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利我”与“利他”的经营哲学——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很多人总是在“利他”与“利我”之间犹豫不决,如果利他的话,自身的利益将受到损失;如果一味强调利我而忽视利他,人生的发展也不会太持久。
其实这些都是稻盛和夫在经营企业中最真实的体会和感想,“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句话也成为他向其他人传授经营哲学的法则之一。他用自己多年来在人生发展及企业经营中总结出的经营哲学告诉人们——“如果你有善心,冰川也能被融化”、“利他之心可以缩短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以及要将“敬天爱人”发扬光大的经营哲学。在这些哲学的指引下,个人或企业都能从中吸收到营养,从而使自身实力变得更强更大。
1 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哲学: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句话概括性地总结出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他都会牢记这句话,并把它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自利就是需要自身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使自身立足于社会中;利他就是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提供帮助,使他人得到恩惠。
在京瓷公司创立的第三年,有11名员工来到稻盛和夫的办公室,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公司其他管理者认为员工的要求有些过分并没有理会他们,而在稻盛和夫看来,员工出现这样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就会对京瓷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于是稻盛和夫耐心听取了员工们的意见。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虽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但订单多了以后这些员工往往会加班到深夜,有时甚至会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在稻盛和夫看来,员工们所提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想把工资提高十分之一而已。为了平息员工心中的抱怨,稻盛和夫面对面地与他们单独交谈,并承诺给他们谋取更多福利。这件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于是在企业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稻盛和夫比以前更加努力了,此时他心里想得最多的便是要为员工谋求幸福。
一次,公司里的一名技术员由于结婚没有住房,正在四处筹备之时,稻盛和夫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主动找到这名员工,询问了他所遇到的困难,当得知他确实为住房发愁时,稻盛和夫决定给他安排一套3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当这名技术员拿到钥匙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并立志要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还有一次,当稻盛和夫听到公司一名员工的亲属住院需要做手术时,他和公司其他管理者亲自到医院进行慰问,并拿出了做手术的费用,该举动令该员工感激不已,同时还发誓要为京瓷公司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其实对员工的帮助在稻盛和夫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只是自己举手投足间做的小事而已。他认为,多做一些利于员工的事情,使员工心存感激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企业的认知力和归属感,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利他不仅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关爱,还能激发出其潜在的能力,久而久之,被关爱的人也会做出一些利他善举,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发展的环境中。人们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里所说的帮助并不一定是多么轰轰烈烈,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带路的行动,此时,被帮助的人总不免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善意的帮助,并且也真心地希望能帮助别人,这也许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些人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也就是说,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无须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人所创办的企业也会不断出现人才外流的情况。从稻盛和夫离开松风工业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这点。
毫不夸张地说,松风工业因为有了稻盛和夫这样的人才才得以发展下去。但公司发展过程中,没有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更缺少利他的经营理念——稻盛和夫在松风工业刚刚接手日立公司订购的一批陶瓷真空管订单,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正在积极研究之时,却接到了松风工业新任技术部长的通牒令:“你不用负责该项目了,其他人会替代你完成这项工作。”尽管稻盛和夫一直向他强调再宽容几天,但这位技术部长根本不领情,还是拒绝了稻盛和夫的请求,此时的稻盛和夫非常懊恼,因为他知道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研发出日立公司需要的产品,面对技术部长强硬的表态,稻盛和夫非常无奈。面对技术部长的“不仁不义”,稻盛和夫终于决定辞职。
试想,如果当初松风工业的技术部长能多为员工考虑,并认真听取稻盛和夫的意见,那么稻盛和夫是不会离开的,更不会转变为此后的竞争对手关系。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句醒目的警示语就贴在稻盛和夫的办公室内,稻盛和夫想要提醒自己的是,要时刻为企业员工谋求幸福。在他看来,企业是否对员工关爱,是否能为他们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关乎企业的发展,因为在企业中,员工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经营者忽视了这些组成部分,那么企业发展也会因为员工内心的动摇而发生变化,当员工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没处诉说时,最直接地将表现在员工的行动上,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企业的经营业绩必将受到损失。
