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络病学的学科价值

探讨络病学的学科价值首先应明确其是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谓学科是构成科学技术体系的各分支科学,是在一定研究领域形成的专门化知识,具有从事该学科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及相应设施。学科通常包括科学分支(学术及理论)、研究领域、人员及设施等要素,这是发展学科需要明确的理论前提。2004年,由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 ‘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提高了中医药学在国内国际的重大影响和地位,对推进学科进步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编写出版了系统论述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专著《络病学》,建立了国内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络病实验室,“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列入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形成了致力于络病研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可见,近年研究使络病学初步具备了学科必需的基本要素。络病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对提高现代难治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当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加强其防治研究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从这方面讲,络病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也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需求,对促进科技发展与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发展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促进中医学术理论按其自身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医发展的新问题。由于历史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限制,建立在传统四诊收集病历资料基础上的中医辨证分析理论,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多属宏观定性的辨证方法,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是其优势和特色,但微观研究不足,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辨证方法,无疑也影响到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中医学术创新与发展。理化检查与实验技术进入中医临床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中医四诊手段的延伸和丰富,如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促进中医在微观领域研究的深化,促进辨证分析理论创新发展,是需要当代中医药工作者思考的重大课题。相对十二经脉而言,络脉系统越接近发挥生理作用的末端越属于微观领域。据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络脉论》记载,络脉末端的孙络有160多亿根,显然属微观范畴。由于受到传统宏观四诊手段的限制,中医发展史上形成了重经轻络现象,制约了络脉及络病学说的发展。随着理化检查手段进入中医临床,需要与时俱进地建立起与诊查方法相适应的辨证分析理论,从而升华为新的中医病机学说,创新发展中医络病证治。

经脉系统按其运行气血的不同,分为“经气环流系统”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经气环流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为经络之络(气络),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为脉络之络(脉络)。前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后者与中小血管、微血管特别是微循环的相关性受到关注,据此提出“气络-NEI网络”和“脉络-血管系统”概念,气络与脉络病变也成为络病学两大学科分支,对两个学科分支及其相互影响的深入研究对提高难治性疾病的辨证治疗水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促进络病学的学科发展。

总之,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研究也是中医学术理论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并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纵观两千年中医发展史,体现了如下学科发展规律: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医学与药学不可分,兼容开放促进发展,正是中医重大学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带动着中医学及临床各科的发展,没有《内经》这部划时代的理论奠基之作便谈不到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没有《伤寒杂病论》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的创立便不能为中医临床证治奠定基础。同样,正是脾胃学说、肾命学说的发展带动了历经数百年的以温补为特色的易水学派的形成,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而发展的,构建系统络病理论体系对络病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络病学研究以指导难治性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为原则,同时在诊治过程中加深对络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并逐渐升华为新的理论体系。络病学说带来了对难治性疾病规律和治疗的新认识,并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发,同时通过通络方药作用机制研究反证了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此外络病学研究充分吸取现代科技包括西医学在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上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使络病学说形成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创新理论体系。

由于重经轻络的历史原因,络病学说没有像脏腑理论、脾肾学说那样发展成完整系统的学术体系,故而未被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及广泛应用。但由于近年运用络病学说治疗心脑血管病取得显著成效而使其重新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络方药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上取得的显著疗效充分显示络病学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临床价值。深入整理、挖掘、研究、发展络病学说,建立络病学临床学科,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建立“络病证治”体系,对促进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创建指导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治疗的新病机学说、提高临床各科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疗效并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发都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对促进中医学术理论的自身发展也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