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中药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中医学发展持续时期(晋、隋、唐、宋)

在两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持续发展,各个方向都有一定的建树。如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详尽的搜集整理工作,并系统地分类。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书中关于人工流产、肠吻合术、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将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 “不内外因”三因,形成了著名的“三因学说”,对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医诊断方面,西晋医家王叔和编纂的《脉经》,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在中药方剂方面,唐朝宫廷颁行了由苏敬等人主持编撰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正文部分收录了850种药,比前代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比欧洲纽伦堡政府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唐代有“药王”之称的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详细记载了唐代以前主要医学著作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诊治方法以及养生食疗方面的知识。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部成药配制典范。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在针灸学发展方面,晋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系统地论述了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在各科临床的发展上,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开创了脏腑辨治的先河。南宋医家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利斯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系统总结了前人关于妇产科的成就,加上作者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编纂而成,是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