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伤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一、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病理改变
(一)脊髓震荡
在所有的脊髓损伤中最轻微的一种病理损伤,伤后出现短暂的可恢复的脊髓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是脊髓组织中央灰质中有少数小灶性出血,无片状出血,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少数神经细胞或轴索有退行性改变,数周后脊髓组织中出血吸收,恢复正常。
(二)脊髓挫裂伤
占脊髓损伤的多数,按损伤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脊髓挫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横断。早期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出血、渗出、水肿和神经元的变性。镜下可以见到小血管的破裂,红细胞溢出,神经元肿胀、尼氏体消失,神经轴索与髓鞘之间间隙增大,髓鞘板层分离,随着病理进程的发展逐渐出现神经元结构的坏死、崩解和消失,胶质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完全性的损伤病理改变由中央灰质大片出血扩展到白质出血,由中央灰质坏死发展为全脊髓坏死;而不完全性的损伤主要为点状出血,局灶性神经细胞退变、崩解及少数轴索退行性改变,不发生中央坏死。晚期大体病理,脊髓坏死、软化、囊腔、胶质代替,质地较软较粗。
(三)脊髓压迫
多数脊髓受压物来自于前方,即压缩和脱位的椎体、椎间盘和椎体粉碎性骨折片等,少数为来自后方内陷的椎板骨折片,偶见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所致。压迫轻者可有神经纤维及髓鞘变性,受压严重时脊髓广泛破坏。脊髓压迫伤及脊髓缺血损伤的病理改变,都是脊髓灰质出血至白质出血,轻者为可逆性,重者为不可逆性,但很少出现坏死软化灶,基本不形成囊腔,而是胶质化,变细变硬。动物实验观察到脊髓长时间受压会导致灰质出现空泡、空腔,空洞周围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吞噬细胞浸润而没有明显的出血。
(四)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本身无明确组织学改变,脊髓组织病理改变是脊髓损伤的改变。RiTa与Illis指出,脊髓休克本身可能的角色是接收器与突触传递的变化。脊髓损伤后,上级中枢的传导路线特别是锥体束中断,损伤远端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经过一定时间,抑制状态消失,出现非突触传递,远端功能恢复。
(五)马尾损伤
马尾位于椎管内,属于周围神经,其再生能力强。马尾损伤的病理变化与其他周围神经相同。断处远端的神经纤维髓鞘及轴突发生崩解,并被吸收,近端一小段的神经纤维也发生同样变化。然后由两端的神经膜细胞增生,形成带状的合体细胞,将断端连接,并产生髓磷脂而形成髓鞘。近端轴突逐渐向远端生长,伸入髓鞘内,最后到达末梢,此过程常需数月才能完成。
(六)脊髓火器伤
除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早期白质也可有出血外,其病理进程与脊髓挫裂伤是基本相同的。
二、实验脊髓挫裂伤的病理
(一)完全性脊髓损伤
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中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灰质中出血增多,遍布全灰质,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现出血灶,灰质中神经细胞退变坏死,白质中神经轴突开始退变。24小时灰质中心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处轴突退变,48小时中心软化,白质退变。总之,在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内的病变是进行性加重,从中心出血至全脊髓出血水肿,从中心坏死到全脊髓坏死,长度约为2~3cm;晚期则为胶质组织代替。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伤后3小时灰质中出血较少,白质无改变,此病变呈非进行性,而是可逆性的。至6~10小时,出血灶扩大不多,神经组织水肿,24~48小时后逐渐消退。由于不完全脊髓损伤的程度有轻重差别,重者可出现坏死软化灶、胶质代替,保留部分神经纤维;轻者仅中心小坏死灶,保留大部分神经纤维,因此不完全脊髓损伤可获得部分或大部分恢复。
(三)脊髓轻微损伤或脊髓震荡
仅脊髓灰质有少数小出血灶,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水肿,基本不发生神经细胞坏死或轴突退变,2~3天后渐恢复,组织学上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三、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
(一)损伤局部病理改变
1.急性期
伤后立即改变为组织破裂、出血,数分钟水肿即开始,1~2小时肿胀明显。出血主要在灰质中,健存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伤段血灌流减少、缺血、代谢产物蓄积。白细胞从血管移行出变为吞噬细胞,轴突退变,脱髓鞘和一系列持续的或继发的生化改变。24小时胶质细胞增多,5~7天胶质纤维产生,神经纤维损伤中断后,近端传入纤维、远端传出纤维发生退变。
2.自然过程
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即上述急性期改变;②中期,特点是反应性改变与碎块移除,中心坏死区碎块被吞噬细胞移除,常遗留多囊性空腔,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增生,其可穿过囊腔,亦有些病例完全由胶质化所代替;③终期,胶质细胞与纤维持续进行,大约半年达到终期,多囊腔常被胶质细胞衬里,上下行通道的Wallerian变性在继续进行,神经根再生已开始。
(二)损伤节段远侧改变
Perth神经病理研究所的Kaelan等观察截瘫病人损伤节段远侧的脊髓,其前角细胞数量正常,在运动神经元疾患,其前角神经细胞大量减少,在18例完全截瘫中,有7例脊髓见到条轴突纤维在损伤节段中幸存,在3例不全截瘫,有正常肢体运动2/5~3/5功能的一侧脊髓中通过伤区的中枢纤维分别为5768~21 978条,占其皮质脊髓束纤维总数的14.8%~36.96%。另3例肢体无自主活动,其下行轴突数目分别为1214(3.5%)、3426(2.33%)和2989(3.5%),由此可见恢复自主运动功能达到正常肢体2/5~3/5时,所需的中枢轴突纤维数目,至少需达皮质脊髓束纤维总数的10%以上。
Kakulas报告中,一般全瘫病人残留白质有3.89mm之多。6例颈椎损伤不全截瘫,在胸4平面计算其皮质脊髓束下行轴突数量,1例为3175条,其右足可跖屈,正常皮质脊髓束的神经轴突数量约为41 472条。在感觉不全丧失的截瘫脊髓后柱中,最低纤维数为117 359条,而正常系452 480条。
(三)脊髓缺血性损伤
胥少汀等报告创伤性上升性脊髓缺血损伤,原始损伤在下胸段或胸腰段,损伤了供养脊髓的血供有两种类型:
1.下胸段损伤
主要在胸10平面,脊髓前动静脉和脊髓后血管发生血栓,此血栓沿脊髓血管向上向下蔓延,向下至腰骶脊髓向上可至颈2平面,致病人呼吸衰竭而死,脊髓因缺血而坏死软化,髓内可见中央血管堵塞及出血,白质中轴突退变成空泡,灰质中神经细胞消失。
2.胸腰段损伤
伤后截瘫平面逐日上升,至中胸段胸7或胸8停止,此类可能系损伤由胸腰段进入脊髓的根大动脉或大髓动脉损伤,致由其供养的下段胸髓缺血坏死。
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规律和过程与实验脊髓损伤病理基本一致,只是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较动物实验者为长,没有动物实验病理的典型而更加个体性,但灰白质病理出血、水肿、坏死、囊腔、退变胶质化,再生规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