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格局:开放和保护
美国追求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不是出于对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偏好,而是将其作为维持经济强权的途径和手段。
依靠自由贸易为美国打开国际市场,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持续国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制成品占世界的50%以上,美国必须为剩余产品打开海外市场。美国就是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让大英帝国无可奈何地为美国产品打开了广大的殖民地、托管地和英联邦。到今天,这依然是美国推行自由贸易的根本目的。美国总统布什在2009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
保持美国的竞争力要求我们为美国制造和种植的所有东西打开更多的市场……我们想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人都购买美国产品。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竞争场上,无人能竞争过美国工人。
纵观“里根革命”以后,美国对世界范围的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的谋篇布局无不反映了美国长远的战略意图。美国在推行自由贸易的同时,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是美国长期强盛的基础。美国实行的是贸易上的现实主义,对低端产业实行开放,对高端产业则倍加保护。
美国近30年的贸易历史表明,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底线,是确保美国在高科技和其他关键产业上的垄断地位。套用尼克松的话:“美国必须是第一,美国必须不逊于任何人”。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是不对称的自由贸易。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全面实践始于里根。从里根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都是这种贸易上的现实主义。一方面用自由贸易、国际条约、国际组织撬开其他国家的市场,打击潜在的产业和技术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严格保护核心产业。
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美国通过压迫别人实施市场开放,有效地摧毁了许多高科技竞争对手,并成功地限制了核心技术向其他国家,尤其向中国的转移。
以2005年中国联想花了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为例。美国有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委员会,由许多关键的机构组成,包括国防部、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该委员会专门调查外国公司对美国公司的收购案,并授权向总统提建议,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阻止这类收购案。虽然联想收购案最终获得了政府批准,但是联想没有获得任何核心技术。美国为了有效地防止高科技的外流,实施了铁腕一般的行政控制。其惯常手法就是将许多技术、产业和企业列为国家安全的范围。
就核心技术而言,美国不仅不承认市场,而且不承认私有。基于国家安全和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许多技术的所有者不能在市场范围内用手中的技术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利益。在美国,企业、学校、政府都在从事科技研究。一旦有了重要技术突破,政府就要介入。如果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将被列入保密技术。任何人包括发明者都不能随便转移。
反思中国,30多年来,不是开放少了,而是保护少了。没有在开放中保护好自己。中国开放30多年,能开放的几乎都开放了或即将开放。中国在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下,建立了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引入核心技术了吗?中国能用巨额的外汇储备买到核心技术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在所有开放的领域,中国曾经已经建立的自有技术几乎全面丧失,而且都是在“引进,合作”的口号下丧失的。而那些受到保护的领域,我们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我们今天那些真正奠定中国战略实力的技术和产业,哪一样不是在当年“闭关自守”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并在30多年来的开放过程中受到保护的?回顾历史,我们真要庆幸我们没有开放以航天核武为代表的核心工业。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汽车和电子工业。今天,我们的国土成了世界汽车博览会,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成了装配产业。
美国的这种保护不只是政府的行为,也是企业的自觉行为。这30多年里,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开放市场的同时,把技术转让作为市场进入的一个条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了不少研究中心。但是,为什么这些研究中心没有什么研究突破?为什么各公司的技术突破都不是在中国的研究中心产生的?对此,我长期不解。在同某大公司顶级人物的一次谈话中我发现了答案。许多人都知道,美国企业把技术分几代:即将淘汰的、成熟的、新兴的和正在研制的。这些大公司在中国研究中心研究的都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这位明星人物很自信地说:“(研究中心的)中国人研究的永远是我们要淘汰的技术。他们不可能形成独立的创新能力,不可能挑战我们!”
让别人研究即将淘汰的技术而获得市场进入,并不是什么精明的商业策略,却能轻易地撬开中国的市场。由于中国的入世承诺,现在连这种技术也无法获得。
与中国许多人希望通过开放提升技术相反,美国政府和企业似乎不把技术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开放上。美国政府从立国之初就把政府资助科技研究当做一项长期的国策。当时的美国,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但是,美国从来没有实施过依赖别人获得技术的国策。如果你建议美国企业通过开放来引进先进技术,对方要么认为你在怀疑他的创新能力,要么认为你缺乏商业常识。美国企业在国内外为了争夺某些技术的专利而不惜耗费巨资长期打官司。现在你寄望于开放而获得他的先进技术。在他眼里,这不是天方夜谭就是商业无知。市场如同战场,有谁会武装竞争对手?
依靠开放提升技术是认知上的误区。必须独立自主。有人动辄要与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要知道美国在技术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一个由政府和企业资助的、庞大的研发体系,是一个在许多方面瞄准世界前沿并寻求突破的国家。政府和企业资助的许多研究并不直接源于商业动机和盈利动机。如果真要向美国学习,就必须重新高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旗帜。通过开放提升技术的想法,是想走捷径,怕吃苦,然而在国家竞争中无捷径可走。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毛泽东的勇气、智慧和远见,要“自力更生”加自我保护。没有保护就无法实施自主创新。当然,只要条件允许,通过开放引进设备技术无疑是惠国利民的好事,问题是不能寄望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