所以,“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是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这也是成功企业必须掌握的经营哲学。
2 一定要让员工感到有“利”可图
任何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得到“利”。“利”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主要包括名声、地位、金钱等。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每个人对利的需求和感受都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企业中,每个员工工作的目的也会不尽相同。无论员工出于哪种工作目的,只要让他们感到有“利”可图即可。对于那些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了生计选择在公司里打工,此时他们往往对金钱特别在意,公司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也许是吸引他们的最大动力。为了获取更多的薪金报酬,他们会努力工作,以便为加薪做好准备,可以看出,金钱是他们在企业中的“利”。
而对于那些想要在企业中得到锻炼的人来说,也许他们并不看重薪金的多少,他们看重的是自己能在企业中所学经验的多少。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前景、自身是否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利”。
还有一种人,在别人看来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他们表现得都很低调,他们在公司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与世无争,为此,他们的人缘非常好。这种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具备很强的忍耐精神,而且对人对事非常理智,其实他们在公司中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结交更多的朋友,以及学习一些管理经验,为以后的人生发展积累人脉资源和管理经验。这便是他们可图的“利”。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人们在公司中所图的“利”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而努力。
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位在企业经营中善于发现员工需求的经营大师。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所创办的企业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企业发展,发展态势一直非常好,并且员工工作积极性也非常高,整个公司的总体发展非常有序,其实,这就是稻盛和夫企业经营中值得人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当新员工进入到他的企业时,公司相关负责人会根据这名员工的兴趣和其所掌握的技能为他安排工作。比如,对于那些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的员工,会将他们安排到技术部门;对于那些做事稳重、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员工,会将他们列入预备干部的行列中去。还会对员工做问卷式的调查,比如会询问他们在公司中想要达成的目标,或对公司的评价等。从问卷和员工日常表现综合进行评判,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他们在公司中到底能实现何种价值。
稻盛和夫惊喜地发现,员工之间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人想要在公司中获得更多的薪金报酬来补贴家用;有的人完全从公司发展前景出发,看自身在企业中到底能实现多大的理想;还有一种人完全从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公司的发展当成人生发展的方向,这样一来,稻盛和夫就能很快得知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最终使员工不仅在公司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为公司不断地创造出价值。
其实当员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利”,就会不由分说地追求它,直到把它追到手,这样不仅节省了企业管理者对其的管理成本,在“利”的诱惑下让员工自发地工作,不仅可使员工得到自己苦苦追求的“利”,还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
有一次,京瓷公司一位生产部经理向稻盛和夫诉苦:“稻盛先生,公司制订的生产计划总是完成不了,我特来向您表示歉意。”
“你知道生产计划为什么完成不了吗?”稻盛和夫问道。
“员工大多抱怨工作累,工资低,所以他们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同这些员工认真交谈过吗?”
“我已经和他们说过不止一遍了,要求他们按时完成工作计划,对此我还用奖金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可是……”
“可是什么?”稻盛和夫急切地问道。
“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生产减产的情况。”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这件事由我来处理。”稻盛和夫平静地说道。
第二天,稻盛和夫召开了员工大会,大会上他宣布了新的薪金管理规定,在新规定中,将把此前的固定工资改成计件工资,也就是说,生产商品越多,工资也会相应地增多。这个规定得到了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同时也调动起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几天后,生产部经理兴奋地告诉稻盛和夫,产品产量比此前提高了三倍,员工个个鼓足了干劲,公司再也不为完成不了工作计划而发愁了。
从稻盛和夫的经营策略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要时刻追踪员工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根据他们的想法用“利”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让他们由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工作,这样企业在员工拼命的努力下也会快速成长起来。
由此可以看出,让员工感到有“利”可图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认真掌握好的经营哲学。掌握好它以后,企业才会永远处于主动位置。
