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AB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章 故事,从百年前讲起

曹可凡,何许人也?

答案似乎很简单—上海电视节目主持人。

答案又似乎不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都能在“两会”上拿出有质量的提案,其中第一年提出的《建议减免税收让实体书店活下去》已经在全国得以实现。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从未主持过中央电视台的任何固定栏目,甚至少有主持东方卫视常规栏目的经历,然而他的名字却能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能与中国百余位影视明星一起客串出演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更能在《金陵十三钗》中出演“孟先生”这个主要角色。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与华语主持界赵忠祥、白岩松、崔永元、董卿等央视顶级名嘴,沈殿霞、曾志伟、张小燕、吴宗宪等港台大腕谈艺论道。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与孙道临、程十发、陈逸飞、黄永玉、黄苗子、丁聪、傅聪等许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大师有着忘年之交。

作为一个上海台主持人,他和余光中、白先勇、王家卫、唐国强、谭盾、余华、麦嘉、张伟平、姜文、曾志伟、梁朝伟、刘嘉玲、庾澄庆、陈冲、汤唯、孙俪、邓超等无数文艺界的明星翘楚相视莫逆。

如上种种,还有很多,不胜累举。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不应是一个地方电视台主持人可能得到的待遇。然而对曹可凡而言,一切都又显得如此理所当然,举重若轻。

那么曹可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4年3月6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两会”专题报道。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全团审议,与上海代表团共商国是的相关内容。新闻的标题叫“我时刻关注着上海发展,惦记着大家”。

新闻的全文总计两千五百字,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参与上海团全团审议的具体行程安排,对上海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指示以及与上海代表团部分团员的亲切交流。而在新闻末尾一段,记者用短短92个字符讲述了现场的一件趣事:

结束审议后,总书记又绕着“回”字形会场的外圈与代表们一一握手,走到曹可凡面前,他说,你好像瘦了。一旁的韩正代表解释:“他去年瘦身成功。”总书记幽默回应,就像上海政府瘦身一样,效果显著。

此文一出,立刻被网络各大媒体广为转载。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所有转载的媒体都将新闻标题改成了《习近平调侃曹可凡变瘦:就像上海政府瘦身显著》。甚至有不少网站将新闻主体内容全部删除,只保留最后一段的这92个字,把时政专题改编成了八卦新闻。

一叶知秋。通过这篇网络趣闻我们可以发现,曹可凡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言行涉及各个不同领域,曹可凡都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话题人物,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媒体人。

在他的身上,既有高山流水的“雅”,又有下里巴人的“俗”;既有入室升堂的“深”,又有平易近人的“浅”;既有博古通今的“广”,又有八面玲珑的“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他的社交网络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意气少年,他都能自然而然地同对方意气相投,打成一片。

全家照

在我看来,他的这一份“内功”底蕴、这一份“江湖”地位,足以被称为是现代“上海滩”当仁不让的“大先生”。

曹可凡是怎样“炼”成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基因造就了今天曹可凡的成功?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出了曹可凡这样的主持人?作为一个从事主持人研究与教学的教师,这是我多年以来十分好奇的问题。

在我看来,曹可凡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抉择,每一个脚印都是值得仔细研究、反复玩味的。通过对他的剖析,我们既能获知一个优秀主持人从成长到成熟、最终获得成功的必备要素,更能对整个上海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这,正是我加盟本书创编团队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同样,我也希望通过这二十万字的整理,能够让各位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们面前的这位极其普通又极不普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了解这位开创了上海电视最辉煌时代的电视传媒人,了解这位将大俗与大雅融为一体的社会文化人。

我祖籍江苏。虽然我自小生长在上海,父亲也是上海出生,但我的祖上是无锡人,是一百多年前从江苏跑来上海打拼的第一代“移民”。

在无锡,有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国家AAAA级景区,叫作蠡园。相信去过无锡旅游的朋友多少都会有些印象。这个相传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而得名的湖园,与我的祖上有着很大的渊源。

同样,在清末民初上海滩的发展历程中,也留有我的曾外祖父与我的祖父的名字。作为一代民族企业家,他们都曾在那个中华民族的乱世,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才干,推动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很难说,在我的身体里,究竟还留存着多少祖辈们的血液,在我的人生中,到底受到了多少他们的影响。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想用他们的故事来作为本书的开篇,用薄薄几页文字向我的曾外祖父、祖父以及那一代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拼搏的实业家们聊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