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堂医学溯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之四

阴阳类钞四

阳平阴密[1],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此四句是人身之大关键,故特表而出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为阴卫,阴为阳宅,必阳气闭密于外,阴气完固于内,斯协平和之则,否则偏胜。偏于阳,若有春而无秋;偏于阴,若有冬而无夏。岁气乖,生道废矣。圣人知其然,培养有方,寒温适宜,是谓圣度。《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躁即阳强不密之谓。孤阳独用,将阴气耗而竭绝矣。平,即静也。密,即固也。人生所赖惟精与神,精以阴生,神从阳化,故阴平阳密,则精神治;有阳无阴则精绝,有阴无阳则气绝,两相离决,非病则亡。正以见阴阳之不可偏废也。

阴阳不固以致内伤诸病

此句是纲,以下诸病为目。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去则神明乱,而筋骨废矣。

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阳气有余,阴气不足,阳邪盛而真阴衰也。热于怀炭,热之甚也。外畏绵帛近,不欲衣也。不可近身,畏人气也。不可近席,憎寒也。腊干,肌肉干燥也。饮食不让美恶,滋味不能辨也。解惑者,言此知明处当之人,通晓阴阳,调其虚实,补不足而泻有余,可以移易其病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

苍天之气,阳气也,在人为卫气。苍天之气,清净光明者也。人能顺天之道,清净光明,则志意治而不乱,阳气自固;逆之则失其清阳之气,九窍肌肉皆为闭壅,而卫气解散矣。解散者,天真[2]之失守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

日,即阳也。阳,即明也。阳之所在,明必随之。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3],著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化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君火以明,正此明也;相火以位,亦此位也,丽明于上,则为君火;伏明于下,则为相火。曰君曰相,无非阳气之所在耳。然则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真阳一亏,诸邪丛集矣。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清阳为天,包覆万物,故因于上,而卫于外。人之卫气,亦犹是也。苟不知重,则阳气不能卫,而邪从而入矣。《禁服篇》曰“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欲人知所重也。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因于气者,凡卫气、营气、脏腑之气,皆气也,一有不调,均能致疾。四维,四肢也。相代,更迭为病也。因气为肿,气道不行也。四肢为诸阳之本,胃气所在,病甚而至于四维相代,即上文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之谓。甚为阳气之竭也可知。

一日之内,阳气亦有盛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此言阳气之盛衰,由于日之升降,正以明阳气若天与日之义也。一日而主外,昼则阳气在外也。平旦人气生,以人身少阳之气随日初升也。日中阳气隆,以日当午也。日西阳气虚,以日渐降也。人气应之,故昼则卫气行于阳分二十五度,至日暮则阳气之门闭而行于阴分二十五度矣。气门,玄府也,所以通行营卫之气,故曰气门。暮时阳气藏于阴分,时当收敛,无扰筋骨则阳不耗于内,无见雾露则邪不侵于外。若劳扰不分朝暮,反此三时,则阳气失养,形体劳困而衰薄矣。圣人教人,不但因时致宜,虽一日之间,亦当谨慎如此也。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喜怒伤内故伤气,寒暑伤外故伤形。举喜怒言,则悲忧恐同。举寒暑言,则燥湿风同。前条言寒伤形,热伤气,与此不同。盖彼以阴阳分形气,此以内外分形气也。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气为阳,血为阴。肝藏血,心藏神。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故伤阴。暴喜则心气缓而神逸,故伤阳。《行针篇》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亦各从其类也。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厥,逆也。言寒暑喜怒之气,暴逆于上,则阳独实,故满脉。阳亢则阴离,故去形,此孤阳之象也。《脉经》曰:诸浮脉无根者死,有表无里者死。其斯之谓欤。

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此内伤之生实也。脾主喜悦,肝主怒。肝脾并属阴脏,过而不节则阴气逆而上涌,涌于上必虚于下,阳邪乘阴虚而下凑,所以为实。然实因虚致,故内伤多不足也。

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此言内伤之生虚也。下,陷也。消,散也。《举痛论》曰:喜则气缓,下则过于缓矣。内既空虚,又复伤寒饮食,阳气并病,血涩气去,以致中虚,实人之自取也。

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寒气在外,阻遏阳道,故上焦不通。卫气不温于表,而寒气独留,乃为寒栗,此阳虚则外寒也。

