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医话:李灿东临证医话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肺 痈

肺痈案

img

康某,女,43岁。2012年7月1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大量脓痰、痰中带血,就诊于福州某医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并住院治疗,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今经友人介绍前来求中医诊治。症见:咳吐大量脓痰,带有血丝,质地稠浊,黄多白少,闻之腥臭,并自述所咯之痰可沉于水底,平素咳嗽多呈呛咳,伴胸胁疼痛,胃脘不舒,口干口苦,大便数日一行,性情急躁,面部散在褐斑,两颧泛红,见杵状指,月经量少色暗,舌偏红暗,苔厚微黄,脉细弦数。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二陈汤加减

芦根15g 冬瓜仁15g 薏苡仁30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0g 青黛6g(布包) 藕节15g

甘草3g 桃仁6g 海蛤壳15g(先煎)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2012年7月8日,药后咳吐脓痰略有好转,服药期间血丝渐减,仍有咳嗽,偶有气喘,右胁隐痛,胃脘不适。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芦根15g 冬瓜仁15g 薏苡仁30g 桃仁6g

柴胡10g 姜半夏10g 蜜紫菀10g 黄芩10g

神曲10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生晒参6g(另炖)

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三诊:2012年7月22日,药后精神转佳,脘胁舒畅,大便日行,但因故情绪波动致呛咳又起,痰味腥臭,未夹血丝,舌苔黄腻。

处方:黛蛤散合温胆汤加减

竹茹15g 枳壳6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桔梗8g 甘草3g 浙贝母6g 蜜紫菀10g

薏苡仁30g 青黛6g(布包) 海蛤壳15g(先煎)

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患者以咳吐大量腥臭脓痰为主要特点,属中医“肺痈”范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首载此病,曰“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本病多由外感风热,内蕴不解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邪热熏蒸,炼液成痰,痰浊瘀结,上干于肺,故见咳吐大量腥臭脓痰;肝郁化热,木火刑金,肺失清肃,气机上逆,故见呛咳连连、时有咯血。证属肝火犯肺、痰热瘀结,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千金苇茎汤原方用苇茎为君,甘寒清浮,专泄肺热,《本草逢原》言“其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可惜本品福州药肆均已不备,姑以芦根代之。薏苡仁、冬瓜仁清热涤痰,利湿排脓。桃仁活血行滞,散瘀消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壅盛,故合二陈汤以增健脾化痰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故用黛蛤散清泻肝火、化痰止咳,此即“火不息则咳不宁,咳不宁则血不止”。另佐加藕节止血以治其标,藕节乃甘涩性平之品,色白中虚入肺,有止血之功而无留瘀之弊。

二诊咳吐脓痰好转,咯血不再,但右胁隐痛,胃脘不适,转去二陈汤合小柴胡汤,以和解之法斡旋枢机。

三诊呛咳又起,痰腥臭,之前有情绪波动原因,考虑肝火复萌,痰热酿蕴,故用黛蛤散合温胆汤清肝泄肺化痰,并加桔梗、薏苡仁祛痰排脓,浙贝母、蜜紫菀化痰止咳。

(朱立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