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以“病机十三条”为核心构建病机辨证新体系的学术意义

1.充实和完善中医病机理论体系有助于融汇传统各种辨证方法

中医学理论自身内在固有并且先进的“医道”,首先是基于“整体观”的认知思维,强调必须治病求本,而各种辨证论治方法则是实现治病求本这一特色的具体途径,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所谓整体观,是指中医学认识、把握世界万物及人体健康或疾病状态的基本思维方法是通过言气彰物,以气之天道统一认识人体之道,天人一体、时空一体。因此,传统各种辨证论治方法本质上都不能背离气为一元这一整体观思想。如一气分为阴阳二气,则有以辨识阴阳为总纲,进一步分析则有虚实寒热表里病性为内容的八纲辨证方法;如一气分为五脏,则有脏腑辨证方法;如一气分为气血津液,则有气血津液辨证方法;如一气分为六经,则有六经辨证方法等。

所谓辨证论治,是要首先着眼于“辨”,辨的内容是“证”。关于“证”的定义,各家有不同认识与界定,笔者认为周仲瑛教授主编的《中医学概论》中所谓:“证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机概括”最为贴切与合理。据此可以理解为:证的表征依据是“证候”,证的内涵则是“病机”,辨证的过程即是辨析病机的过程,病机概括的目的是为“论治”提供依据,论治的重点看似在于精心进行选方用药以制方,而其依据则仍然是针对病机概况分析结果,确立当前疾病状态下患者各病机要素之间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从而确立为某证,为进一步的“治”(包括治法、选方、用药等环节)服务,此正是喻嘉言所说“先议病,后用药”之意。因此,无论采用何种辨证论治方法,都应强调进行全面的病机分析(或称病机辨识),方能实现“治病求本”之目的,如六经辨证首先确立六经气化失常所在,而后就要分析寒热虚实,分析正邪关系和脏腑所属;而脏腑辨证首先确立何脏何腑及其阴阳气血虚实,然后就要看其正邪关系等。

从总体上而言,由于人体在患病状态下无非表现为邪正相搏,治病求本的内容无非是求病机之虚实。如《素问·调经论》谓:“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因此,构建以“邪正虚实”为纲的病机理论体系创新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必然选择。周仲瑛教授提出“病机十三条”,其核心则是在强调“病气(或称为病邪或病理因素)”在病证过程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以把握邪正虚实病机为切入点,进而形成“中医病机辨证学”。

2.以“病机十三条”为核心构建病机辨证新体系的学术意义

在《中医病机辨证学》一书中,以“病机十三条”为纲要作为篇章标题,首先精炼论述该条的概念、病理要点、临床特点、治疗原则,以助理解与病机证素的相关性。次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在辨证部分,分列特异症、可见症、相关舌脉,以供辨析取舍,提示病性、病位、病势的辨证印象;治疗部分列举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以供参考应用。并列临证备要,以加深实践启悟。对兼夹病机证素则按主次归属,列出证名、治法,以与相关病理因素联系互参。在构建病机辨证体系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延伸到具体病证,根据临床表现,按其病理特点,制定病证的病机辨治方案,从多元辨证求机角度,交叉组合病机证素,落实到临床应用。

在周仲瑛教授看来,中医临床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圆机活法”,活化辨证则是其必经之路。病机分析是辨证论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审证求机”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通过审察证候以求得病机,抓住了病机也就抓住了病变本质,组合形成病机证素,得出证名诊断,治疗也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治病求本的最高目标。因此,审证求机是活化辨证论治之钥,倡议构建以病机为核心辨证新体系的目的,正是旨在能使辨证论治的诊疗特色从源头上得到活化,回归到临床实用,走中医继承发展、自主创新之路。

笔者认为,提倡病机辨证的学术价值有四:①活化辨证:依据病机证素有机组合成“证”,避免分证分型。②理论前移:将病机理论融入辨证论治诊疗体系之中。③执简驭繁:既可继承多元辨证的优势,又能融多元辨证为一体,综合应用,有机组合,由博返约,由繁至简,提纲挈领。④求同存异:但求在治疗原则求得共识,既能提供治法和方药的参考范例,也可发挥各自特色,呈现不同学术流派的风格,彰显各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