3 积善行、思利他:要把利他、关爱、慈悲之心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经营大师,更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这在他的人生经营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所走的路是漫长的,要想路途顺利的话就必须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实现,但获取到别人帮助的前提是自己要不断地积善,并首先把关爱或仁慈奉献给其他人。当别人得到关爱以后,也同样会把仁慈回馈给你,在你人生发展过程中为你清理掉路上绊脚的石块,使你的人生路途更为平坦。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存在慈悲之心,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别。比如,当看到年迈的老人上楼梯时,会上前搀扶一把;有孕妇吃力地提着行李走在马路上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说明,当人们看到一些人需要帮助时,从内心深处有想要帮助的意愿,怀有一颗慈悲之心。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公司初期曾经由于缺少启动资金而苦恼,他人生中的贵人——西枝一江为了鼓励他创办企业,将自己家的房屋向银行做抵押去资助他,这样的善举给稻盛和夫创办京瓷公司赢得了资金的支持,同时也令稻盛和夫深深地感动。
据稻盛和夫回忆:“西枝一江是我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恩人之一,在我创办企业需要资金时,他帮助我渡过了难关,为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的慈悲为怀使我深受感动,我立志会为社会,为员工不断创造出幸福,并一直把这种关爱、仁慈之心延续下去。”
关爱和慈悲是人类的本性,没有关爱,人类就失去了生存最起码的驱动力。同时,如果一个人缺少仁慈之心,那么其人生发展也不会朝着光明的道路发展下去,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以关爱、慈悲之心经营企业只是稻盛和夫哲学的一部分,在企业经营中,为了能给员工、客户以及社会带来利益,他会舍弃自身的利益。从他创办京瓷公司和KDDI公司中就可以看出这点,虽然这两家世界级的企业也出现过发展缓慢的情况,但在稻盛和夫有效的经营下没有出现亏损。
当人们给予别人关爱时,可以使自身摆脱狭隘的束缚,使人们内心感到无限的坦荡。其实人善良的一面从没有被埋没,只不过某些人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一旦善良之心从他们心中释放,这些人就会充满正义感并能够帮助遇到困难之人。一个人的仁慈犹如一道灵光,不仅给别人带来帮助,还会给他们信心,时刻感受到人性的伟大。
对于企业而言,经营者不能仅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利益,还要时刻把对员工的关爱和慈悲放在企业经营的中心位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迎来发展的曙光。
稻盛和夫在经营企业中总是会把对员工的关爱和慈悲放在首位,他的仁慈最终也换回了员工的感恩。
京瓷公司创办初期,为了增加订单,稻盛和夫决定派两名技术精湛的员工去美国开拓市场,临行前交给他们100万日元作为使用经费。虽然100万日元并不是很多,但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京瓷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两名技术人员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开拓美国市场的道路。到达美国以后,他们便开始对其产品进行推销。一天的时间内,他们跑了十多家企业,但是对方却告知不需要该产品,无奈他们只能暂时回到住所内。当他们打开房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房间内的物品七零八落地散放在地上,于是他们赶忙打开保险箱,发现里面的100万日元已经不翼而飞,两个人瘫软在地上。
两个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把经费被盗的事情告诉了稻盛和夫,他们已经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准备,电话那头的稻盛和夫开始也大吃一惊,然而并没有过多地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努力开拓市场。两个人对稻盛和夫表现出的仁慈非常感激,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美国拿到订单。就这样,他们每天不断地去拜访公司,虽然很多公司将他们拒之门外,但是他们并不气馁。在他们执着的努力下,一家电子公司终于愿意与他们签订购买合同,该合同总金额为400万日元。
在这个事件里,虽然经费被盗,但稻盛和夫并没有指责他们而是用宽容的心态鼓励他们,为此,两个人决定用谈到订单作为对稻盛和夫的报恩,最终为京瓷公司带来了400万日元的订单。
可见,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更离不开对员工的关爱与仁慈。当企业把关爱员工、不断为员工谋求幸福提升为企业发展的重心,这样的企业就会在员工的感恩中茁壮成长。
4 比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改变经营者的“心”
经营企业需要企业自身完善的制度与人文关怀。其中的人文关怀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要认真做好的,因为它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前途发展的要素。
很多企业都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且其制度完善的程度令人惊叹,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罗列在一起,甚至可以将这些制度记载为一本书。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企业发展得一定会非常迅猛,但并非如此。虽然这些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但他们却忽视了人性化的管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完全没有从员工角度出发,员工对这些规章制度非常抵触,如果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企业还谈何发展?
在员工眼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得非常武断,任何事情都不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更谈不上能做出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事,员工也纷纷抱怨,希望企业经营者要从他们切身利益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员工强烈的要求下,企业经营者也意识到此前没有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出发,于是他们改变了经营策略,从注重员工利益方面做起,最终化解了员工心中的抱怨,还得到了员工的尊重,企业的发展从此也变得更加平稳有序。
可有些企业经营者却不这么认为,员工提出的任何要求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理取闹,他们不仅不会接受和采纳员工提出的意见,反而一意孤行地用企业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压制员工,拒绝员工的要求,这样就加深了员工的不满情绪,用得过且过的方式对待工作。可想而知,如果企业员工都抱有这种思想的话,那么企业的经营还能持续下去吗?
