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绀珠经序
范文正公有曰:达则(1)为良相,穷则为良医。良相,深乎道者也;良医,明乎理者也。相以道统国政,所以能成天下致治之化也;医以理察民疾,所以能成天下延龄之生也。道者何?吾儒修己治人之道也。理者何?吾儒观天察地之理也。相深乎道,则能渐仁摩义,移风易俗,使天下万民安;医明乎理,则能释缚脱艰,全真导气,使天下万民寿。为相不知道,则政化不修,纪纲不正,岂能为民之父母哉?为医不知理,则标本不明,阴阳不审,岂能为人之司命哉?
相也,医也,匪儒弗克行也。医而不读《素问》,犹儒而不知《易经》;医而不读本草,犹儒而不知史书。不穷《易经》,则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若云之蔽月矣;不阅史书,则古今治乱之迹、贤愚得失之事若雾之掩日矣。不明《素问》,则造化运气之微、经络标本之妙昧而不知;不观本草,则寒热温凉平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茫然而罔识。
儒有道统,医有源流。周孔之道,惟颜、曾、思、孟四传焉。孟子殁后,其传泯矣。轩岐之法,惟长沙太守一人焉。仲景殁后,其法讹矣。寥寥千载之下,能续儒之道统者,程朱二先生而已;能继医之源流者,刘张二先生而已。程朱既出,则周孔之道焕然而复明;刘张既出,则轩岐之法截然而归正。程朱既可与孟子为派,刘张亦可与仲景为俦(2)。呜呼!学儒而不遵程朱,异端之学也;术医而不宗刘张,非正之术也。
予家祖儒医,乃东平青字王太医口传心授之徒也。有李君汤卿者,同其时焉。盖守真先生,金朝人也,初传得刘君荣甫,再传得刘君吉甫,三传得阳坡潘君。东平王公,实吉甫之门人也。予父既袭祖术,又受(3)业于李君汤卿之门,而得传心之书九篇。其论本诸天地之造化,其法源乎运气之阴阳,推之可以应万病之机,卷之可以为寸心之诀。幼而学儒,长而学医。理之未明,由儒而后始明;术之未精,由儒而后始精;道之未行,由儒而后始行。因披玩是书,力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顿知法无定体,应变而施;药不执方,合宜而用。蕴诸中,形诸外,虽未能如响之应声,鼓之应桴,万举万全,百发百中,亦尝活人于枕席之上多矣。予恐其服膺久而(4)忘也,辄自暇日录之于书,以俟(5)知者。故曰:父母有疾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先觉之言,岂欺我哉!吁!苟能为医以造乎精微之理,则犹为相以阐夫正大之道。治病有法,治世有方,此其所以为良相、良医也。
儒医后进朱好谦再拜谨书
【注释】
(1)(shǒu手):首先。
(2)俦(chóu愁):同类。
(3)受:原作“授”,据闵齐伋刻本改。
(4)而:此后“忘也……谨书”103字原无,据赵瀛刻本补。
(5)俟(sì四):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