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本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总论共5章,分别是:
中药产地:先列歌诀,继释产地对药材质量与疗效的影响、道地药材的含义及意义。
中药采集:先列歌诀,继释采集对药材质量与疗效的影响、各类药材的采集时间等。
中药炮制:先列歌诀,继释炮制的目的与主要方法,以及对药物品质和性能的影响。
中药性能:章前与每节前先列歌诀,分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的概念、产生或依据、效用、表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中药应用:每节前先列歌诀,继释中药配伍的概念、配伍七情的内涵;四大用药禁忌的含义、源流及内涵;剂量的概念、古今计量单位换算、确定依据及量效关系;用法的概念、给药途径、应用剂型、汤剂的煎煮方法、服药方法。
各论21章,论述常用中药526味。每章设章前简释,部分分节或类。
章前简释:一般按含义、药性特点、功效与主治病证、分类及各类的特点、使用注意等次第展开。分节的章,只在分类及各类的特点项论述各节药物的药性特点、功效及主治病证。
各药的论述,一律按歌诀、来源、药性、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包括主治病证、配伍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次第简释。其中:
歌诀:以颜正华教授编著的《中药歌诀》为蓝本,并重新进行了补充与修订。
来源:源于植物、动物者言明其源于何科及药用部位,矿物者只言明其源于何类矿物,由加工而来者则言明其源于何种半加工品。
药性:简释其味、性、有毒无毒、归经等。
性能特点:结合歌诀赅要其性能特点。
功效应用:首列功效;续接主治病证及药物的配伍应用;再另段按先内服后外用,简释其用法用量;最后明示其使用注意事项。所示剂量,多指成人的一日用量。
此外,在个别药之后还设附注,补述正文未尽而又必须说明的相关问题。
各章药物的排序,据笔者数十年的讲授经验或习惯,以中医治疗学和辨证学为纲,按药性或性能特点之同异次第排列,以利归纳记忆与鉴别应用。
书后加索引。将各药的正名或别名等按笔画顺序排列,以备检阅。
常章富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