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2015年11月上旬,在南昌举行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期间,张鸣鹤教授向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400多位风湿病同道就 “鹤膝风的诊疗经验”做了专题演讲。会下向张老求教者众多,我也见缝插针,不愿失去宝贵的学习机会。期间张老提出让我为他所著的 《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新作作序,我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我将有机会学习张老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造福风湿病患者;惶恐的是,张老是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界的泰斗,又与家父娄多峰教授同龄,既是父辈又是老师,岂不诚惶诚恐?
2016年1月22日,我到济南参加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刘英主任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 “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诊疗指南”的专家咨询会,张老是该科的创始人,刘主任称自己是第四代,现已 “五世同堂”。这次咨询会上,张老的意见与建议,又使我获益匪浅;更让我高兴的是,拿到了张老新作的大样。
《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有太多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的内容,其中有三个方面更需要我们中青年医生认真学习与传承。
第一是 “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面对风湿病这一世界性疑难疾病,因循守旧是没有前途的,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单从著作形式上看就很新颖,如书名让人耳目一新,目录突破同类著作老套,正文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又有掷地有声的临床实践。大作最突出的是学科理论的创新—— “因炎致痛、炎生热毒、热灼则痛”,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立 “清热解毒”之治法;基于长期临床实践又将其分为18个证型,每型又有对应的方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丝丝入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
第二是 “实用”。开篇有关新思路、常用药物及叠加配伍等的论述,使读者从整体上对清热解毒疗法治疗风湿病建立新观念,把握正确方向,不偏总体原则,活用具体技巧。接着列举临床常见疑难风湿病及症候群近20种,每病分临证心法、验案举例、临证备要。每病的 “临证心法”在继承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理论创新,并列若干证候及其主症、辨证、治则、处方、方解,或列该病常见临床情况的处理,指导临床诊疗,纲举目张。“验案举例”是张老临床的真实写照,每案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该病异质性的诊疗过程,实为珍贵,使读者在辨证论治的操作层面获益。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还配合一些特殊疗法,如强直性脊柱炎病例一,配合 “关节牵拉矫形”法改善关节功能;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十,配合 “反流式输液”法消除水肿等,实用效切,让人脑洞大开。“临证备要”似对若干临床验案的总按语,多有升华,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百读不厌。由此,大作的实用性可见一斑,尤其在当今社会多有浮躁的背景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实用效切,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难能可贵,可敬可佩。
第三是 “责任”。责任二字浸润于多个层面。临床验案浸润着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力求使患者回归社会的职业责任;内容与结构浸润着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医生都有益的授业传道责任;从整体到分病的诊疗思路浸润着为促进风湿病这一新兴学科发展的责任。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责任。也许正是这种 “责任”,铸就了上述的 “创新”与 “实用”。社会责任乃为医之大德!张老大作极具特色,“创新”“实用”“责任”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为近年来同类著作所罕见。
对张老之大作,不敢言序,只能暂时谈些粗浅的学习体会,期待大作早日付梓,再系统学习,认真传承。《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的出版乃患者之幸、中青年学者之幸,并带来清新的学术风气。相信大作问世之日,定洛阳纸贵,有力地推动学科发展,造福更多风湿病患者。
2016年3月30日于郑州花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