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酸咸补肾,辛苦补肺,甘益脾胃
【时珍原文】
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就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须以架引之。(《本草纲目·卷18·五味子·集解》)
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本草纲目·卷18·五味子·修治》)
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本草纲目·卷18·五味子·气味》)
【效用特点】
酸、甘,温。
用于肺虚久咳,亦治寒饮咳喘。本品为治久咳虚喘之良药。
用于肾虚不固之滑精者。本品为治肾虚精关不固之常用药。
用于脾肾阳虚之久泻,如四神丸。
用于热伤气阴,汗多口渴,阴虚内热,多饮之消渴证,如生脉散。
用于气虚自汗。本品为治疗虚汗证常用药。
用于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如天王补心丹。
【养生评述】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一般认为北五味子作用更好,粒大,肉厚,味浓,光泽油润。李时珍说“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中医认为药物的味道有五种,即辛甘酸苦咸,而五味子具有这五种味道,故名,但以酸、甘味为主,中药书籍均记载为酸甘味。唐代《新修本草》解释为“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这是对五味子性味的解释。从应用方面来说,有一种认识,就是用五味子时,要将其捣破,五味乃全,若不捣破,则主要是酸甘味。李时珍认为“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但现在临床上所用五味子多生用。
五味子所主病证有五味俱全养五脏的说法,其主要作用就是收敛,治疗各种滑脱病证,包括汗、尿、精、便、带,如自汗、盗汗、遗尿、尿频、遗精、滑精、久泻、久痢、带下过多等,也就是说,除了出血证外,均可以选用之,因此其收敛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广的。古方中将其作为治疗汗证、滑精、泻痢的主药。对于上述五味子功效的表述,可以就用收敛固涩简言之。
从临床使用来看,五味子具有补气作用,生脉饮中就配伍有此药。不过补气作用不强。也治不育不孕,如治疗男子阳痿、女子阴冷者,五子衍宗丸中就配伍之。李时珍根据其具有五味的特点,认为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这就是说五脏病变均是可以选用的,但主要是虚损病证。
五味子可以安神,主要是治疗因为体虚导致的失眠,在古代的方药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天王补心丹,若因为体虚可以选用五味子治之。在有的中药书籍中记载,认为五味子具有治疗肝功能异常而降低转氨酶的作用,此说要灵活地看,如果患者因为体虚导致转氨酶升高,又不挟有湿者,是可以选用的,而如果挟有湿邪者断不可使用,以免湿邪羁留,导致湿邪久久不退。对于肝病因体虚不挟湿热者可取其补虚作用。
【养生特点】
五味子能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辨别能力,有强心,滋补和抗衰老的作用。
【养生验方】
五味二两,粟壳白饧炒过半两,为末,白饧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
新五味子一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猪鱼蒜醋。
五味子二两,茱萸汤泡七次,五钱,同炒香,为末。每旦陈米饮服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