出了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则;李中梓强调脾、肾在虚劳论治中的重要性。此后出现了著名的著作,如 《理虚元鉴》是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著名的 “三本二统”之说;又如 《不居集》集历代治虚损之大成,而于理脾阴一法尤为所长,是研究虚劳有价值的参考书。
此外,历史上曾出现的有关虚劳病论治的重要著作,主要有元代著名医学家葛可久的 《十药神书》,明代医家龚居中的《红炉点雪》,清代医家沈明宗的 《虚劳内伤》、沈灵犀的 《虚劳要则》、潘世良的 《虚劳秘韫方解》、赵廷玉的 《虚劳秘要》,近代著名医家秦伯未的 《痨病指南》,以及蔡陆仙的 《虚劳问答》等等。
本次主要对 《慎柔五书》《理虚元鉴》《虚损启微》《内伤集要》《虚损心传》《虚劳要旨》六部论治虚劳的著作进行了点校,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书,尤其是为当今社会防治亚健康提供较好的参考文献。
《慎柔五书》乃胡慎柔所著,初刊于明崇祯九年 (1636)。明末僧人,医家。法名释住想。毗陵 (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即随查了吾习医10余年,颇有所获,后由查了吾荐之于名医周慎斋继续深造,留心摘录周慎斋临证经验,归里行医,疗效较著,且好施舍,故而清贫。临终前将手札及生平著述授予石震,由石震订正刊刻,名 《慎柔五书》,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兼及其他杂病的证治。其学术思想,本于李东垣,宗于薛立斋。是书有论、有方、有医案,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在对虚劳证治的理法方药上提出了颇多真知灼见,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此次点校以周学海刊本为底本,该书卷帙齐全,刻工精细,错误较少,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以中国医学大成本为参校本,以本书之通行本为他校本。
《理虚元鉴》系明代汪绮石多年治疗虚劳经验的总结,是现存第一本虚劳专著。成书年代不详,1725年柯怀祖购得其书,1771年校刊传世。汪绮石,明末医家,生平履贯无从考,世称绮石先生。绮石以善治虚劳病名重一时,柯怀祖认为绮石之论虚劳,犹如仲景之论伤寒,其治虚劳之成就不在仲景之下。该书以 《黄帝内经》为宗,又兼采诸家之长,尤参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三家之说,融会贯通,学古而不泥古,并自创一家之言。提出了虚劳六因之说,病机归于阴虚、阳虚两大类,治疗上则强调 “三本二统”,兼顾他脏,体现了五脏一体观,以 “调”为补是绮石治虚的主导思想。在虚劳病证治领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本次点校以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 (1771)柯怀祖原刻本为底本,以清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柯怀祖重刻本为参校本,以本书之通行本为他校本。
《虚损启微》为清代洪炜撰,为诊治虚损病证的专著,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 (1761)。洪炜,字缉庵,又字霞城。清季浙江余姚人。因罹瘵疾,遂弃举业,潜心医学,自救以救人。不数年,深得奥赜,于虚劳一证颇具心得。其生平已难详考。其学术思想渊源,一则祖述 《黄帝内经》,一则博采诸家之长,尤斟酌于仲景辨证、丹溪养阴、介宾阴阳滋补之间,而神会其中微旨,并搓揉于临床实践。诚若 《虚损启微·自序》言:“启微之论,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其方则仍采诸古,古即不宜于今,斟酌之,增减之,神而明之。”其对虚损辨证详细,用方用药准确,加减变化灵活,力创一家之言,可供临床参考。本次点校以曹炳章先生的 《中国医学大成》本为校本,以旁校、本校为主,理校为辅。
《内伤集要》属清代蔡贻绩所著,是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治疗虚劳的专著。本书亦称 《虚损失血集要》,成书于 1822年。蔡贻绩,字乃庵,攸县人。天姿英敏,慎思博学。初业儒,至壮岁仍不售。以自幼多病,几濒危殆,幸赖名医陈学周多方调理,均获安痊,并力劝习医,传授脉法。遂自补弟子员后,杜意功名,弃儒攻医,精研经旨,博采众方。本书作者认为 “病有所因,证随病现,脉必符证,治当如法,此为医家之要”。行医阅50余年,活人无算,从游者众。本书主要学术特点是 “创立方法,不外补之以味,调之以甘,惟以培元、养阴为务”。本次点校以清道光二年壬午 (1822)翰墨园刻本为底本,以1999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中 《内伤集要》为校本,个别地方涉及的相关文献为参校本。
《虚劳心传》由何炫 (嗣宗)撰写,清光绪十四年 (1888)《槐庐丛书》行素草堂出版发行。何炫,字令昭,号自宗,一作嗣宗,江苏奉贤县人。世医出身,为何氏医学第十九世传人。何氏世医源远流长,自南宋迄今,绵延840余年,在中医学史上,独此一家,实属罕见。何炫自幼聪慧善悟,青年时笃学岐黄,师古不泥,颇多新见。医术不凡,全活甚众,名扬于苏、浙、皖等地,“道高望重,四方宗仰”。何炫学验俱丰,著述颇多,尤其对虚劳病论述甚详,卓有发挥;《虚劳心传》便是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结晶。病因上重视内伤;病机上注重阴虚内热,特别重视肾阴亏虚,相火旺盛;治法上强调补肾阴;遣药方面习用纯甘之味和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真阴。其对虚劳标本传变具有较深的认识,提出了治疗虚劳三要,剖析了治劳七误之由等。其立方遣药,自出机杼,实为临床辨治虚劳之准绳。本次点校以 《槐庐丛书》行素草堂版为底本,以民国二十五年 (1936)上海大东书局 《中国医学大成》本 (简称 “大成本”)和手抄本 (未见年号)作校本。
《虚劳要旨》系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张生甫所著,约1916年成书,1917年刊行。张生甫,字行,又字国华,慈城东郊 (今慈溪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何廉臣称张生甫 “本通变之宏才,著 《达变》之医学”,与盐山张锡纯、兰溪张山雷“鼎足而成三达”,当时誉之为 “海内三张”,足见先生学验可传。早年习儒,由儒通医,尤精虚损之调治,特别重视养生调摄。本书上溯 《灵》《素》,下采各家,以五劳、七伤为纲,以虚劳各症为目,并参己见,提出 “虚劳,为内伤之重症,以甘温为正治,并须重卫生,静守调养,不然,虽卢扁亦难奏效”,分别从五脏、七情、脉法及临床众多常见疾病等方面论述虚劳证治,举甘温为虚劳正治,推心脾肾为治疗大端,兼以变通。系统论述了虚劳范畴的27种病证的辨治,对当时多见的肺痨、淋浊、眩晕等各种虚损病证阐述其病因、脉症,并备载治法、方药。本次点校以1917年宁波均和印刷公司代印的线装排印本张仁寿堂藏本为底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张生甫医书合集》之 《虚劳要旨》为校本。
编 者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