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传奇:百则名医医案助您走进针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精神疾病

一、郁证

【医案1】

一人年十五,因大忧大恼,却转脾虚,庸医用五苓散及青皮、枳壳等药,遂致饮食不进,胸中作闷。余令灸命关二百壮,饮食渐进。灸关元五百壮,服姜附汤一二剂,金液丹二斤,方愈。方书混作劳损,用温平小药,误人不少,悲夫。

(窦材《扁鹊心书》)
故事

从前有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遇到了烦心事,整天闷闷不乐,心事重重,还很容易生气。忧思日久会损伤脾胃,故他渐渐出现了脾气虚弱的症状,不思饮食,胸腹胀满,大便溏稀,神疲乏力,头昏脑涨。有庸医来给他看病,给他用了五苓散还有青皮、枳壳等药调理,这些行气利水的药让他食欲更差,还总是觉得胸闷气弱。后来窦材去给他看病,给他灸命关穴(今食窦穴)五百壮,并且让他服用姜附汤二剂,金液丹二斤,这样才调理好了。窦材后来感叹:“方书中常常会把这种症状与劳损的症状相混淆,建议医家用性温平补的药来调理,结果耽误了不少人,实在可悲啊!”

【医案2】

执中母氏久病,忽泣涕不可禁,知是心病也。灸百会而愈。执中凡遇忧愁凄怆,亦必灸此。有此疾者,不可不之信也。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故事

宋朝时有一位著名医家,叫王执中。他的母亲身体不好、生病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一天,王执中的母亲突然止不住地流眼泪,并伴有大量清鼻涕,却又不是感冒。王执中看后明白,这是长期心情抑郁导致的病症,于是给他母亲艾灸百会穴,他母亲流泪流涕的症状很快就痊愈了。后来,王执中只要遇到心情抑郁忧愁的病人,都给他们灸百会穴。以后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患有心理因素致病的人,不要忘记艾灸百会的方法!

启示:艾灸百会

艾灸百会穴常用的方法大致有艾条温和灸与米粒灸两种。

艾条温和灸:把艾条一端点燃,置于头顶百会穴处,距离头皮二到三公分处,以温热为度。过热时,可将艾条稍微提起或灸周围部位。

米粒灸:取艾绒,捏成米粒大小,放在头顶百会穴,以线香点燃,等艾粒燃烧超过三分之二或自觉灼热不可忍受,即可将艾粒取下,更换一炷新的。如此重复三次,每周两到三次。

当失眠或者心情抑郁,可以使用本法,还可加用内关穴、神门穴。但如果自行艾灸之后效果不佳,甚至加重,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找大夫治疗。或者当百会穴局部的皮肤有破损或皮肤病,也不可以使用艾灸疗法。

另外,本法适用于气虚、阳虚患者,阴虚内热者切勿自行施用,必须咨询专业医师。

【医案3】

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乐,饮食渐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诸医不效。此病药不能治,令灸巨阙百壮、关元二百壮,病减半;令服醇酒一日三度,一月全安。盖醺酣忘其所慕也。

(窦材《扁鹊心书》)
故事

有一个书生为了科举考试奋斗许多年,但却未能考取功名。这半年来,他渐渐变得郁郁寡欢、不想吃饭、沉默不与人交谈。家人请了好多医师来医治,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们请到窦材大夫。窦大夫告诉家人:既然久服汤药却不见效,那就停止药物治疗,改用其他办法。于是窦材医师用艾炷灸这位书生的巨阙穴一百壮、关元穴两百壮,病情减轻了许多。后来,又嘱咐家人让这位书生每天喝味道醇厚的美酒三次。一个月后,书生完全康复了。这是因为喝酒微醉之后,能暂时忘了他朝思暮想的功名。又过了月余,书生渐渐淡忘科考,才得以解脱。

启示:郁证

郁证相当于西医抑郁症。医案1和3的郁证均有脾虚,但是两个案例特点却有很大区别。

医案1给我们介绍了一个“肝郁伤脾”的郁证病例。虽肝郁而起,但表现以脾虚为主。这个医案中不是用其他中脘、足三里之类平和的调理脾胃的穴,而是选了一个命关穴来治疗,用意就是要增强健脾作用。命关穴,又叫食窦穴,是脾经的腧穴,具体位置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五肋间隙。医案中配合的汤药也是如姜附汤一类有强大的温补脾肾作用的药。

医案3书生所患郁证,由于长期情志不舒、忧虑功名,日久劳伤心脾,表现出心脾两伤的特点。中医讲心主神明,心气受损则郁郁寡欢,不与人交流;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本案中所选的巨阙为心之募穴,有养心安神之效;关元则可补虚强壮,健脾气,助运化。并配合饮酒抚慰其精神创伤。双管齐下,使书生得以痊愈。但是这里我们并不推荐借酒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