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曾经看到一个案例。
美国的一个老人院,老人们都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愿意相互交朋友。正好老人院旁边有家幼儿园,于是老人院的院长找到幼儿园园长商量,让小朋友到老人院来上课,所以小朋友每天就来跟老人互动。
老人和孩子能怎样互动呢?除了小朋友唱歌跳舞之外,他们很快找到了一种愉快的相处方式:老人们给小朋友讲故事,讲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多厉害。
老人喜欢重复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幼儿园的小朋友恰恰处于需要不断重复听一件事的阶段。小朋友会不断要求:“林爷爷,您再讲讲美金应该藏在哪里?”“李爷爷,您再讲讲窃听器应该怎样装……”
一段时间以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幼儿园的5岁的小朋友语文能力超过外面10岁的小朋友,最让人诧异的是,小朋友的情商(EQ)竟然能超过外面的青少年。
为什么?
因为小朋友每天听到的都是有结构的、有逻辑的话,美金可以藏在哪儿、怎样藏不会被发现,窃听器是什么、窃听器有什么用、怎样安装窃听器……而普通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讲的都是没有结构的、没有逻辑的单独句式,甚至有时候都称不上“句子”,比如“去洗澡”“赶快刷牙”“不要看电视”等,所以这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普通小朋友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相差巨大。
孩子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构建了不一样的思维结构,在幼儿时期就能展现不一样的能力,这种思维结构上的差异,放在每天都要处理成百上千条信息的我们身上,会带来怎样的差别呢?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一样东西,前进一步就天地宽广,那一定是思维结构。转变思维结构,能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处理的方式和处理的结果。如果具备有条理、系统性的思维结构,我们就能从容地待人处世,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笔者在从事培训的8年时光里,与上万学员进行了沟通,观察了上千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中寻找高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并且不断地思考“如何改变”——如何改善思维方式,让思考过程更加有逻辑,让思考结果更加有价值。
答案是:构建结构化思维,让零散、无序的思维方式变得系统化、有序,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推敲的思维结构,是改善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是思维结构的基础知识,第三章、第四章是在基础知识之上搭建结构化思维的关键原则和方法,是本书的核心。第五章是在结构化思维之上,介绍了8种升级版的思维模型,将结构化思维从空中楼阁落实到具体运用中,并且配合综合练习,让思维结构的搭建不再是纸上谈兵,从而掌握并形成结构化思维。
我们搭建属于自己的思维结构,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从本质上提升自身能力,提升认知水平,这才是真正的澄源正本,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