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AB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风云乱世创辉煌

虽然大权在握,但那时候的曾外叔公却丝毫不愿意坐上“三新”总公司经理的宝座。他很清楚,在这样的乱世,以他的能力与实力,能够保住福新面粉公司已经不是易事,能够救申新的,只有申新的创始者—荣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申新系统最大的困境在于,银行停止贷款,企业急缺周转资金。因此,作为总经理的他必须要出面向当时的上海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借钱。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即便交情再深,想要借钱终究得拿出上千万金额的资产抵押才行,而这显然不是他能够做到的。

既然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就不该赚取“临危受命”的虚名。没过多久,王禹卿就坚决辞去了三新总经理一职,将三新总公司交还给了荣宗敬的弟弟荣德生,自己则依旧与哥哥王尧臣一起管理福新面粉公司的相关业务。

最终,在荣德生及各方人士的努力之下,荣家危机得以解除。在那以后,荣家再次走上正轨,并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团。与此同时,曾外叔公们也同样继续着自己的创业之路。他们先在无锡创办了布厂,随后又创办了毛纺织染厂,这些企业在当时都办得有声有色,颇具规模。

而在老本行面粉生意方面,曾外叔公们也一直没有放弃。无论是在一战后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黄金时期、二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还是在抗战中的“孤岛繁荣”时期,王氏兄弟都将面粉看作是自己事业的根基,稳步扩张,量力而行。

不仅如此,作为民族实业家的代表,曾外叔公更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出了中国民族商人应有的气节。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后,为了加强对农副产品资源的管制,日伪政府在1943年先后成立“伪粉麦统制会”“伪米粮统制会”,并试图邀请王禹卿担任“伪粉麦统制会”的主任委员,但遭到了严词拒绝。

抗战胜利后,荣家与王家陆续收回了之前被日军夺取的棉纺厂和面粉厂,并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战后重建工作中去。在这过程中,荣家的第二代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荣德生的小儿子荣毅仁,在接管了茂新面粉公司的相关业务后展现出了很强的商业天赋。于是,年事已高的曾外叔公便渐渐将福新面粉公司的大权交还给了这位新中国的“红色资本家”,两兄弟一同过起了退隐后的闲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