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形成

《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出生以来,其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等本来就不同——有人强壮,有人瘦弱,有人高,有人矮,有人体质偏阳,有人体质偏阴……除此之外,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受地域、经历、习惯、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的体质进一步差异化。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要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独特性。

人的体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因素变化,有其差异性。中医学认为,体质是人体在秉承先天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决定着人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索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决定体质的有先天和后天两类因素。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是人体体质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及体质的强弱,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先天因素只对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体质强弱的现实性离不开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指人出生之后所生活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和改变先天因素而起作用。因此,体质形成的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包含种族、家族遗传、婚育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和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种族、家族的体质特征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如后代秉承父母的体质类型而可能出现相应的强、弱、大、小、胖、瘦等不同的体型与性格。婚育状况也能影响到胎儿未来的体质,如父母的健康状况、婚育年龄、怀孕时机、父母生殖之精的优劣等都对后代未来体质优秀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如万全《幼科发挥·胎疾》指出:“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亦指出:“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此外,胎儿的营养发育状况,对体质特点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2.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一般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由于受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等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体质。现代科学也认为,生物体中所存在的全部化学物质都来自土壤、空气和水。因为不同地域的水质与土壤的化学成分不同,这些化学成分通过水的溶解或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其他动物的食用,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从而形成了人类体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强调了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的水土气候以及饮食居住等生活习惯对体质形成有重大影响,如东方地处海滨,是盛产鱼和盐的地方,当地居民多食咸味食物,他们皮肤黑,肌理疏松;西方地域多山旷野,是沙石之地,当地人依山而住,多食肥肉,形体肥胖,外邪难以侵害。徐洄溪在《医学源流论·卷下·五方异治论》中也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因此,中医学在体质养生上也强调“因地制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等,会对一个人的体质产生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多湿热,北方多寒燥,东北沿海为海洋性气候,西部内地为大陆气候,因此从“形”上讲,西北方的人形体多壮实,腠理致密;东南方的人体质多柔弱,腠理偏疏松。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者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者较多,阳虚体质者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者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较多。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施方用药也有所不同。

3.饮食营养

水谷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谷为本。”说明体质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而且依赖于后天水谷的滋养,可见,饮食营养也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长期饮食失宜或饮食偏嗜等都可能导致体内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失常,从而影响体质,使机体发生疾病。因为五味本身虽不能致病,但一旦它们因为数量的积蓄,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的时候,可改变体质,诱发疾病或改变机体生理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曾谈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维护和增强体质有很大影响。

食品加工方式、饮食结构、吃多吃少、进食方式等,都会对体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质是吃出来的也不为过。不同的膳食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固定的膳食结构均可影响体质,从而对人体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质产生重要作用。

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如果饮食不当,将会影响脾胃功能,使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体质发生不良改变。如长期饮食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容易使体质虚弱。饮食没有节制,则会损伤脾胃,形成形盛气虚的体质。偏嗜某些饮食,可造成人体内营养成分不均衡,出现一部分营养成分过剩,一部分营养成分缺乏,从而形成偏颇体质。如长期偏嗜寒凉的食物,容易形成阳虚的体质;长期偏嗜温热和辛辣的食物,容易形成阴虚体质;偏嗜甘甜的食物,可形成痰湿体质;嗜食肥腻,多形成痰湿体质或湿热体质。特别是五脏应五味,偏嗜某味就会导致对应的脏器功能受到影响,致使机体阴阳失衡,继而导致体质出现偏颇。

4.性别差异

男为阳,女为阴,男性多禀阳刚之气,体魄健壮魁梧,女性多具阴柔之质,体型小巧苗条。传统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男性由于在禀赋和后天生活因素上有别于女性,形成了以阳气为重而有别于女性以阴血为重的特殊体质,而女子也有其独特的经、带、胎、产的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认为,就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这个生命过程来说,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男八女七”的差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灵枢·五音五味》也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说明男女性别不仅有各自不同的身体形态、脏腑结构和生理特性乃至心理特征,在体质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

5.年龄壮幼

年龄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岁年纪一岁人”,人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是可以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中曾详细论述了人体脏腑气血盛衰与年龄的关系。《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言“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些都概括了小儿发育的体质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千金翼方·卷十二·养老大例第三》记载,“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说明由于年龄不同,青壮年及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亦有不同,客观地揭示了年龄因素与体质变化的规律。

6.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阴阳关系十分密切,对人体的体质有重要影响。一个人体质的好坏,不仅要看他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而且还要看他的心理和精神上有无缺陷,否则就不能称得上体质健全。

精神情志,感物而发,既不可不及,又不可太过,“贵乎中节”。否则,不仅影响体质,还会导致疾病。《素问·疏五过论》就指出:“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此外,《淮南子·精神训》也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同样说明了情志受损可直接损伤机体,引起机体阴阳气血失调,从而使健康体质的基础发生动摇。现代医学证实了抑郁的精神状态不但对健康有害,还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促使某些疾病较早发生,衰老提前到来,或加重病情乃至加速死亡。

精神状态的好坏对体质的形成也很重要。精神情志,贵于调和。情志舒畅有节,就会使身体健壮。如果长期精神抑郁,或精神波动很大,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就会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很多疾病其实都由消极情绪所致。不良情绪对机体的影响非常大,持续的不良情绪会明显削弱人的抵抗力、免疫力,还会影响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经络畅通等。只要消除导致疾病的消极情绪,多能恢复健康。所以保持积极正常的心态非常重要。

目前医学界已经不断证明,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能够增强免疫力,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其中某一种情志过度,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起体质的偏颇。七情过激,往往还会导致众多的“心病”,动摇健康体质的基础。因此七情过激也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7.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小节,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健康。千万不要小看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和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则会损害身心健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过度劳累,不患得患失……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身体过于疲劳或过于安逸、依赖空调、以车代步、不离电脑、长时间打麻将等现代生活方式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身体过劳,易转化为气虚体质;神劳更是不容忽视。用脑过度伤心脾,用眼过度伤肝血,皆会造成气血不足,转化为气虚体质。身体过逸,容易转化为郁滞体质。如有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吃过苦,觉得现在是享福的时候了,就经常休息,又是进补,又是吃药,结果身体反而越来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