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神经外科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

一、蝶 鞍 区

蝶鞍区系指颅中窝的蝶鞍及其附近的结构。蝶鞍节和鞍背之间为凹下的垂体窝,其中容纳垂体。蝶鞍位于蝶骨体的中部,前界为鞍结节,后界为鞍背,鞍结节两侧的突起为前床突,鞍背两侧的突起为后床突。在同侧的前、后床突之间由硬膜形成的床突间韧带相连接。蝶骨体两侧方有颈内动脉沟,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在此处自后向前走行。蝶鞍的两侧是海绵窦,蝶鞍的下方是蝶窦(图1-7)。

图1-7 蝶鞍及海绵窦
(一)蝶鞍

蝶鞍(sella)的形态、大小及蝶鞍骨壁的厚度与垂体手术关系密切。蝶鞍的形状,自侧面观有弓形、椭球形、球形、“U”形、盘形和勺形。蝶鞍具有3个骨壁:鞍前壁、鞍底和鞍后壁。

(二)鞍膈

鞍膈(diaphragma sella)为硬膜翻折而成,位于蝶鞍顶部,周缘较厚,中间开口处较薄。鞍膈孔是鞍膈中间圆形或椭圆形小孔,漏斗通过鞍膈孔进入鞍内。鞍膈孔的直径大多为5mm。当其直径大于5mm或无鞍膈的情况下,蛛网膜可下陷到鞍内,可能是空蝶鞍形成的前提,同时在经蝶手术时无屏障作用,易损鞍上结构。

(三)垂体

正常成年人的垂体(hypophysis)重约0.75g,呈蚕豆形,其形态和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垂体可分为前方的腺垂体和后方的神经垂体两大部分。位于前方的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囊),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位于后方的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垂体上方为鞍膈,下方为鞍底,侧方无骨性结构,而是海绵窦软组织,两侧的颈内动脉有结缔组织桥索与垂体的被膜相连接,垂体柄和垂体共同包裹在一个单层薄膜内,即垂体囊,并构成垂体前、后叶之间的界膜。

二、海 绵 窦 区

海绵窦区(cavernous sinus region)系指海绵窦及其附近有关的神经和血管(见图1-7)。

(一)海绵窦的位置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的两侧,前部至眶上裂,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相邻;后部达颞骨岩部的尖端,与颈内动脉管和半月节相邻;内侧与垂体及蝶鞍相邻;上外侧邻大脑的颞叶,下壁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海绵窦是两层硬膜之间较宽大而不规则的腔隙,其中有许多纤维小梁,把窦腔分成多个相互交通的小腔隙,形似海绵状,因此得名。两侧的海绵窦借海绵间静脉窦相连接。海绵窦的前部与蝶顶窦相通,并借眼静脉与面部内眦静脉相通;海绵窦的后部借岩上窦与横窦相通,借岩下窦与乙状窦和颈内静脉交通。它收纳眼上、下静脉,大脑浅静脉,蝶顶窦的静脉血,由岩上窦、岩下窦以及颅底的导静脉引流。

(二)海绵窦内结构

海绵窦外壁走行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不在外壁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动眼神经自小脑幕游离缘内下方、后床突的侧方进入海绵窦,在窦内的位置接近窦顶,向前至窦的前端,经眶上裂入眶。滑车神经进入海绵窦的位置紧靠动眼神经的后外方,穿出窦前端进眶上裂。展神经跨过岩下窦达其前外侧,经岩蝶韧带下方穿后壁进入海绵窦,后经眶上裂入眶。

海绵窦内走行动脉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及其分支。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及破裂孔进入海绵窦。先向上达到后床突根旁,继而转向前方。在前床突的内侧转向后方,穿出海绵窦前部的上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部分称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该段动脉按其形态又可分为后升段、后曲段、水平段、前曲段和前升段5个连续的部分。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主要分支走行,在颅内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以及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三、脑桥小脑角区

脑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的小脑相交的地带。此区域内自头侧到尾侧,相关脑神经包括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中间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相关动脉包括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内听动脉等;相关骨性结构包括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

(一)三叉神经及其邻近结构

三叉神经位于小脑幕附着缘之下,向前外侧走行,越过岩骨嵴后进入Meckel腔,与半月神经节相连。向后下弯曲抵达脑桥旁,穿脑桥臂根部入脑。该段神经根实际是由半月神经节的中枢支组成,其中包括传导面部痛、温觉的大根,传导头面部轻触觉的中间根和执行运动功能的小根。脑桥臂接受小脑上动脉供血,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的接触被认为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也是三叉神经微减压术中的主要责任动脉。

(二)面神经、位听神经及其邻近结构

面神经和位听神经在脑桥下缘橄榄体之间出大脑,走行于脑桥小脑池内,在脑干外侧稍向上行经内耳门入内耳道。面神经包括运动根(即面神经根)和感觉根(中间神经),位听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

(三)后组脑神经及其邻近结构

后组脑神经主要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舌咽神经由延髓橄榄体与小脑下脚之间的橄榄后沟出脑,位于面神经、位听神经根与迷走神经根之间。舌咽神经根丝向外侧走行并集合成干。其中感觉根位于背侧,运动根位于腹侧,经颈静脉孔出颅。迷走神经的根丝在舌咽神经根的下方穿出延髓,向外走行,穿颈静脉孔出颅。副神经的延髓根于迷走神经根的尾侧出脑,两者紧邻,并经颈静脉孔出颅。

四、枕骨大孔区

枕骨大孔位于颅后窝最低部的中央,呈卵圆形。孔的前半由于两侧枕骨髁略窄于后半。在枕骨髁与其内侧结节之间为舌下神经管的开口,有舌下神经穿过此管出颅。枕骨大孔的前方为枕骨基底部分,即斜坡,枕骨大孔的后方为枕内嵴,是小脑镰的附着处。

枕骨大孔下缘相当于延髓与脊髓的衔接处,即延髓腹面的锥体交叉纤维的下缘和上颈髓的腹面。枕骨大孔的前部及前上方为延髓,后上方为小脑的蚓锥及侧方的小脑扁桃体,下方为颈髓。发自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均通过枕骨大孔营养脊髓。椎动脉脑膜支亦通过枕骨大孔入颅,其中前支主要供应枕骨大孔前方硬膜,后支在颅后窝行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分支供应小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和邻近的硬脑膜。

(王新宇 李新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