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真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头项部[71]

脑疽对口

脑疽、对口,生于项后发际,大者为脑疽,小者为对口。有正有偏,正者属督脉经,偏者属太阳膀胱经。正者易治,偏者难治,因其软肉与喉相近也。二症阳毒居多,阴毒少有。阳毒内服三星汤加元参、首乌。初起畏寒者,加防风、前胡,外用洪宝膏敷,溃后用乌云散盖膏。阴毒内服加味四妙汤加首乌、茄蒂,外用石决粉蜜调刷,自可消散。若是阴虚火旺,烦渴肿痛,即于加味四妙汤内加牡丹皮二钱。丹皮能泻肾经之伏火,凡脑疽、对口,夜间疼痛不止者,必用此药方效。凡对口症坚硬木肿而痛者,为对口痈。不痛而痒,未老先白头者,为对口疔。又痛又痒者,为对口龟。疔龟二症,宜参疔龟治法治之。对口溃后有腐白色,若筋其细无比,必须用钳剪修剔,勿认错为筋而不去,致毒作痛而反复也。

三星汤加味

蒲公英五钱 金银花三钱 生甘草一钱 何首乌五钱 元参二钱炒山甲二片

有寒热头痛加防风一钱,前胡一钱。

四妙汤加味

生黄芪二钱 西当归一钱五分 川续断三钱 炒山甲一片 皂刺尖七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金银花一钱五分 香附子一钱 何首乌三钱 生甘草七分 茄蒂七枚,引

天柱疽

天柱疽又名玉枕疽,生于项后高骨,名天柱骨,即大椎骨也。初起形如卧蚕,由上焦郁热,蓄于督脉,以致肩背拘急,极痒入骨,宜用鸡屎黄堆上,上用保元壳盖,用艾火放壳盖上灸之,徐用蜜调石决粉敷之,内服加味三星汤,自可消去。若内脓已成,溃后脓水清稀,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浮海散盖膏。若色黑形陷血出不止者,凶。

加味三星汤见上脑疽

托里散见上

百脉疽

百脉疽初发漫肿,大小数块,环绕颈项,其色紫红焮痛,气逆咳嗽。初起宜内服加减消毒散加泽泻一钱,以祛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之毒,外用乌龙膏,溃后按阴阳虚实治之。

加减消毒散见上

鳝拱疽

鳝拱疽生于脑顶前后左右,初起小红吻,渐次延开如肥疮。外用大皂散刷,不须服药,久则宜服元参、鹿茸、当归等药,方能收功。

大皂散见上

百会疽

百会疽又名玉顶发,生于巅顶正中督脉百会穴,其毒多高大如道士冠,自侧面观之,正对耳尖者是。无论阴阳,皆由肾水枯涸、阳火上逆所致,宜内服加味参归鹿茸汤,方能奏效。若溃后脓水清稀,气血大虚,宜加黄芪三钱。未溃用乌龙膏敷,溃后用丹线提清脓毒,线宜横上,不可直插。若溃后浮烂流水者,用鸡蛋白调酒药末,加枯矾少许敷。数日自溃稠脓,再用浮海散盖膏。头为诸阳之首,巅乃髓海所居,此处患毒,不可轻敷凉药,逼毒入脑。溃后不可用追毒丹、冰翠散。开疮看视,宜于蜜室中揭膏拭脓,切忌风袭,以免漫肿抽搐之虞。百会前后左右,有红肿如桃似李,或上有黄头,脓血相杂,小儿积暑热疖,多有类此者,不可作毒治。

加味参归鹿茸汤

上党参三钱 西当归二钱 鹿茸顶二钱 云茯苓二钱 金银花一钱五分 黑元参一钱 藁本五分 生甘草五分

夭疽 锐毒

夭疽、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高骨[72]之后,左名夭疽,右为锐毒,名虽各异,而左右耳后,俱属少阳胆经,由谋虑不决,郁火凝结而成。初起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外用蜜调石决粉刷,使其消散。若溃后脓水清稀,仍宜用托里散治之。夭者,不尽天年之谓。锐者,如锋利尖锐之谓,俱言毒势险恶,急当治之。此症若溃烂[16]见骨,毒口干黑者,多属不治。