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经营者与其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如先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多做一些有益于他们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挽留住员工的心,让员工“死心塌地”地在企业中贡献力量。那些只知道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制度,很少能做出对员工有利事情的企业经营者,也不会得到员工的爱戴与拥护。
在稻盛和夫经营企业中,经常会把“改善员工福利”、“为员工排忧解难”、“为员工谋求幸福”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稻盛和夫坚信,对员工做出有利的事情,员工才能热爱企业,才肯为企业发展做出无怨无悔的贡献。
稻盛和夫经常到日本各地开展企业文化的传播。有一年,在日本东京地区举办了“企业家年度峰会”,稻盛和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这次峰会。峰会上大多是日本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大会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着。其中一位企业负责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日本神户地区有两家外贸服装企业,第一家企业的员工总是流露出快乐的表情,而第二家企业的员工却总是愁眉苦脸。虽然两家企业在薪金方面没有太大差距,但他们之间的管理模式却存在很大不同。
第一家企业为员工制定了繁多的规章制度,在实施这些制度的过程中会严格执行,任何人触碰到这些制度都要受到严格处罚。在员工眼中,企业没有人情味儿,当员工向企业反馈意见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不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而是用规章制度约束他们。久而久之,有些员工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感到厌恶,有不少员工相继辞职。
第二家企业虽然也有企业制度,但大多是在充分理解员工的基础上制定出的。这样就给员工带来了人文关怀。他们时刻考虑员工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遇到了难题,尽全力帮助他们。工作之余,企业经营者会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娱乐生活,以便使他们能得到身心的全面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在企业中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尽力。
随着时间的发展,第一家企业由于员工流动性过于频繁而处于订单下滑的状态中,最终倒闭;而第二家企业从员工利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员工福利,使员工深深地感到企业的仁义,从而更加努力工作。
最后这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道:“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把仁爱精神摆在发展的第一位,那些规章制度可以摆在后面,只有当员工感受到企业自身具备的仁爱精神后,才可能愿意投身于企业的发展中。”
其实这个案例就是要告诉企业经营者,只有真正做到仁爱,才能得到员工的感恩——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将起到积极作用。
5 如果你有善心,冰川也能被融化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善心,这是本性中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时候,善心并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有些人不敢再去施善。
当一个人看到跌倒在马路上的老人时,本能的反应就是上前扶起老人,可没想到老人又摔倒在地上。当其家属赶到的时候,他们一口咬定是施善的人把老人碰倒的,于是双方就此争执不休。而施善的人善心的帮助却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因此,遇到类似事件他们便不会再施善。
其实这些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但在稻盛和夫看来,虽然存在这样丑陋的现象,但丑陋心灵的人毕竟占少数,社会弘扬的还是以善为本。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内心会感到十分温暖,当温暖积累至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可以产生融化冰川的力量。
有些人也许会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在痴人说梦而已。但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就发现了这样的案例。
京瓷公司成功上市以后,稻盛和夫与公司的另一位股东在新业务拓展方面产生了分歧。这位股东不同意京瓷在其他领域拓宽业务,因为他担心这样会分散京瓷公司的竞争力。此前,稻盛和夫的想法也和他一样,认为不能盲目开拓新的市场与产品,弄不好会伤到京瓷的“脉络”,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考虑到京瓷公司的发展状况,稻盛和夫认为,可以尝试在其他领域开拓新的业务,这样才能使京瓷发展得更具活力。
当稻盛和夫在股东大会上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立即遭到了这名股东的强烈反对,稻盛和夫耐心地倾听着他的诉说:“开拓市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京瓷公司如果涉足其他领域的话,京瓷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这名股东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对于京瓷来说,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其他领域拓宽业务。因为在稻盛和夫看来,虽然京瓷公司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但在国际经济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如果总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话,那么京瓷也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他决定开拓其他领域。
想要说服这名股东谈何容易。稻盛和夫也深知这名股东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内心冷似冰川。但稻盛和夫认为,将冰川融化就需要有足够的善心才行。为此他也一直寻找着机会。
这一天,当他听说这名股东的父亲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便立刻动身前往医院,仔细地询问他父亲的伤势,这名股东对稻盛和夫的到来非常惊讶,因为他觉得,与稻盛和夫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稻盛和夫是不会主动上门拜访的。临走时,稻盛和夫从口袋中掏出一张银行卡交给这名股东,告诉他要精心照料好病人。
稻盛和夫走后,这名股东直立地站在原地,头脑中浮现出与稻盛和夫在开拓新业务方面产生分歧的情景,他深深地被稻盛和夫的善心所感动。当再次召开股东大会时,这名股东同意稻盛和夫拓宽新业务的提议。事后也证明,开拓新业务对京瓷公司的发展来说注入了一定的活力。
就是因为在稻盛和夫善心的作用下,融化了这名股东心里的冰川,从而使京瓷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稻盛和夫就是用一颗善心将冰川融化成水。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人们只要具有一颗施善的心,任何阻力与挫折都会被善心所融化——这就是稻盛和夫带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6 利他之心可以缩短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
天堂和地狱相距甚远,怎么可能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呢?但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学就做到了这一点。
很多人都知道,稻盛和夫无论在企业经营还是人生发展中都用利他之心去认真经营。很多日本企业家找到他,向他讨教如何利用利他之心缩短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稻盛和夫并没有直接解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讲了这样一个哲学故事。
日本熊本县的一座寺庙中,年轻的和尚向寺庙法师请教问题:“您能告诉我地狱在哪里吗?”
