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傍晚的余晖洒落在对楼楼顶弧形的草坪上,让绿油油的青草上泛起了金灿灿的光亮,摇摇欲坠的红日雍暖地挂在西山山顶,俯瞰忙碌而又喧嚣的都市,小区广场上嬉闹的小孩和律动的广场舞,揭示着2019年的春天即将落下帷幕,而烁玉流金的夏日马上就要到来,此时此刻,席慕蓉《暮歌》的韵律,忽然萦绕耳旁,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写作是一种充满着喜怒哀乐的经历,当写下文字最后的句号时,解脱与失落的情绪会同时涌上心头,一方面庆幸自己终于能从漫长的思索、失眠和无休止的撰写中得以释放,宛如冲出牢笼的束缚冲向无垠蓝天的小鸟,另一方面,又仿佛失去了什么,就像一个长期伴随自己的良友忽然离去,伸手急切地去抓住将要离去的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记忆尤深的是2019年2月寒假,当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德尔海滩,就像往日一样,13日清晨4点多起床,开始伏案写作,当时正在研究撰写关于农业领域供应链金融的内容,为其中的问题而苦思冥想,为微小的发现而欣喜若狂,其间有时会凝望窗前草坪围绕的小湖中两只怡然自得的天鹅,有时一边播放轻音乐,一边神游天外地发呆,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直到14日凌晨2点,当时罢笔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本该13日下午坐飞机回国,而现在只能遥想早已起飞的飞机,懊恼不已,之后的时间一方面咒骂自己愚痴,一方面匆忙订了14日下午的飞机,草草准备回国的行李,赶往机场。这一幕幕如今想想却有一份眷恋。
2018年2月15日除夕晚开始提笔撰写本书,激情、愤懑与质疑的情绪不断交替地伴随着一年多的时光。激情源于这个时代的呼唤。当全社会开始呼吁和关注金融回归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和企业,都开始探索用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促进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在其提到的六项重要任务中提及了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要让供应链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有效管控风险;之后2018年1月1日又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扶持中小企业与维护市场公平原则的关系,正确处理扶持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规范发展的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供应链金融给予了极大的期许和关注,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创新金融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而作为理论研究者,我迫切地感觉到需要对这一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使得理论能跟上实践这个急速向前的快车。愤懑源于现实实践对供应链金融的曲解。记得在一次论坛中自嘲地提及,自己2015年写成的《供应链金融》教坏了一批企业,原来本不知道供应链金融为何物,而知晓后,开始发展“流氓式供应链金融”,即利用自己在产业中的强势地位,在进一步拖延供应商账期的基础上,反过来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进一步加大对供应商的盘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恶化商业环境,腐蚀商业文明,这些正是我们需要批判和杜绝的行为。质疑源于现实实践中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议和新颖的提法。2019年随着全社会开始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如何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和促进流动性问题得到关注,一些建议层出不穷、不绝于耳。记得一次看早间新闻,其中的专家呼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提高对坏账的容忍度,甚至还有人士提出取消承兑汇票。我不禁思索这些建议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这样做的结果是帮助中小企业,还是最终连商业银行和核心企业都会被拖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流动性的症结究竟在哪儿?此外,近些年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些时髦的科技词汇充斥着各大金融论坛,诸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其中最为频繁出现的词汇,便是“赋能”,开始听及,颇为新鲜,然而久而久之,不禁疑惑这些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科技究竟赋的是什么能?又是怎么赋的能?如果我们不能结合供应链运营场景来探索科技的作用,其结果终究是黄粱一梦,沦为资本炒作的工具。
正是上述激情、愤懑和质疑的交织与推动,形成了本书撰写的基本主线。一是本书认为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需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思考。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运营面向特定环节中的特定中小企业而开展的短期资金借贷,诸如基于应收应付的金融业务(保理、反向保理、福费廷等)、基于存货的金融业务(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以及基于预付的金融业务(保兑仓等),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点(资金贷方)对点(资金借方)的关系,只是这一关系是在供应链运营场景中产生的。而广义的供应链金融不是完全针对某一特定的中小企业,而是供应链中所有的参与方,此外,供应链金融活动的目的也不仅是融资行为,而且是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来优化整个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使得供应链运营能顺利进行,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本书认为广义供应链金融的视角,更能够反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和趋势。也正是立足于这一理解,供应链金融不仅具有丰富的形态,可以广泛运用在工业、农业、商贸以及循环经济等各领域,而且也推动了金融端的创新与变革,即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阶一定会催生并发展金融供应链,只有供应链金融与金融供应链的高度融合发展,才能使产业高效顺利运转。二是金融科技的作用既不能夸大,但是也不可小觑。不能夸大意味着不能唯科技而科技,似乎只要运用某一现代科技手段,就可以化解供应链金融运行中的所有风险,甚或将某一金融科技看作是供应链金融的未来,例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事实上,需要明确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不是信用的创造者,而是信用的发现和传递者。不可小觑则在于当供应链金融的组织形态越来越从核心企业推动转向网络生态化之后,日益需要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来帮助实现资产端底层交互客观化、末端业务自治化,资金端债项结构客观化、主体信用自治化。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书认为现代金融科技是一个融合性的赋能体系,涵盖了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和模式层,全面作用于供应链运营的各主体、各环节、各项活动,其间金融科技公司发挥了中介信号的作用。三是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体系化的规则和制度,没有了制度性的保障,经济的逐利本性就会扭曲商业正常运行的规则,从而使得互侵互害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一方面大企业欺凌中小企业,账期超长,而且到期不还,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拖欠银行资金不予归还,将之作为与政府博弈(银行贷款越多,政府越不敢让我倒闭)的有力工具。最为可怕的是,一旦这种状态蔓延,久而久之“将拖欠视为合理,将欺压视为惯例”就会成为腐蚀商业文明的催化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书认为需要扼住三个关键点:第一推进电子发票、电子单据,营造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环境,实现交易确权;第二限制延迟支付,既要严格控制上下游约定的支付期限,从而事前防范可能占用中小企业资金的现象发生,又要有事后补偿机制;第三限制延迟支付首先需要从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做起,这些公共部门的示范效应,可以辐射到所有商业社会企业之间的及时支付。此外,将向中小企业及时支付作为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确立良好的商业文明氛围。
以上正是本书试图实现的目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与效率的影响研究(71872177)”的研究成果,在此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此外格智科技CEO(前IBM中国研究院区块链技术研发总监)黄胜博士、万联网的蔡宇江先生以及企业界的朋友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践智慧,特别是黄胜先生专门帮助撰写了第6章第3节(供应链运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此外,我的家人长期以来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能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包括周末和休息日)都投入到工作或写作中,可以说没有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费小琳和张颖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辛勤的工作,在此一并向她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方兴未艾又具挑战的研究课题和领域,受作者能力的局限,特别是该领域发展迅猛,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9年5月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