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世界大师原典文库(中文导读插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一、卢梭其人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音乐、哲学、教育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代表作主要有:政治学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教育专著《爱弥尔》,文学作品《新爱洛漪丝》,自传体小说《忏悔录》。卢梭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历经坎坷,颠沛流离,因作品触犯权威和主流价值而屡遭驱逐和通缉。

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法国。1762年4月《社会契约论》发表时,卢梭受到的最强烈的抨击恰恰来自他热爱的这两个国度。当时的日内瓦共和国说它是“胆大妄为的、可恶的、亵渎宗教的,试图打倒教会和推翻各国政府的”。当时君主专制的法国更是通告全国“无论任何人只要撰写或指使他人撰写和印刷反对宗教和国王权威的文章,都将被处以极刑”。《社会契约论》一问世便遭到日内瓦和巴黎当局的查禁,卢梭也遭到通缉捉拿,从此开始长达八年颠沛流离的驱逐生活,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谴责唾弃,连伏尔泰也认为《社会契约论》是部“反社会契约论”。直到1778年他在埃默农维尔悲凉去世时,对他的逮捕令依然没有撤销。他一生坚持独立的思想,拒绝了国王赐给的年金与俸禄,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

正如尼采所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些人是为后世而生的。”在卢梭死后的第1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社会契约论》被奉为革命者的宝典,卢梭遗骸也于1794年被请进了巴黎先贤祠。今天,在法国国民议会大厅中,卢梭的半身像与美国开国领袖华盛顿及富兰克林的塑像相对而立。卢梭的作品不断被编辑出版,为人们所热读,为学者所研究,直到今天还在不断被引用着和争论着。列夫·托尔斯泰说,卢梭是不老的。卢梭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家,他的文字充盈着抑制不住的热情和激昂。有学者认为,卢梭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进入非感情的维度,他能把远远超过语言速度的混沌意念生生表达出来,他抗拒当下学术规范的客观、冷静、精确的标准,他的作品用热情表达着逻辑和理性,并在不知不觉中说服你。参见尚杰:《卢梭的问题——纪念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发表260周年》,载《世界哲学》,2010年第5期。

卢梭本人并非没有争议,美国政治学家萨拜因曾评价过这个有偷盗、撒谎和暴露恶习的卢梭,认为他“把过错归罪于社会,这样既可满足他对恶谴责的需要,又可把自己掩藏在神话的安慰之中”参见[美]萨拜因著,刘山等译:《政治学说史(下)》,64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关于卢梭卑微、猥琐的一面,都是来自卢梭的自传与反省,他这样做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忠于自己的主观真诚和个性自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否定之否定”的升华,显示了一种非凡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完美而是真实和勇气。这不仅没有诋毁卢梭的形象,反而让我们愈加感受到他的伟大和质朴。当他并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历史伟人的时候,他成了真正的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