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脾主肌肉,劳倦伤脾,则形气自应衰少,饮食自应微细。上焦之气,水谷精微之所化也。谷气不盛,则上焦之气不充,自不能通透于下脘,而胃腑因之郁而成热矣。热气熏胸中,此形气之阴虚而生内热也,与五脏之真阴失守而为阴虚内热者迥别。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上焦主阳分之气,外受寒邪,则上焦不通利。肌表郁闭而为外热,所谓人伤于寒则病为热者是也。

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厥气,寒厥之气也。或寒气伤脏,或食饮寒凉过度,以致寒阴之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寒气独留于中焦,而阳气乃去。脉随气行,阳气去,则脉必凝泣不通。其象盛大以涩者,盛大正是积而不行之状。中寒,中焦寒也。

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治之者,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此言情欲伤脏,病起于阴也。伤心者,病在阳。伤肺者,病在气。伤肝者,病在血。伤脾者,病在营卫。伤肾者,病在真阴。凡伤脏者,皆病生于阴也。治者察其所痛之处,则阴阳表里,病应可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毋逆天时,如春气在肝及月郭空满之类。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目盲耳闭,九窍废也。溃溃,坏貌。都,城郭之谓。汨汨,逝而不返也。阴以阳亏,精以气竭,精神日消,渐至衰败,真溃溃乎若城郭之坏,汨汨乎日坏一日,何可绾[4]回?然及时调补,亦有可以复旧者。嗟嗟,人不自爱,何以使之败坏一至此耶?

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何也?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厥,逆也。气逆则乱,故忽而眩仆脱绝,是名为厥。厥症多寒,今者热起于足下,故为热厥。足下,足心也。足指端曰表,表为三阳之所起,足下为三阴之所聚。热为阳邪,何为反起于阴分?盖阳气胜则阴气虚,阳乘阴位,所以热必从足下始。凡人病阴虚者,足心多热,正是此义。

热厥何如而然也?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5],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酒为谷之液,其气悍而疾,故先充络脉。络满经虚者,酒能伤阴,阳盛则阴衰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故酒入于胃,必归于脾。湿热在脾,阴虚阳独亢,而胃不和矣。脾胃俱病,则精气竭,故不能营其经络四肢。此大约言酒之伤人有如是也。其人数醉,若饱以入房者,言醉饱之后,既伤脾,复伤肾,先天后天真阴大虚,阳胜乘阴,必手足皆热也。

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五指为阳气之所起,寒为阴邪,今反从阳分而上者,阳气虚而阴独胜也。足指端曰表,指内曰里,阳不胜阴,故寒厥必起于五指,而上寒至膝。是寒也,非从外入,皆由内生也。凡病阳虚者,必手足多寒,皆从指端始,亦同此义。

寒厥何失而然也?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厥之将发,手足先寒者,是为寒厥。前阴者,阴器也。宗筋者,众筋之所聚也。如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跷,筋脉皆聚于此,故曰宗筋,此独言太阴阳明之合者,重水谷之藏也。盖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主润宗筋。又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故特言之。春夏阳多阴少,秋冬阴盛阳衰,天人之道皆然也。质壮者有所恃,当秋冬阴胜时,必多情欲之用,以夺肾中精气。精虚于下,则取足于上,故下气上争也。去者太过,生者不及,故不能复精。溢则气去,气去则阳虚,阳虚则阴胜为邪,故寒气因而上逆。精气之原,本于水谷。水谷之化,出于脾胃。然水谷在胃,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胃。以火土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阴阳颠倒,互有所关。上文云厥起于下,此云气因于中,正以明上下相因之义。阳气者,即阳明胃气也。四肢皆稟气于胃,故阳虚于中,则不能渗营经络,而手足寒也。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此言起居不节,致伤阳气也。辟,病也。人以阳气为生,惟恐散失,若烦劳过度,则形气施张于外,精神竭绝于中,阳扰阴亏,不胜炎热,故病积至夏日以益甚,令人五心烦热,如煎如熬,孤阳外浮,真阴内夺,气逆而厥,故名煎厥。《脉解篇》曰,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者,名曰煎厥,名同实异。

以上言人阴阳不固以致内伤诸病,其谆谆告诫之,意已隐然言外矣。

[1]阳平阴密:当作“阴平阳密”。

[2]天真:天之真气。

[3]日丽中天:太阳当空照的意思。丽,明显、跃然而出。

[4]绾(wǎn晚):牵;拉住。

[5]剽悍: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