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与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引言

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快速、持续增长的状态。1978年至2014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9.5%,并且货物出口的年均增速大于GDP的年均增速,表明贸易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出口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遭遇贸易壁垒的情况愈发严重,这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抑制效应愈发明显。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统计,在1995年至2014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有4757起,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高达1052起,约占总案件数的22.1%,年均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超过52起,并且涉案产品分布于各个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同期,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中有3058起最终实施了限制措施,而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有759起被实施措施,实施率超过72.1%。由此可见,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频率高、强度大、手段严,势必会对中国出口绩效和出口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王孝松等 (2015)的研究表明,贸易伙伴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后,中国出口额平均出现2到3.2个百分点的下降,并且不同类型的贸易伙伴所带来的抑制效应也不尽相同,发达经济体反倾销措施产生的抑制效应高于发展中经济体。Chandra和Long (2013)从企业层面评估了美国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制裁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他们利用2000年至2006年83起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这些企业在遭受反倾销制裁后,出口量出现减少的同时生产率也会下降,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这种不利影响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企业尤为严重。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产业结构有待升级,30多年高速增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矛盾和风险日渐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伙伴将愈发频繁且严厉地通过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本地区企业。因此,探究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的探究反倾销成因的文献较多,但这些文献主要基于国家、行业或案件层面,分析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的政治经济特征对反倾销发起及裁定所产生的影响,而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层面对反倾销成因进行剖析。基于企业层面,我们很直观地提出疑问:同属一个行业、甚至出口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为何一部分遭遇了反倾销,而另一部分却未遭遇?遭遇了反倾销的企业具有哪些显著的特征?随着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的蓬勃发展,从企业层面探究反倾销成因便具有了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微观数据的广泛使用,从企业层面探究反倾销成因便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本章将突破以往研究,率先在企业层面对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进行剖析,这是对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及贸易政策相关研究的重要扩展,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除引言外,本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第三节为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并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第四节为经验分析结果及讨论,我们在基准检验中设置两个对照组进行定量分析,此后通过变换计量方法、增加对照组数量、控制企业基本特征、变换生产率指标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五节为结论性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