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一)养生之道:道贵常存

自古以来,人们对生命的质量与长度的追求永无止境,对此,先哲们提出了养生之道,认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无道行私,必得天殃”,“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人本元,命曰归宗”(《素问·刺法论》)。指出养生要注意稳固节省精气神,而不要使其耗散。“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灵枢·师传》)。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得道者长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先哲们所推崇的养生之道是:“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些对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不同境界的描述,虽然含有某种神话色彩,但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于人在治身境界上的差异以及人的修身治身的重要性的看重。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遵从圣人的教诲,顺从天道,慎养其身,便至少可以避免疾病的产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可见,知不知避,知不知养对于确保个体生命活动健康运行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2.失道者多病

中医养生重视对道的遵守,如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诚篇》中说:“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三月……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夏三月……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冬三月……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并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