柴胡清肝汤

北柴胡七分 小生地—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西当归一钱五分川贝母一钱 牡蛎粉三钱 北连翘一钱 元参一钱 炒山甲—片 金银花一钱五分 甘草七分

托里散见上

火痰毒

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症。宜内服消疬汤,外用火酒磨槟榔刷,或用蜜调石决粉敷亦可。

[73]疬汤

牡蛎粉三钱 元参一钱 川贝母[36]

大头瘟

[74]头瘟,头面红肿,潮热不退,乃风火郁热,天行瘟疫之病。宜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麻黄荆芥炊[75]水冲,再用靛青泽兰汁刷。

普济消毒饮

元参一钱 桔梗一钱 黄芩一钱 黄连—钱 橘红五分 柴胡五分 薄荷六分 连翘—钱五分 牛蒡子—钱五分 升麻二分 甘草一钱 公英三钱

便闭加大黄一钱。

耳后发

[76]后发生于耳后,属三焦经,风热相搏而成。初如椒粒,渐肿若蜂[77]房,将腐亦多眼孔,焮赤疼痛,肿连耳轮。疮顶出黄脓者吉,出紫血者凶。宜用太极黑铅膏涂之。

太极黑铅膏见上

油风毒

油风毒生于头上,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痒如[78]虫行,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营养毛发。宜内服养真丹,外以海艾[79]汤洗之,毛发庶可复生。

养真丹

羌活 木瓜 天麻 白芍 当归 菟丝子 熟地 川芎等分研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

海艾汤

海艾 菊花 藁本 蔓荆 防风 薄荷 荆芥 藿香 甘松[80]一钱

用水五六碗,煎浓汁,温洗二三次。

白屑风

白屑风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由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燥血,肌肤失养,化成燥症也,宜用祛风换肌丸治。

祛风换肌丸

胡麻仁 炒苍术 怀牛膝 石菖蒲 生首乌 天花粉 威灵仙 苦参各二两 当归身 抚川芎 生甘草各一两

研末蜜丸,每服三四钱,白汤送下。

白秃疮

白秃疮一名癫头疮,多生小儿头上。初起小者如豆,大者如钱,白痂累累,抓痒不堪,年深日久,发焦脱落,由胃经积热生风所致。宜先用香木鳖、生黄柏、荆芥穗煎水,洗去白痂,徐用太极黑铅膏搽之。内用防风通圣散科[81]醇酒浸焙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量其壮弱用之,食后白汤送下,服至头上多汗为验。发落不生,用香油调骨碎补末搽之。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当归 白芍 芒硝[82] 大黄 连翘 桔梗 川芎石膏 黄芩 薄荷 麻黄 滑石[83]一两 荆芥 白术 栀子[83]二钱五分 甘草