法师答道:“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很多人都到这里取水喝,当口渴的人们来这里取水时,总是你争我抢地想要取到第一桶水。每个人都发了疯似的争抢,他们厮打起来,结果有人掉进了水里,弄脏了水,最后谁也喝不到纯净的水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地狱。”
“那么请您告诉我,天堂在何处呢?”年轻的和尚继续问道。
“还是这条小溪,人们都来这里取水喝,但他们都会自觉排起队,按顺序一个一个取水喝,同时他们还会主动帮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挑水,就这样大家在井然有序地帮助别人挑水,人们不仅都能喝到纯净的水,还能和睦相处。这就好比是天堂。”
可见,是只考虑自己,还是用一颗利他的心帮助别人,决定了人们是生活在天堂中还是地狱里。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利他之心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使自身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地狱远离他们。
稻盛和夫在对京瓷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培训时经常会向他们灌输利他理念,他认为,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虽然看起来非常遥远,但可以用利他之心将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甚至可以缩短至一墙之隔的距离。相反,如果缺少利他之心,两者之间的距离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永远不会出现天堂。
稻盛和夫有一次在日本京都深刻体会到了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这一天,在去京瓷公司的路上,他来到一处十字道口,此时行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过马路,就在此时,一辆救护车疾驰而过,行进中的路人纷纷停下脚步给救护车让路,当救护车开走以后,路人才继续过马路。这件事看起来虽然不值得炫耀,但从一个侧面说明路人的利他之心,为了使救护车尽快到达医院拯救病人,他们主动让救护车先行,这样的善心无疑能为拯救病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在稻盛和夫看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一次,稻盛和夫在去日本横须贺的工厂时,在车上看到前面路口被很多车辆堵上了。一问原因才知道,前面有两辆车由于出现了车辆剐蹭而发生了争执,两辆车的车主都觉得自身没有责任,认为车辆受到的损失应该由对方来支付,于是,他们把车子停在路中间争执不休,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所以很多车辆在后面动弹不得。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小时,稻盛和夫见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打算,便从衣袋中掏出一沓钱,向他们递了过去,两个人这才同时把车子开走。
从这件事中稻盛和夫发现,人性的地狱和天堂其实就是意念在作怪,如果当初这两个人都能做出一些让步的话,就不会出现交通阻塞的状况;但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不做出退让,这样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不仅造成交通的拥堵,还可以看出两个人心胸的狭隘。
其实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人内心中的天堂与地狱只隔着一道墙而已,也是在人们的一念之间决定的——有利他之心的人会选择进入天堂,而缺少利他之心的人却只能选择地狱。
因此,稻盛和夫给人们带来的经营哲学便是——利他之心可以缩短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
7 利他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不断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并做出对他们有利的事情,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稻盛和夫一直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路途并不顺畅,但他还是努力从利他的角度为他人谋取利益,最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稻盛和夫在就任日本京都商工会议所会长期间,就做出了很多利他的事情。
西阵织是日本京都地区最负盛名的特产纺织品,为京都的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日本年轻人穿和服的越来越少,为此西阵织和服的销量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使日本和服从日本国民眼中消失,稻盛和夫向日本服装业发起倡议,并召集服装业人士,共同商讨振兴和服产业发展的对策。在他这种利他之心的带动下,很多服装企业纷纷响应他的号召,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的整改,最终,为和服发展注入了继续增长的动力。
稻盛和夫经常告诉自己,一定要有利他之心,这样不仅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能使其他人也产生“利他”之心,使社会处于一个“利他”的良性循环之中。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可谓无处不在。他曾经成功地化解了京都佛教会与京都市政府持续十七年的“冷战”。事情的起因是,京都市政府决定对京都佛教会的参观收入征税,这一决定引起了京都佛教会的不满,无奈之下,他们采取停止对外参观的方式与京都市政府进行抗议。当稻盛和夫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为了能继续将京都佛教会文化发扬光大,并化解他们之间的宿怨,稻盛和夫决定自己作为牵线人,从中说和。最终在他的坚持下,京都市政府与京都佛教会“心里的疙瘩”被解开,并签署了“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联合声明。
其实在稻盛和夫任职期间,对京都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深感不满。虽然他的身份只是个经济团体的领导者,但他会从利他的角度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中,从他反对向生产发泡酒企业征收高额税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发泡酒无论从外观还是味道上都与啤酒非常相近,但其麦芽比例非常低,因此价格也比啤酒便宜。但日本大藏省的税务执行部门却想对发泡酒征收等同于啤酒的税金,这无疑引起了所有发泡酒生产企业的关注。要知道,如果向他们开征税金的话,会使这些企业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在稻盛和夫看来,这无疑将打击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因为这些企业家通过长时间的苦心调制,才成功地将发泡酒调制出来,由于其价格低廉,所以深受民众欢迎。调高税金使它的价格提高,那么它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还有,发泡酒是个新兴的市场,它的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如果就这样把它扼杀在摇篮中的话,对行业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很多发泡酒企业都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发展刚出现向上势头时,不能给他们“泼冷水”。
