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常脱血也。”
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易致机体阴血不足而肝失所养,疏泄失常,肝气郁结。女子善郁,多愁善感,学习、工作、家庭、社会等压力过大,情志易于拂逆,以及寒热、饮食失调等,均可致气机郁滞,而生经、产诸病。
妇女气之为病,多见肝气不舒,脾胃气滞等。因此本篇理气药大致分疏肝气、理脾胃肠道之气。疏肝气之味有香附、川楝子、玫瑰花、素馨花、路路通、青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其中以香附为最,药理研究香附对子宫有抑制作用。《本草纲目》称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其和玫瑰花、路路通、素馨花兼入血分。然两花质轻性平和,无刚燥之弊。川楝子仅行气,青皮只散结,不入血分。
治理脾胃肠道气逆壅滞之类,有陈皮、枳实、枳壳、厚朴、木香、砂仁、乌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行气除满、健脾和胃之功。其中以橘皮用之较广。如《本草纲目》谓之“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随其所配而为用也”。枳实、枳壳均有化痰除痞之效,但有缓急之分。清·杨时泰在《本草述钩元》中说:“壅有轻重,枳实性猛而速,病结实者,能决之溃之;枳壳性稍缓,略有辛味,能于氤氲无形之壅而疏利之,不以决溃为功也。”厚朴兼能燥湿下气。木香行气以调经,和胃止泻,可辅助安胎,并能入补剂使补而不滞。清·徐大椿认为“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能通其气于小肠也”,并有消滞疏肝利胆之功。砂仁理气化湿,和胃降逆止呕,入肾经并有益肾安胎作用。《本草纲目》谓之:“和中行气,止痛安胎。”乌药有行气温肾之功,并有调经、缩尿之效。
妇科理气药中,首推香附,能与补气、补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经及清热等诸方药配伍而发挥其作用,故《本草纲目》谓香附:“利三焦,解六郁……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与其他理气药相比应有区别,具体如下。
香附与川楝子:前者以疏肝解郁入血分调经为功;后者以清肝止痛见长,仅在气分,并有杀虫之效。
香附与青皮:二者均入肝,前者理气解郁,性缓和,兼可入血分调经;青皮破气较猛,长于散结止痛,无入血分调经之功。
香附与路路通:二者均能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而调经。但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见长;路路通以通气、通乳络、通胞络为主。
香附与木香:香附利三焦,解六郁,性质平和,善于疏肝解郁理气;木香辛香温燥,功专调理脾胃肠道气滞,宽中醒脾,兼能利胆。
香附与枳实:香附入肝经血分,重在疏理肝气以治胁、乳疼痛见长;枳实入脾胃,不入肝及血分,重在行气消痞以治胸腹胀痛,行气以助活血止痛。
香附与厚朴:前者偏于疏肝解郁,入血分有调经之长;后者长于燥湿下气除满,无入血分调经之功。
香附与乌药:二药经常同用,然香附性平,长于解郁理气调经;乌药性温,擅于行气散寒,调经止痛,且温肾缩尿。
《中药学》《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所载药理研究表明,本篇理气药大多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平滑肌,或促进消化液分泌作用。香附、橘皮对子宫有抑制作用。枳实、枳壳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乌药有利胆作用。
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赖气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而调理气机,亦甚重要。气顺血和,疾病不生,情志舒畅,女子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