太极黑铅膏见上

肥疮

肥疮多生小儿头上,乃真阴未足,阳火上浮所致。初发小吻,瘙痒难堪,上结黄痂。宜先用细茶汁洗去黄痂,徐用大皂散搽之。

大皂散见上

结喉痈

结喉痈生于项前结喉之上,肿甚则堵塞咽喉,汤水不下,其凶可畏,宜急治之。内服加味甘桔汤,外敷洪宝膏,溃后用乌云散盖膏。

加味甘桔汤

生地一钱 元参一钱 枳壳一钱 桔梗一钱 牛蒡子—钱 丹皮钱五 防风一钱 连翘一钱 山甲二片 银花一钱 公英三钱甘草五分

夹喉痈

夹喉痈生于结喉之两旁,属阳明胃经火毒上攻所致,宜照结喉痈治法。

瘰疬

瘰疬生于颈项前后,小者为瘰,大者为疬。当分经络,如生于项前属阳明经,名为痰瘰。项后属太阳经,名为湿瘰。项之左右两侧,属少阳经,形软,遇怒即肿,名为气疬。坚硬筋缩者,名为筋疬。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疬。或形长如蛤蜊,色赤而坚,痛如火烙,肿势甚猛,名为马刀瘰疬。又有子母疬,大小不一。有重台疬,疬上堆累三五枚,盘叠成攒。有绕项而生者,名蛇盘疬。如黄豆结篓者,又名锁项疬。生左耳根,名蜂[84]窠疬。生右耳根,名惠袋疬。形小多痒者,名风疬。颔红肿痛者,名为燕窠疬。延及胸腋者,名瓜藤疬。生乳旁两胯软肉等处者,名疡疬。延及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疬。独生一个在囟门者名单窠疬。一包生数十个者,名莲子疬。硬坚如砖者,名门闩疬。形如荔枝者,名石疬。如鼠形者,名鼠疬。以上诸疬,推之移动为无根,属阳,易治。推之不移动者,为有根且深,属阴,难治。受病之原,虽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所致,然未有不兼恙怒忿郁、谋虑不遂而成者也。故瘰疬者,肝病也。肝主筋,肝经血燥有火,则筋急而生瘰疬。多生于耳前后者,胆之部位,胆与肝相表里。其初起即宜消疬丸消散之,徐以益气养营汤调理之,不可用刀针及敷溃烂之药。若病久已经溃烂,不能合口者,先服益气养营汤数十剂,使其气血稍足,再用必效散三四服,取去其毒,仍进益气养营调理善后,其毒断无不愈。必效散药虽峻烈,然疬毒之深者非此不能解,故宜用之,但宜善用之耳。凡生瘰疬者,男子不宜太阳青筋暴露,潮热咳嗽,自汗盗汗。女人不宜眼内红丝,经闭骨蒸,五心烦热。男妇有此后,必变为疮痨逆症,难以收功也。

妇人肝虚血燥者,多生瘰疬。小儿脾虚不能运痰,及阴亏火旺者,亦生瘰疬。总以内消为贵,不得已再用吊法。

吊法

用白降丹点核头上盖膏。次日起膏,即有一孔,用活沙牛[85]研降丹为丸绿豆大,纳入烂口盖膏,三日后方起膏内中核子,如已降脱落,再用浮海散收口。

消疬丸

元参 牡蛎煅,醋[86][87] 川贝母各二两

共为末蜜丸。每服二钱,开水下,日二服。

益气养营汤

党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贝母 香附 茯苓陈皮 白术 柴胡 桔梗 甘草

必效散

硼砂一钱五分 轻粉一钱 巴豆五个,去油 槟榔六个 斑蝥四十个 糯米炒 寸香[88]二分

研末,取鸡子二个,去黄用白调药,仍入壳内,以湿纸封口,放饭上蒸熟,取出晒干,研末。虚者每服半钱,实者一钱,用滚汤于晚上调服。如觉小腹痛,用冷茶调服益元散二钱,其毒俱从小便出,此药宜间日服之。

上石疽

石疽生于颈项两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乃肝经郁结,气血凝滞而成。此证初小渐大,难消难溃,即溃难敛,疲顽之证也。初起气实者宜舒肝溃坚汤,气虚者宜益气养营汤,外用葱蜜捣石决粉敷。日久不消者,宜用托里散,使其速溃为贵。溃后用浮海散盖膏,或用八宝珍珠散合红升更佳。

舒肝溃[89]坚汤

夏枯二钱 僵蚕二钱 香附一钱 石决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白芍一钱 川芎一钱 陈皮七分 柴胡七分 山甲一片 片黄二钱红花七分 甘草七分 灯心

益气养营汤见上瘰疬

托里散见上

失营症

失营症生于耳下,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不变,日渐长大,由忧思恚[90]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初起宜服益气养营汤,令其气血调和,或可全生,不可用刀针及敷溃烂之药。若病久已经溃烂,色现紫斑,渗流血水,胬肉高突,顽硬不化,形似翻花瘤症,虽有治法,不过苟延岁月而已。石疽、失营二症,俱生一处。但石疽来势暴急,稍知痛痒,失营来势缓慢,不知痛痒之为别耳。

鬓疽

鬓疽生于鬓角,属少阳胆经,乃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外用乌龙敷。若日久流水不愈者,乃内生脓管,宜用金蟾化管丸治之。

柴胡清肝汤见上夭疽

勇疽

勇疽生于目小眦后五分童子髎穴,属少阳胆经,可照鬓疽治。但近目之地,宜急治之,火毒攻睛,腐烂损目。

额疽

额疽生于前额,正中者属督脉,左右角属膀胱,可按阴阳虚实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