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 篇 新生儿病案

新生儿黄疸

本病是新生儿期内以肌肤面目发黄为主的一种疾病。中医儿科学称“胎黄”“胎疸”,包括西医学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其因与湿热邪毒内郁,致肝胆疏泄障碍,胆汁外溢有关。临证有阳黄、阴黄之分,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等。

病案一:阳黄-毒湿郁蒸。

尹某,女,1.5个月。1994年6月17日诊。

病史:患儿足月顺产,第一胎。于生后第3天起病。症见:身黄,日渐加重。病后哺乳减少,大、小便均黄。经某院以黄疸待查住院诊治30天无效而易地又治10天,黄疸加重方求治中医。

查体:全身黄染色鲜,精神尚可,口唇干。舌苔厚、舌质红。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脉数有力,纹淡。

检验:黄疸指数180U,血总胆红素188μmol/L,直接胆红素0μmol/L,间接胆红素188μmol/L。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未见异常。血Ca、P、AKP均正常。血常规正常。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5%,完全溶血0.26%。血型子O型、母B型。X线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脏回声略强,先天性非溶血性间接胆红素增多症。

诊治:新生儿黄疸,属先天性非溶血黄疸。辨证:胎疸,证性阳黄,乃胎中受湿化毒生热,郁蒸而成。治用祛湿除热佐以解毒之法。处方:茵陈4g,栀子2g,白鲜皮3g,萱草3g,淡竹叶2g,车前子3g,白术3g,白芍3g。水煎服。经治2周黄疸消退,大便稀。上方加薏苡仁3g,诃子3g。服药1周大便好。更方:黄芪4g,白术4g,茯苓4g,白芍4g,山药4g,薏苡仁4g。水煎服善其后。历经1个月治疗临床获愈。

病案二:阴黄-毒湿内瘀。

郑某,男,2个月。1979年4月1日诊。

病史:患儿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6天双目见黄,渐及全身,以生理性调护。至22日龄黄疸未减反重,尿色黄加深,大便色淡而灰白。经某院内科疑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外科认为先天性胆管阻塞的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遂之中医试治。

查体:全身黄染色晦,精神不振。舌苔薄、舌质淡。心肺未见异常。腹满,肝肋下3cm,质硬,脾未触及。脉沉数无力,纹淡。

检验: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脏增厚并见密集微波。

诊治:新生儿黄疸,未能进一步检查。辨证:胎疸,以阴黄证治,为湿热郁蒸发黄、毒结肝胆成瘀,瘀久结块。治用化瘀散结佐以祛湿理气之法。处方:郁金5g,丹参5g,泽兰5g,瓦楞子5g,佛手5g,茵陈5g,白术5g,白鲜皮5g。水煎服。服药1周黄染减轻,尿色转淡,大便色黄。经治3周黄疸消退,大、小便色正常。肝大不缩。更方:佛手5g,泽兰5g,三棱3g,莪术3g,丹参5g,黄芪3g,当归3g,橘叶5g。水煎服。用药3周黄疸未见反复,查体肝肋下2cm、质软。临证获愈。

讨论:新生儿黄疸二则,共性为黄,前者偏阳,后者偏阴。《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治则用渗湿清热之法,方为生地黄汤和犀角散,二方之中均以茵陈为君剂。当代文献报告治疗新生儿黄疸,其中包括先天性胆道阻塞、溶血症、肝炎综合征,胆汁瘀积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等,综合治法主要有利湿、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常用方剂皆出于茵陈蒿汤(《伤寒论》),其中茵陈,是古今治疗黄疸不可少的药物。本文所治二例,虽有阴阳之别,但共同之剂是茵陈蒿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方由茵陈、白鲜皮组成,实际上茵陈之用仍源于茵陈蒿汤。据现代药理研究,茵陈具有利胆退黄、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和对肝脏实质病损有改善之功。

由此可见,古代治疗黄疸重茵陈,当代治黄疸之类亦不可缺茵陈。本文用茵陈、白鲜皮方随证选药,治愈难度较大的新生儿黄疸病例,疗程较短,经过顺利,病家赞叹,患儿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