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增强人民币名义汇率弹性,注重维护有效汇率的稳定,最终逐步过渡为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将在总量与结构两方面改变人民币市场供求,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与波动发生新的变化。
2.6.1 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4年中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确立了进出口结售汇制度,并于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中国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大事件,为了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效应,实现中国经济有序、渐进地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比较小,汇率形成机制较为僵化,IMF将人民币列入盯住汇率制度。
然而,贸易、资本流动双顺差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并激化了贸易伙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为了平衡国际收支,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逐渐完善,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更加市场化和高效,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人民币汇率自2008年7月开始实际盯住美元,保持基本稳定。这为我国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在实施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基于乐观的情绪,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中国,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2010年第1季度,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接近3万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汇率波动正常化,退出阶段性的盯住美元政策。具体而言,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对外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2011年,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范围也进一步拓宽。外汇市场币种增加、衍生品交易更加丰富,夯实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基础。新的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弱化均衡汇率概念,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变化来定价。在这种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下,2011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明显加快。
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一大目标。随着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得到增强,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在我国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价格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
2.6.2 人民币汇率水平
1.名义汇率。
2010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份额有较快上升,国际收支状况表现出较大的国别差异。受到外汇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交易的9种主要货币当中,人民币除对日元、澳元、加拿大元贬值外,对美元、欧元、英镑等其他6种货币均表现出升值的趋势(见图2-15)。从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港币实现快速升值,升值幅度达7.7%,对欧元和英镑升值幅度更大,分别达到14.1%和11.8%,对林吉特和卢布升值达9.0%和10.1%。
图2-15 2010-2011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月度变化走势
注: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10年8月19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自2010年11月22日起,公布人民币对卢布汇率中间价;自2011年11月28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澳元、加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林吉特、卢布汇率中间价采取间接标价法,即100人民币折合多少林吉特、卢布,人民币对其他7种货币汇率中间价仍采取直接标价法,即100外币折合多少人民币;月度数据均为期末数。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造成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因出台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没有太大变化,外商投资额仍然高达600多亿美元,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不断增加,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二,主要国家对中国政府频频施压,力促人民币升值。日本将其国内多年的通货紧缩原因归结为人民币低估;美国进入大选年,朝野双方均将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归结为偏低的人民币汇率,不断以操纵汇率调查为借口,制造多起贸易摩擦,威逼人民币升值以转移其国内过多的政治经济压力。第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使得主要国际货币走弱,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普遍走强。自2010年5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盟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面临欧元区治理机制缺陷的制约,欧元的市场信心受到沉重打击,一路走软。美国更是因为两党分裂加深,国会和政府在政府预算和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争执不休,2011年8月美国的主权信用首次被降级,加上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失业率还处于8.2%的高水平,美联储宣布将极度宽松的零利率政策维持到2014年,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美元持续走弱,美元走弱与人民币走强的跷跷板效应充分体现。
2.名义有效汇率。
鉴于双边汇率无法综合反映人民币的对外汇兑水平,因此我们运用贸易加权汇率,即名义有效汇率来测度人民币的整体对外价值。
2010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先升后降,上下波动幅度高达6%。2011年7月以来,人民币进入升值阶段,2011年7月至年底名义有效汇率涨幅超过7%(见图2-16)。
图2-16 2010-2011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走势
注:指数:2005年=100。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IFS)。
与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相对波动较小。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后,日元名义有效汇率涨幅明显,在绝对值和上升幅度两方面均超过人民币。欧元、美元也呈现较大波动,涨跌幅度均超过10%。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英镑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见图2-17)。
图2-17 2010-2011年五大经济体货币名义有效汇率走势
注:指数:2005年=100。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IFS)。
3.实际有效汇率。
由于经济周期不同步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水平的差异,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较大的差别。发达国家的CPI较低,而新兴市场国家的CPI较高。尽管2010-2011年中国的CPI涨幅超过3%的预期目标,但同期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的通胀率更高。从名义有效汇率中扣除通胀因素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11年8月后,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到2011年12月,两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达10.4%(见图2-18)。
图2-18 2010-2011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
注:指数:2005年=100。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IFS)。
4.人民币NDF汇率。
在外汇管制国家,货币通常不能自由兑换,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无本金交割的远期交易,人民币、越南盾、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都出现了NDF这种衍生工具。2011年,美元兑人民币NDF价格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征(见图2-19)。近年来人民币实现了较快升值,特别是在2010年8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中国海关公布7月贸易顺差创新高,这使得海外市场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NDF汇率在2011年8月15日报收于历史新低6.2605,海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此后欧债危机引发的避险情绪致使美元走强,美元指数攀升,随之美元兑人民币NDF价格转向上升。然而,鉴于2011年第4季度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以及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元兑人民币NDF价格仍然存在下降趋势。2011年美元兑人民币2年期NDF于12月30日收于6.4535,较年初下跌2.5%,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将持续。
图2-19 2011年NDF(USD/RMB)每日综合收盘价
数据来源:Bloomberg.
目前,从中国经济和外汇储备状况看,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国际环境变化也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内不会消失。人民币升值增强了投资者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扩大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