稻盛和夫最能理解创办企业的艰辛,于是他萌发出了利他之心,将一份建议书提交给日本大藏省的相关机构。这份建议书引起了大藏省税务机构的高度重视,并从众多企业的实际利益出发,暂缓了调整税金的计划。听到这个消息的发泡酒企业无不感激地说:“是稻盛先生用利他之心帮助了我们,我们也要发扬他的这种利他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稻盛和夫所经历的人生中,他用利他之心帮助别人,受别人尊重的案例还很多,从这些案例中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就是这样一个把利他放在首要位置的企业经营大师,在他看来,利他即是利我。
8 “一壶水”的利他哲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水,一壶水可能不会被重视。但是当一个人需要水时,一壶水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当一个人在沙漠中穿行时,很难找到水资源,如果此时有人能从别人手中得到一壶水,不仅可以缓解由于口渴带来的压力,还会对那个施舍水的人心存无限感激。可见,一壶水在不同场合或时间所表现出的意义完全不同。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缺“水”的时候。遭遇挫折需要别人帮助之时,在别人需要“一壶水”的时候把水送给他,这样就可以使这个人渡过难关;一个人如果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这样才能使他们茅塞顿开。而那些给别人“一壶水”,给予别人帮助的人,在别人喝到水以后,还会对他们念念不忘。而这些就是稻盛和夫“一壶水”的利他哲学。
在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久,他在松风工业的一位同事在生活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稻盛和夫得知后,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帮助同事解决了问题。这位同事非常感激,并下决心要回报稻盛和夫。在此后的发展中,这位同事为京瓷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稻盛和夫看来,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只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件小事而已,他并没有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而是真诚地从帮助同事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但在同事看来,自己遇到困难,别人对其做出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让自身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决心,还加深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从稻盛和夫帮助同事解决问题来看,同事遭遇“缺水”,正在寻找水源时,稻盛和夫为他送来了“一壶水”,这壶水像及时雨一样使同事体会到“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使他对送水的恩人心存感激。
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同样把“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向其施舍一壶水”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当他的这种利他精神惠及越来越多人的时候,这些人也用自身的努力回报他,最终把他捧到成功的领奖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使日本很多企业都陷入到持续低迷的状态中。在日本名古屋附近的一家电子厂也因为经营困难而向稻盛和夫求援。在这个过程中,京瓷公司的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向这家电子厂伸出援手对京瓷的发展将会不利,他们甚至对此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其实在稻盛和夫看来,这家面临倒闭的电子厂虽然受房地产泡沫的影响,经营业绩不容乐观,但它的产品并没有失去竞争力,如果能躲过房地产泡沫,很有可能再次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当稻盛和夫把这个想法说给其他京瓷管理者时,这些管理层无不为他的这种想法担忧,并表示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但稻盛和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通过对这家电子企业不断考察,以及对其他管理者进行劝说来获取信任,这些管理者终于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而同意了。就这样稻盛和夫开始紧锣密鼓地忙碌起对这家电子公司的收购工作。
在与该电子厂谈判的过程中,该厂负责人担心企业被收购后,员工将出现大批次的裁员,对此稻盛和夫明确表示,企业不必为这点担心,电子厂还会保留其原班人马。但该企业还有一个顾虑,他们担心京瓷公司不会给出过高的收购价格,稻盛和夫的一番话也打消了企业负责人隐藏在心里的疑虑。他认为,当企业在经营上遭受经营困难时,不妨拉他们一把,当他们存活下来以后会有回报的。
虽然京瓷公司中还有一些管理者不同意稻盛和夫对电子厂进行援助,但稻盛和夫已经下定决心。电子厂在稻盛和夫资金的帮助下,渐渐走出了低迷,最终用良好的发展业绩回报了稻盛和夫。
可以看出,如果在这家电子厂经营困难之时,没有人愿意给他们提供“一壶水”的帮助,那么他们可能会由于缺水而面临死亡。但如果有人愿意向他们提供“一壶水”,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话,不仅会救活他们,使他们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暖,而且在这种温情的激励下让他们不断做出感恩的事情。
所以,当一个人用“一壶水”的人生哲学经营自己的人生时,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回报,即来自精神上的回报与物质上的回报。
9 将“敬天爱人”发扬光大
“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发展中一直遵循的社训。更是他经营哲学中的核心理念。虽然这四个字非常普通,但这种理念却将京瓷公司带上良好发展的轨迹,全体京瓷员工在这个理念指引下也收获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丰收,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在稻盛和夫看来,“敬天”指的是个人或企业要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并对其产生敬畏之心,一切要按照事物的本质做事。净空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中说:“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去破坏自然生态资源,甚至不断砍伐原始森林;为了将利益最大化,而失去了人性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内心中根本没有“敬天”两个字。
