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标准和规范

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均应有一个共同的准则。长期以来,由于中医学某些基本概念含混、不规范,加之某些诊疗手段的不客观、不标准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医医疗、科研和教学的健康进行。如对三焦之有形、无形,命门之部位,阴火之实质,脾阴虚与胃阴虚,肝气与肝阳之辨析等的争论,持不同意见者,往往偷换概念或任意延伸,扩大其内涵,使之争论不休,得不出结论。以四诊而言,其从病人或医者的主观感觉多,客观指标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往往以“虚实错杂”或“心肾不交”等一类术语代之。即便是同一诊法的临床意义,也是各家学说多,统一见解少。学派众多是学术发展的标志,但作为诊疗手段来说,见解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到目前为止,辨证标准尚不够统一,同一病人,不同医者做出的辨证结论不一致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事实,没有标准化和规范化就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但是必须看到,中医现代化,必须首先标准化和规范化。没有这个前提,是难于一下子便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的。逐步实现中医理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期望和关注的。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意义极大,实现了,将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首先应对中医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概念、名词术语进行认真的研究整理,明确其确切的定义和内容。如果这个前提得到逐步解决,可以使我们从诸多无谓的争论中解放出来,从而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诊法、辨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项研究也需要结合进行,从国内已研制成功的脉象仪、舌象仪及运用电子计算机辨证来看,说明诊法和辨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可行的。这些仪器在运用过程中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一可喜的尝试,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定会促进和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进程。辨证标准的统一,还需要通过大量临床资料的总结,在客观上寻找共性的内容,明确辨别主症、兼症的指征,探索证与证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变规律等,才能获得可靠的客观依据,以利把中医临床证治的系统性及特色继承和发扬出来。

在历史上,中医曾自辟蹊径,在世界医林中独树一帜,又有所领先。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保持特长,发挥优势,继续雕琢中医这块瑰宝,以不断提高中医学的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争取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