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中药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的一大特色,是区别于西医学辨病治疗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然而中医学不只是进行辨证,同时也辨病。通过千百年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积累,中医学不但找到了每个病的特点和规律,也找出了每个病当中不同证的区别。比如闭经,其总的特点是胞宫气血不充,血海不能满溢,致使月经停闭。然可有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寒凝经脉因素能导致胞宫气血不充,血海不能满溢。治疗上,即要抓住闭经病的特点,又要把握证的特点,治疗起来就能有的放矢,疗效显著。基于以上观点,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同的病机,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如同样是感冒,甲患者所患为风寒型感冒,采用疏散风寒的感冒清热颗粒治疗,乙患者是风热型感冒,采用的是疏散风热的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同样的感冒病采用的不同药物,因为他们的证是不同的。而“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候,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如甲患者所患为瘀血阻滞型腹痛,乙患者所患是瘀血阻滞型痛经,因为都是血瘀类型,因此,都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口服液进行治疗。

延伸阅读

中医思维的特点

20世纪末,世界医学界已经认识到当今世界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个体化治疗。而中医作为个体化治疗体系的代表,千百年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一直把中医作为替代医学来使用,而以西医的群体化治疗为主。远没有发挥出中医的优势。如对于感染性疾病,西方医学以抗感染的对抗治疗为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更多的却使病原微生物加速的变异,以至无药可救。

而传统的东方医学思维却截然相反。强调的不是对抗治疗,而是和平共处的思想。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和”的思想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从来不主张将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而是要与它们和平共处。但如何才能和平共处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当人的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一些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是无法危害人体的。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它们就会入侵人体而造成各种疾病。中医的特点不是杀灭病原微生物,而是“给邪以出路”。通过汗、大小便等将邪排出体外。

近年来,经过大量的中医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没有西药抗生素的抗菌能力强。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有时西药抗生素无能为力,而使用中药则能发挥神奇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看来只有中医的经典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中药改变了病人的内环境这点十分重要。

中医强调“和”,强调“阴阳平和”,这些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医认为,当人体阴阳不调和的时候,人就会生病。当人体阴阳平和之后,病就会好。

但这里的阴阳调和,应该是人体主动的调和。中医称之为“阴阳自和”。也就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一个被刀子划伤的伤口,不是通过任何药物长好的,而是通过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长好的。所以中医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恢复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中药、针灸、按摩、导引、气功都可以做到这点。比如针灸,没有任何化学药物进入人体,而只是通过用一根细细的针来刺激特定的位置,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调动的就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恢复人体的“生机”。而西医的替代治疗,比如治疗闭经的病人,用外源性激素来治疗,这样就会进一步减少内源性激素的分泌。所以当停用外源性激素后,就会出现内源性激素更加不足的情况。而中医的着眼点是恢复机体内源性激素的分泌功能,恢复卵巢的功能,而不是用外源性激素来替代,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而没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