“敬天”首先需要个人或企业尊重道德及人性,以及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其次,要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出发,不能做出有悖于“人定胜天”的荒谬举动,不然就可能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比如,由于过度砍伐而导致水土流失,最终酿成了洪灾;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使气候发生变化,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
“爱人”的涉及面就更为宽泛。主要包括个人、员工、客户、相关利益者以及社会。然而稻盛和夫的“爱人”特别强调了员工与社会。因为他意识到,如果员工对企业制度不满意,就不可能带动企业的发展;而如果企业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样不会被社会接纳,最终也不可能会平稳发展下去。所以,稻盛和夫认为,只有把爱心更多地带给员工与社会,才能使员工愿意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社会也能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企业。稻盛和夫经营企业时会不断向其他管理者强调“敬天爱人”的重要性,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由于日本工业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日本的工业废气排放情况非常严重。稻盛和夫也意识到如果工业废气不断排放到空气中,就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这将给环境带来破坏,同时也会引起气候变暖等情况。为此,他决定开发一种环保资源——太阳能技术。
紧接着,稻盛和夫远赴美国引进了太阳能技术,在不断努力下,太阳能电池被成功研发出来,同时还在京都地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并为世界上那些尚未通电的村落捐助了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到一处,稻盛和夫都会受到贵宾般的待遇。通过太阳能发电技术,使当地人们用上了电灯及收音机,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稻盛和夫从“敬天爱人”的角度出发,倡导人们不应该在地球上继续燃烧能排放过多二氧化碳的燃料,并且决心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环保能源,并将它们普及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至此,在开发环保能源领域,稻盛和夫已经投资数百亿日元的科研经费,并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投身于开发环保新能源的利他事业中去。
在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也经常会出现稻盛和夫的身影。其中植树造林也是他“敬天爱人”的一个表现。每年到春暖花开之时,稻盛和夫首先会从自身做起,到日本各地去植树,同时也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倡导人们自觉从身边做起去植树,他的这种“敬天爱人”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都踊跃加入到植树造林的公益活动中去。这样,日本京都政府还授予稻盛和夫“环境保护大使”的荣誉称号。
在他看来,“敬天爱人”的利他精神是没有止境的,在这无私奉献的道路上只能不断前进而不能中途退缩,如果退缩的话,此前做出的行动将会付之东流。在“敬天爱人”精神的指引下,稻盛和夫不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努力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最终很多人也从他这种经营哲学中得到启发,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最终也加入到“敬天爱人”的利他活动中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发展状态中。
10 大善似无情的稻盛利他哲学
为别人解决燃眉之急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善心的标准之一。相信有人向你伸出求助之手时,你也会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问题,这就是人性的伟大。但帮助别人之后,你是否知道对别人实施的帮助起到作用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帮助了别人,就会使这个人摆脱困境。”事实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不分情况地帮助就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
在京瓷公司发展越来越好的时期,与稻盛和夫同在松风工业的一名同事找到稻盛和夫,希望能得到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因为这个同事此前曾帮助过他,稻盛和夫自然没有推辞,把钱借给了他。稻盛和夫并没有让这名同事写借条,也没有向他催款。他觉得这名同事一定是去做生意才来向自己借钱的。一年过去了,这名同事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此没有了音讯。后来通过打听得知,这名同事借到钱以后并没有去做正当的生意,而是把借来的钱拿到澳门去赌博,结果不仅输光了本钱,还欠下了高利贷。当稻盛和夫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失望,还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认为,如果当初没有把钱借给他,这名同事也许不会到澳门去赌博,更不会欠下高利贷,想到此处,他不免有些伤神。虽然此事过去了很久,但稻盛和夫却从中深刻感悟出一个道理:“真正对别人的帮助是建立在实实在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将自己处于善心成为害人心的尴尬境地。”
此后,再有人向他寻求帮助,尤其是向他借钱时,他都会断然拒绝。在别人眼中,稻盛和夫是个冷酷无情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善。
稻盛和夫认为,真正的大善甚至不需要借别人一分钱,只需要对别人提供精神上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新站立起来。如果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向其施舍金钱,甚至还充当他们的“钱袋子”,这种善心不会从根本上帮助别人,只会加重别人对金钱的依赖,最终使自己也受到牵连。表面上看是为他解了燃眉之急,实际上却害了他。
一个人之所以花钱大手大脚、缺少规划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给他们金钱帮助的人。当这些人可以轻易地借来钱时,他们便会养成挥霍的坏习惯。所以,这种善心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帮了倒忙,让他越陷越深,同时自己也受到牵连。
所以,大善无情才是真正利他的表现,这就是稻盛和夫带给我们的利他哲学。
11 将优秀的人格,与做人的德行应用到企业经营发展中
