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版权相关产业与版权贸易

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

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课题组

一、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主要数据

经过调查测算,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50054.1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3766.33亿元,增长率为8.14%本报告中的所有增长率均为名义增长率,即未考虑价格因素,下同。,占全国GDP的7.30%,比上年提高了0.02百分点;城镇单位就业人数1666.90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19万人,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9.23%,比上年提高了0.12百分点;商品出口额为2633.3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311.56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1.58%,比上年下降了0.99百分点(见表1)。

表1 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

调研数据表明,中国版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2006—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

自2007年中国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以来,该工作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连续对2006年至2015年十个年度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十年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2006年至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行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规模有所扩大;版权产业的结构得到优化,核心版权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版权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看,十年间中国版权产业具有如下几个发展特点:

(一)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

2006年至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从13489.3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0054.14亿元人民币,十年间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也从6.39%提高至7.30%,十年间提高了0.91百分点(见图1)。

图1 2006—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占全国GDP比重

从增速上看,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整体上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06年至2015年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49%,而同期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68%,高于GDP增速2.19百分点。特别是中国版权产业中的核心版权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至201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68%,高于GDP增速5.19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6—2015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全部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与GDP的年均增长率对比图

(二)版权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版权产业的作用更加突出

2006年至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版权产业在版权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2006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仅占到全部版权产业的48%;2015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在全部版权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0%,十年间提高了12百分点(见图3)。

图3 2006—2015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版权产业的比重

核心版权产业与版权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比重的提高反映出中国版权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2015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0229.87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翻了两番多,已经占到全国GDP的4.41%,比2006年提高了1.35百分点(见图4)。核心版权产业成为推动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图4 2006—2015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占全国GDP比重

(三)版权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年增强

2006年至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从2006年的762.92万人增长至2015年的1666.90万人,十年间翻了一番多,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6.52%增长到9.23%,十年间提高了2.71百分点(见图5)。中国版权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增强,在推动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产生了积极意义。

图5 2006—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及占全国GDP比重

(四)版权产业的对外贸易规模有所扩大

受全球复杂严峻外贸形势的影响,2006年至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商品出口额时有波动,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5.40%下降到11.58%,但出口额仍从1492.62亿美元增长至2633.36亿美元(见图6),版权产业的出口规模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

图6 2006—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商品出口额及占全国GDP比重

但从出口结构上看,中国版权产业的商品出口以计算机和电视机等视听设备产品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为主,这些年来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一直占到了全部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的90%左右。而最能反映中国商品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版权产业的商品出口额比重较小,仅占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的3%左右(见图6)。这反映出中国版权产业的出口以版权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创新活动较高的核心版权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2006年,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9%,美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04%,中国版权产业比美国低4.65百分点;其中,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6%,美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5%,中国核心版权产业比美国低3.29百分点。

2015年,中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7.39%,美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69%,中国版权产业比美国低4.30百分点,十年间缩小了0.35百分点;其中中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41%,美国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8%,中国核心版权产业比美国低2.47百分点,十年间缩小了0.82百分点。详细数据见图7美国版权产业2006年数据来源于“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Economy:The2003—2007Report”,2007年、2008年数据来源于“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Economy:The2011 Report”,2009—2011年数据来源于“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Economy:The2014Report”,2012—2015年数据来源于“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Economy:The 2016 Report”。

图7 2006—2015年中国与美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的比较

三、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项目的总结与展望

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自2007年起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家版权局的相关领导同志均对项目亲身指导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将此项研究作为连续性项目列入工作议程,每年均为调研项目提供经费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为调研工作提供了资助与技术指导,委派美国、新加坡等国专家具体开展指导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以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各省市等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为调研提供了大量帮助。在调研进行过程中,课题组还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外国研究机构进行了沟通交流,先后走访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匈牙利、芬兰、瑞典、波兰、奥地利、捷克等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开展了版权学习交流活动。

调研项目比较准确地掌握了中国版权产业的基本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关成果也被国内外政府机构、研究部门所采用,成为中国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中央领导同志数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强宣传与研究,推动版权产业的更大发展。国家版权局有关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调研数据。国家版权局还将该项目列入《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和《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继续开展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工作。调研项目成果还曾入选“中国版权十大事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对调研工作给予肯定,并将首次调研成果收入其系列出版物向世界各国予以推广。

调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在版权保护和版权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版权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版权产业和版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还先后接受广东、山东、陕西、广州、东莞等地版权局委托,开展了地方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这些地方项目的开展印证了版权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东部发达省市,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调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版权已经被提升到我国国家战略的高度,版权法律制度正不断完善,司法与行政并行的版权监管工作成效显著,中国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明显提高,尊重版权、保护版权的社会氛围正逐渐形成,这些都促进了版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版权产业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也将成为衡量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晴雨表。

(本报告为国家版权局委托课题的成果。课题组成员:范军、赵冰、杨昆、郝丽美、刘钊;执笔人为赵冰、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