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上看,儒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从我关注和研究的兴趣上看,我原来更喜欢道家和佛教。只是在1983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感到海外学者更重视儒家学说。于是,我开始读一些海外儒学研究学者的著作,而有所得。这时正巧要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会议邀请了我。为了参加会议,我花了两三个月写了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的论文,并在大会中的“中国哲学圆桌会议”上作了发言。据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的《蒙特利尔世界哲学会纪行》中有如下一段话:“会议的最高潮由北大的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第三期儒学发展的可能性,由杜维明教授担任翻译。汤一介认为儒家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现代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番发言虽然因为通过翻译的缘故而占的时间特长,但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讲完之后全场掌声雷动,历久不息。”通过这次会议,我感到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世界哲学界十分关注的,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一份宝贵遗产;我也感到中国学术界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术界对话,并且在思想上可以沟通。自此以后,我就经常思考儒学对我们今日人类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贡献。基于此,我从问题出发来考虑如何从儒学中吸取智慧,历经二十余年,我把注意到的儒学中可能对今日人类社会有益的思想资源写成一篇篇论文,并发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到2009年,我把这些文章编辑成一本论文集:《儒学十论及外五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在儒学中寻找智慧》是在《儒学十论及外五篇》基础上新编的。它除收录了《儒学十论及外五篇》有关儒学的论文外,又增补了十多篇相关论文及五篇有关儒学的记者访问记。
编完这本《在儒学中寻找智慧》后,我心中有了两个愿望:一是如何把《儒藏》编好,使中外学术界可以得到一套经过整理、作了校点的、可靠并适用的儒学大文库;二是能够写出一本更为系统的、以问题为中心的、适于大学生阅读的教科书。学问是无止境的,只希望一点一点地认真做,以求心安理得而已。
汤一介
2012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