稻盛和夫认为,经营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这就好比人具备优秀的品格一样。一个人要具备优秀的人格,企业要具备优秀的企业品格,就需要懂得优秀品格所具备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而经营哲学就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并不断引领人们向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这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或为人之道,是建立在普遍的伦理观之上的,因此它能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适用,也能发挥出其内在的作用。
如今京瓷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分公司与销售网点,在员工比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国人。作为国际性大型企业,京瓷在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地区拓宽事业,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企业经营的时候,如何管理员工便成为摆在京瓷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古至今,管理人无外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威严的权力压制人,从而达到治人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地经常出现,人们也习惯将这种方法称为“霸权主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德治的方法,也就是用仁义实现治人的目的,有些人习惯把这种方法称为“王道”。那么,究竟是以权力来压制人,还是用仁义治人,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实行霸权主义的王者,用手中的权力或武力迫使一个人屈服,但最终也由此葬送了自身的性命,正是由于武力才使他们没落。霸权主义越来越不得人心,人们更渴望王道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运动形势下,倡导仁义治国的当政者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虽然仁义治国后倡导仁义,人格圆满,但最终却因为性格缺少刚毅而走向了事物的反向。从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时代想要管理好人,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
京瓷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九年,还是一家中小型的企业,它开始进军美国市场。于是在如今的硅谷斯坦福大学附近设立了京瓷办事处,稻盛和夫在办事处周围种满樱桃,就这样便开始在美国开展起营销活动。办事处需要员工,于是便在当地雇用了一位日裔员工,这名员工虽然是日本人,但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完全是照搬美国人,他除了略懂日语之外,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都与稻盛和夫存在很大的异议。为此稻盛和夫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后来稻盛和夫在美国圣迭戈雇用了一位美国籍厂长,这位美国籍厂长也总是与稻盛和夫的观点不一致。鉴于以上原因,稻盛和夫深刻地认识到:京瓷要想在海外经营发展下去,必须要解决治人的问题。
当时的情况是,京瓷在美国的工厂只要一出现问题,稻盛和夫就会马上飞往美国,并穿上工作服,去生产现场巡视。当他看到工作消极、不努力工作的员工,就会直接批评并指导他们如何工作。有一次,在巡视过程中他看到当地的女工在进行装配作业时,手忙脚乱,稻盛和夫就走到这名女工身边,先让她自己装一遍,然后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她。这时,西装革履的美国产品经理过来,摇了摇头,对稻盛和夫说道:“稻盛社长,您没必要亲自下车间指导工作,这样做会让我感到压力,您只需坐在办公室听我的汇报就可以了。要知道在美国,您这样与员工一起工作的话会被人小看的。”但稻盛和夫并不介意产品经理的话,此后稻盛和夫还是保持与在日本同样的工作作风,继续深入生产现场,与员工们共同努力,一起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稻盛和夫看到一位年长的美国员工,他对工作不仅马虎,还表现出厌恶工作的表情,他将陶瓷原料洒落在地,稻盛和夫立即对其进行了严厉斥责:“工作怎么这么粗心?将如此贵重的陶瓷原料洒落在地,你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名年长的美国员工不仅没有愧意,还火冒三丈地对稻盛和夫吼道:“我就是这样工作的,有本事你们开除我!”他抛下这句话后愤然离去。后来稻盛和夫才知道,这名年长的美国员工曾经经历过日本冲绳战役,此人性格暴躁,经常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尤其对日本员工更是出言不逊。他在冲绳战役中获胜,并凯旋回到祖国,认为自己是一位身经百战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勇士,现在却因为工作中的小事受到日本社长的呵斥,这简直不能忍受。对他而言,被训斥的场面令他难以忍受,他所表达的态度或许可以理解。即使这样,稻盛和夫也没有对他宽容,他认为,这名员工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样的员工不仅不合格,还会给企业发展制造麻烦,为此,他毅然地决定开除这名员工。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对枪支实行自由买卖的国家,对员工的严厉指责不仅会使员工记仇,甚至还有被暗算的危险。因此,很多熟悉美国环境的日本人由于惧怕风险,不得不向他们做出妥协让步,所以一些在美国的日本经营者尽量避免对美国员工说出一些严厉的话语,而且这种现象在美国非常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但稻盛和夫对此却毫不示弱,始终采取坚决的态度。他认为,员工在工作中如果工作散漫且工作态度恶劣,作为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严肃地向他指出,给他改进的机会。虽然言语上可能有些严厉,但这不是霸权主义,更不是用强权让员工顺从。因为稻盛和夫知道可以用强权进行管理,但这种方法表面上看可以达到效果,但员工内心肯定会有所不满,这样的话,后续的工作也将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稻盛和夫意识到企业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就要得到海外员工的信任与尊重。如果既没有得到尊重也没有得到别人的支持,那么这样的企业就不可能成功。同时如果海外员工缺乏对企业管理层的信任,他们就很难做到对企业忠诚。
那么怎样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呢?稻盛和夫认为,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格,才会给对方好的印象,也更能博得对方的信任与尊重。同样,想要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也要具备良好的德行。德行的力量不容小视,它可以跨地区、跨国界,企业没有做到以德管理员工,在海外就很难打开市场。
成功的企业首先具备的就是优秀的企业经营哲学,员工是否对企业抱有尊重之念,要看该企业是否具备优秀的品格。优秀的品格可以超越语言、文化的障碍,能真正做到打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心。因此,稻盛和夫总是会将优秀的人格,与做人的德行应用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并将此作为一种企业发展的经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