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椎间盘造影术
椎间盘造影术(discography)也曾被称为髓核造影术,是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入椎间盘髓核内,直接显示髓核形态,通过观察髓核的形态,判断椎间盘的病理特点。椎间盘造影术在诊断脊柱疾患,尤其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确定为疼痛原因的椎间隙实施手术可消除患者的疼痛。椎间盘造影主要是对可疑的椎间隙注入造影剂,通过对造影图像、造影剂的注入量、诱发痛3个方面的观察,以确定该间隙是否是疼痛的原因并进行外科处理。该造影操作复杂,是否成功常取决于个人操作水平,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机会较多,尤其多个椎间盘造影时,造影范围受到限制,且有术后该椎间盘疼痛和感染的并发症,故目前使用很少。但该技术仍是椎间盘介入治疗的基础。
一、造影方法
根据不同部分的椎间盘病变,可分别选择硬膜外穿刺法;经硬膜穿刺法;侧方穿刺法,将造影剂通过穿刺直接注入椎间盘内,剂量通常不超过1.5ml,摄片,通常需摄取正侧位片。
二、髓核造影技术
患者侧卧于照相台上,头前屈,膝亦屈曲,以便使腰椎间隙稍增大。皮肤消毒,并用1%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穿刺部位应在脊髓圆锥平面以下,避免穿刺时损伤脊髓。穿刺点应在相应平面的正中线,直接穿刺,用21号脊髓穿刺针于中线部位刺入棘间韧带,然后用26号(10~12cm)长针,插入21号针内,轻轻穿过黄韧带及后方硬膜进入椎管内,当穿刺针进入椎管内有落空感。如有需要,此时,还可抽出脑脊液,然后继续进针,穿过前方硬膜进入椎间盘。此时应电视观察,看针尖是否位于穿刺椎间隙之中。一般当针抵达纤维环,可有轻度阻力,当针进入髓核内时,则抵抗感消失;如穿刺时有较大的阻力感,则说明针与骨相接触,应调整针的方向,继续穿刺,同时应电视监测,直到满意为止。在电视透视下注入对比剂。正常椎间盘内可注入造影剂0.3~1.0ml,推入时感到阻力大,需要相当的压力方可推入,而且无明显疼痛,造影剂又聚集在髓核内(图5-6-1),说明椎间盘的纤维环完整,没有破裂。如椎间盘有病变,则推入造影剂时阻力较小,推入的造影剂增多,可容纳0.5~3ml,且见到造影剂达到纤维环内,且因注入造影剂后压力增高,推压破裂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说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造影剂剂量越大,说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的程度越明显。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时,造影剂还可以把髓核的化学性物质通过破裂的纤维环带到椎管内,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疼痛,这种疼痛也是诊断盘源性腰痛的标准之一。待显影满意后,保持穿刺针不动,摄正、侧位X线片,然后对不宜吸收的造影剂应尽量抽出。术后让患者平卧6小时,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髓核造影图像形状与临床意义见表5-6-1。
图5-6-1 正常椎间盘造影所见
表5-6-1 髓核造影图像形状与临床意义
三、髓核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部分慢性腰痛的原因。而X线平片检查腰椎没有异常表现,CT或MRI检查亦未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但MRI T 2加权信号通常减低;腰椎间盘造影可以显示纤维环破裂,造影剂由髓核处漏出至纤维环外1/3或硬膜外腔。
由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又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所以明确诊断非常困难。目前认为行腰椎间盘造影术是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对于椎间盘多节段退变所致的疼痛,确定责任椎间盘,仍然存在争议。如对椎间盘膨出引起的临床症状的诊断。此外,椎间盘造影后CT检查对发现小的椎间盘突出以及神经根病变与椎间盘突出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不过做椎间盘造影的技术含量比较高,通常椎间盘造影在X线透视引导下或者在CT引导下进行,由于机器的局限性,诊断准确率为60%~75%,35%~40%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四、FAD新技术介绍
近年来,功能麻醉性椎间盘造影术(the functional anaesthetic discogram,FAD)的发明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带来新的突破。根据FAD操作前、后患者的疼痛反应减轻与否,可以来证实椎间盘的病理存在及是否为患者下腰痛症状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