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应该吃得淡些、更淡些
这些年来由于糖尿病的病人猛然增多,糖的名声坏透。新闻媒体对糖多有挞伐,无糖面包、无糖糕点充斥于市,无糖也成了一个卖点。其实面包是面粉做的,糕点的主料也是面粉,面粉即淀粉,其化学成分就是多糖,一旦分解,统统变成葡萄糖。
在糖遭受口诛笔伐之时,盐却躲过了人们的视线。在某种意义上说,盐甚至受到人们的推崇。我国民众普遍认为多吃点盐才有力气,认为盐能“吊鲜”,少了盐菜便“淡而无味”。以致据统计,我国民众人均耗盐量居世界第一!
盐的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无论氯或钠皆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如若缺乏可致低钠综合征,的确会导致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病况。然而盐的过量摄入亦会引起许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高血压与胃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的元凶之一,甚至有“没有高血压,便没有脑溢血”之说。而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甚众,据估计约有3亿之多,不过其中约半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高血压病而已。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患高血压病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加大,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的发生还与人的生活行为相关:高脂肪饮食、缺少运动、吸烟、嗜酒、情绪急躁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此外,盐的摄入过多,更是引发高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
当血液中盐分过多时,人体内的“化学感受器”便兴奋起来,使人感到口渴,于是人便要喝水,水被吸收入血液,用以稀释过多的盐分。即使不喝水,当血液中盐分过多时,人体组织里的水分也会透过毛细血管被吸收进入血液之中,使血中过多的盐分被稀释,以达成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皆是使得血液循环的总量增加。一个人平均约有4000毫升的血液,吃得太咸的人,据研究,血液循环的总量约可增加15%~20%,即4000毫升的血液加了600毫升至800毫升的水。这些液体都要心脏将它们“循环”起来,心脏被迫加强收缩的力度,且不说日久可致心力衰竭之事,即只论心脏收缩力加强,搏出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也就增大,而血管受到冲击力的大小,即是决定收缩压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当血管中流动着的液体量大,心脏舒张、血管壁受到冲击力扩张后,回缩时受到的阻力便也增大,便是舒张压增高的原因。除此之外,当血液中盐分过多时,肾脏便会分泌更多的“肾素”,而肾素则会使得人体内不活跃的“血管紧张素原”演变为具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顾名思义,是使血管紧张的物质,血管紧张的表现便是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了,血压自然升高。就好比:孩子长大了(血液循环的量加大),旧衣服穿在身上会觉得“紧绷绷”,偏偏这衣服又缩水(血管收缩)了,这就更“紧绷绷”了,也就是血压升高了。在我国大凡盐消耗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即高,便是明证。
盐摄入过多还与胃病有关。其实我们吃的美味佳肴也只是饱了口福而已,胃则是被动地承受这一切。胃分泌的一层黏液均匀地依附在胃黏膜上保护这层黏膜。可惜的是这层黏液却不耐盐,盐能直接破坏这层黏液,使胃黏膜失去保护,以致酸甜苦辣直接刺激胃的黏膜,甚至致癌物质亦得以长驱直入,胃岂有不病之理。据估计我国约有1/5的人一生中曾患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急、慢性胃炎的便更多了。胃癌甚至曾经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的病因甚多,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便是重要的病因之一,但高盐饮食的摄入确也与之有关。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恐亦与北方人吃得较咸有关。
当然,人不能不吃盐,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以不超过5克为宜。我国的“膳食指南”考虑到我国民众的饮食习惯,提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须知这里所指的6克,是以氯化钠来计算的,故除食盐之外,酱油中的盐、咸鸭蛋中的盐、咸菜里的盐等等,凡是摄入的盐分皆应包括在内。据最近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的盐平均为10.5克,则是明显地超标了。
以前我国民众食入的盐分过多,可能与经济与食品保鲜技术落后,过多食用盐腌制的食品有关。而今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每日所食之菜肴增多,也许我们的口味并未变得更重,但我们现在吃的菜,无论品种或数量皆比过去有明显的增加,随着这些菜进入我们体内的盐,也在不经意中明显地增加了。
我国民众对于饮食不宜过分油腻,多数已有些认识,但对于高盐的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则大多并不知晓。所以通常说到饮食宜乎清淡,多只理解为不可过于油腻,其实不仅是少油,这个“淡”字当中的少盐之意,是万万不可将其“淡化”了的。
或许精确控制一天食入多少盐是有点困难的,但至少“吃得淡些有益健康”,应成为我国民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