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实践进展
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之下,新的教育方法不断被探索和实践,为优化视障儿童的教育环境、促进其良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本节将从视障儿童的评估、教育安置、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以呈现2012年国内有关视障儿童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评估进展
伴随“医教结合”理念的深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正在进行,努力为包括视障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服务。视障儿童的视力残疾成因是不一样的,并不能一味地只给他们戴矫正眼镜,只有找到了真正的成因,如是色素缺乏还是视野缺损等,后续的相关康复干预和教育手段才会有针对性。因此,针对视障儿童的评估必须讲科学,只有根据医生的建议,协助家长为视障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训练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针对视障儿童的评估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入学前到学校学习当中,直至学业结束,都需要对视障儿童进行持续性的评估,因此,针对视障儿童的评估要遵循“评估—教育与康复—再评估—再教育康复……”的循环模式。
关于伴随自闭倾向的视障儿童,有关学者发表了个案评估报告。通过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此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空间推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均远远落后同龄儿童;机械记忆较强,但是注意力严重不足;平衡能力较差;存在情绪与行为问题。因此,针对伴随其他障碍的视障儿童的评估要全方位进行,然后根据评估的综合结果,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以及时矫正其问题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安置的进展
盲校等特殊学校是我国安置视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机构。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对学前视障儿童开展家庭支持服务模式。伴随全纳教育思想,随班就读逐渐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我国特殊教育薄弱,理论与实践积累不够丰富;受教师素质、相关服务质量的局限,视障儿童并未受到合适的教育;普通学校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和压力等。
由此,有的学者倡议:“义务教育阶段的视障儿童应全部安置在普校中学习。”其依据主要为:视障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并非有缺陷;全纳教育已经成为国际上特教发展的潮流,而国内还处在兴办特殊学校的阶段,即使部分地区开展了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但是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成效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障儿童可以通过辅助技术补偿视觉缺陷;全纳教育可以增强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交流,促进接纳视障儿童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不仅体现出对视障儿童的人文关怀,还可以促使其他儿童从小就关心弱势群体,集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塑造良好的品行。由此建议:一方面,各地视具体情况分类实施视障儿童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体系较完善的地区,视障儿童入学新生可以直接安置在附近的普通学校,盲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则不需要建立新的盲校,可以直接将视障儿童纳入普通学校中学习;另一方面,现有盲校加快转型,为视障儿童全纳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培训等必要的支持等。
三、视觉障碍儿童课程教学的进展
(一)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进展
关于视障幼儿所用图书的制作与阅读,有关教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视障幼儿图书制作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包含丰富的触觉内容、有盲文和明眼人标记;种类可以涵盖帮助幼儿掌握概念的概念书,以故事形式呈现的经历书、故事盒等;制作步骤为:首先确定主题,然后制作画面等。
(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进展
按照《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课程结构整体开设常规课程,也设置必要的特殊课程。
1.常规课程
(1)语文。
现行盲文无声调、视障儿童的课外阅读书籍缺乏以及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了视障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欲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针对视障儿童以耳、手代目的认识特点制作有声教具,有意识地选用有声资料,同时辅以有效的预习,从文本细节处教学,设计个别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视障儿童的语文学习及阅读兴趣。
(2)数学。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信息的缺失和缺损,经常会出现厌烦数学的现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容易理解的同时,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用表象辅助教学,多使用凸图;鼓励视障儿童多动手实践,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促进其知识的迁移,由此发挥主体性,喜欢上数学课。
(3)其他课程。
1)音乐:盲校的音乐课中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由于视觉的缺陷,音乐成为很多盲校的喜好,利用音乐课的形式可以加强对视障儿童的意志磨炼,提高其耐挫力,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引导其体悟生命的乐趣。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视障儿童的积极参与是生命教育性质的有效保障。
2)体育:除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外,视障儿童体育参与的动机还有培养同学间的情感、加强人际交往等。其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以篮球和健身操为主,喜欢的上课形式以合作学习和场地教学为主。由此,体育教师应坚持使视障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视障儿童的运动负荷和教学节奏,采取差异性教学等有效策略。
3)美工:视障儿童美工课常见的障碍主要有:无法通过视觉观察事物,只能以手和耳代目;缺乏想象力,有畏惧和畏难的心理;制作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形等。因此,美工教师要鼓励和培养视障儿童用手去感知事物,在示范作品的过程中,从细节处讲解介绍,帮助视障儿童观察作品,对作品建立形象的认识。同时,要遵循个体差异性、循序渐进、水平相近、可变性以及合作性的原则,对其分层教学,依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分类指导。
2.特殊课程——定向行走
定向行走技能对视障儿童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心理地图”指盲生对已经熟悉的环境和路线在记忆中形成的图形。心理地图对盲生定向行走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盲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定向行走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盲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提高空间想象力。在定向行走的训练过程中,首先,盲生要掌握基本的方向概念,为自身“心理地图”的形成做准备;其次,在树立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下,积极行走,熟悉环境;最后,练习由小环境逐渐转换为大环境,从而全面提高定向行走技能。
(三)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以普通高校为基础、以高等教育学院为骨干、以成人和远程教育为辅助的教育格局,并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单考单招的制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所增加,教育经费也逐步增长,管理模式有所完善,部分地区直接独立设置残疾人高等院校,也出现了高校内残疾人教育的一级和二级管理模式。其中,针对视障大学生开设了针灸推拿、音乐表演、计算机、英语、法律五个专业。
虽然视障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相关的招生录取需要协调、教师匮乏、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等现实问题。除此之外,在面临专业选择时,许多视障青少年只能选择中医或者音乐专业,现实专业的单一化与视障青少年对未来职业期望的多元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由于之前的教育经历和没有充足的信息来源,许多视障青少年对于考上大学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