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十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形志苦乐分类

《素问·血气形志篇》论述了形志苦乐的五种类型人,所谓“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所谓苦,在形体方面指过度劳役或逆形体功能活动而动作;在精神方面指精神忧虑苦闷或情志抑郁不快乐,一方面指形体安逸,精神愉快,情志舒畅,不致病;另一方面指形体过于安逸缺少运动,精神情志过度兴奋,亦可致病。

本篇在论述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五形志”问题时,具体指出形志苦乐不同与发病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治疗原则。值得提出的是,这是对个体分类从整体观点出发,认为形和神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为形和神都是以五脏为基础的,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宣明五气篇》还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脉、皮、筋、肉、骨为五脏所主,是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魂、魄、意、志、喜、怒、悲、忧、恐为五脏所化生,是神志变化的具体表现。形体和神志均以五脏为根本,彼此相联,因此说形与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如果形与神始终是相互依存,统一协调,人体的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身体健康无病,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劳逸失调,喜乐失宜,形体和神志遭受苦乐等致病因素的损伤,破坏二者的统一协调关系,就会发生各种病变。

纵观上述,《内经》对人体体质的分类,内容已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禀赋,体态,性格,心理活动,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及药物针刺的反应性等方面,并试图通过描述个体的特殊性,提示临床治疗规律。两千多年前,古人不仅注意到体质的差异性,而且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对不同人体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加以总结,反映出古人的远见卓识,这不仅为我们今天研究体质提供借鉴,而且其中包含不少合理的内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但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内经》对人体体质的分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有些体质特征的描述,表现为抽象、晦涩、烦琐或失之笼统而不易被人所理解和掌握。有的依此推断区别道德行为,更需要历史地予以分析对待。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在《内经》的基础上,历代医家对体质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近三十余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即就体质分类而言,各家见仁见智,提出了不少较之古人更合理、更先进、更贴近临床的分类方法,尤其是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和特禀质等九种类型,各有其辨识指征、发病倾向和调节方法(详附录: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深化了认识,积累了新的经验。相信在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其他学科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下,体质分类将会进一步完善,其实质也将逐步被阐明,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