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采收、贮藏与中药疗效
中药采收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要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其品种稳定是必需的,但适时采收也同样重要。中医历来重视中药的采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中强调了采药的重要性。他说:“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枯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该书对233种植物药提出了适宜的采收时间,如通草正月采,黄精二月采,艾叶三月三日采,远志四月采,车前子五月五日采,毛根(茅根)六月采,槐实七月七日采,连翘八月采,干姜九月采,贝母十月采,款冬花十一月采,冬葵子十二月采等。中药适时采收,是保证药材质量、提高中药疗效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中药有着各自的适宜采收时间、采收物候,而同一品种的药物,采收时间不同,功用各异。如芸香科植物酸橙,采收其幼果,名枳实,质重,主入中下焦,行气力强,古有“枳实主下”之说;采收其近成熟的果实,名枳壳,质轻,主入中上焦,行气力缓,古有“枳壳主上”之说。再如黄芩,采收1~2年生者,质地坚实,名子芩、条芩,质重下行,主入大肠经,长于清热燥湿止泻;采收3年以上者,质地轻飘,名枯芩、片芩,质轻升浮,主入上焦,善清肺热。又如桑叶,经霜采收者,叶片薄,色暗,叶脉坚硬,长于清肝明目、止汗。未经霜的桑叶,叶片较厚,色鲜,叶脉较软,长于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可见,中药的采收对中药药性、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关采收的现代研究表明,中药适时采收,对于其中有效成分的保存非常中药。如甘草,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传统认为春秋两季采收适宜。研究发现,春季采收的甘草,甘草酸含量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传统中医采集理论的科学性。又如艾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古代要求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现代有人探讨了艾叶不同时间采收的挥发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以农历五月五日前后几天采收为好,同一天不同时间采集的艾叶,其挥发油含量也不一致,以13:00时采者含量最高,20:00最低,此证明民间要求艾叶在中午采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由于中药采收对药材质量和药性影响较大,因此药材生产基地要制订标准化操作规程,以便适宜、合理的采收药材。药农采收野生药材时,应强化职业道德,以保证药材内在质量为采药的指导思想,确保药材采收的科学性,不能盲目追求产量,才不至于如《本草纲目·序·第一卷》所云:“乖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所以医师用药,需要经常到药房查看饮片性状,了解其可能的采收时间,如有可能,自采中药使用尤佳。
中药贮藏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中药采收后至应用之前,多数是需要仓储的。传统的中药贮藏,要求通风、低温、干燥、防蛀、防霉,现代增加了保鲜、限气等贮存新技术,这些都是有利于保障药材、饮片质量的。
一般而言,大多数中药是当年新货质佳,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也逐渐下降,药效降低。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药性总义》中说“南星、半夏、麻黄、大黄、木贼、棕榈、芫花、槐花、荆芥、枳实、枳壳、橘皮、香栾、佛手柑、山茱萸、吴茱萸、燕窝、蛤蚧、砂糖、壁土、秋石、金汁、石灰、米、麦、酒、酱、醋、茶、姜、芥、艾”等,“皆以陈久者为佳,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气脱也……余则俱宜精新。若陈腐而欠鲜明,则气味不全,服之必无效……朽药误新方,正谓是也。此药品有新陈之不同,用之贵各得其宜也”。提示一般中药,应该是当年采收当年使用,不宜久贮而后使用,否则可能“朽药误新方”。
《卫生宝鉴·卷二十一·药类法象》记载了由药之新陈不同导致功效悬殊的案例,值得深思。其谓:“至元庚辰六月中,许伯威五旬有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医者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三四枚,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愦,请予治之。诊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亦心动悸,呃噫不绝,色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倦卧恶人语。予以炙甘草汤治之。成无己云:补可去弱。人参、大枣,甘,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辛,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以润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加桂枝、人参,急扶正气,减生地黄,恐损阳气。锉一两服之,不效。予再思脉病对,莫非药陈腐而不效乎?再于市铺选尝气味厚者,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择用,用之不效。医之过也。”可见,同样的处方,新药有效而陈药无功,不能不让我们重视中药的贮存对药性的影响。
据报道,对同一产地同一品种的白芍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表明,白芍贮藏1、2、3、4、5年的芍药苷含量,分别是0.241%、0.205%、0.219%、0.158%、0.106%,呈逐年下降趋势。又如金银花,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其含量每年递减10%左右。可见,使用白芍,以贮存3年以内者为佳,使用金银花以当年新货为宜。
现今一些药商,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囤积居奇,使药材存放时间过久而成分自然丢失,药效降低。另有一些药房中药师,在饮片装斗时,不注意清理斗底,使斗底的饮片长期存放,疗效下降,医生处方,如果使用在斗底存放很长时间的药物,就难以取得理想疗效。所以药商应以药材质量为职业准则,不可长期囤积药材,药房工作人员应提高药学服务意识,保证饮片的及时进出,装药斗时要清理斗底,不可马虎应付,不可单方面认为中药疗效好坏是中医处方的事情,与我无关。而医师则需要经常进入药房,实地了解情况,辨别药物新陈,一般情况,陈久、色暗的中药用量宜稍大,新鲜、色亮的中药用量宜稍小。也可嘱患者到饮片流通快的药房或药店购药,尽量保障用药的新鲜程度。
中药的贮藏是影响中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部门要尽快制订药材和饮片保质期,对过期的药材、饮片,要坚定地使其退出市场,否则中药处方,即使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也难以保证用药疗效,以至影响中医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