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
医家简介:曹颖甫(1866—1938年),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近代经方大家。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
1.伤寒头痛恶寒,发热不甚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予友沈镜芙之房客某君,十二月起,即患伤寒。因贫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沈先生伤其遇,乃代延余义务诊治。察其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据云初得病时即如是。因予:麻黄二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又因其病久胃气弱也,嘱自加生姜三片,红枣两枚,急煎热服,盖被而卧。果一刻后,其病若失。
2.伤寒欲呕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黄汉栋,夜行风雪中,冒寒,因而恶寒,时欲呕,脉浮紧,宜麻黄汤。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三钱,光杏仁三钱,生甘草钱半。
汉栋服后,汗出,继以桔梗五钱,生草三钱,泡汤饮之,愈。
3.伤寒发热无汗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曹某之弟志松病,发热无汗脉浮紧,予用麻黄三钱,桂枝四钱,生草三钱,杏仁五钱,服后,微汗出,脉微,嗜卧,热退身凉,不待再诊,病已愈矣。
4.月经不行,蓄血发狂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住毛家弄鸿兴里门人沈石顽之妹,年未二十,体颇羸弱。一日出外市场,骤受惊吓,归即发狂,逢人乱殴,力大无穷。石顽亦被击伤腰部,因不能起。数日后,乃邀余诊。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石顽扶伤出见。问之,方知病者经事二月未行。遂乘睡入室诊察,脉沉紧,少腹似胀。因出谓石顽曰,此蓄血证也,下之可愈。遂疏桃核承气汤与之。
桃仁一两,生军五钱,芒硝二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二钱,枳实三钱。
翌日问之,知服后下黑血甚多,狂止,体亦不疲,且能吸粥,见人羞避不出。乃书一善后之方与之,不复再诊。
5.寒热往来,一日再发
出处:《经方实验录》中卷。
王右,六月二十二日。寒热往来,一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
川桂枝五钱,白芍四钱,生草三钱,生麻黄二钱,光杏仁五钱,生姜三片,红枣五枚。
按:病者服此,盖被自卧,须臾发热,遍身漐漐汗出,其病愈矣。又服药时,最好在寒热发作前一二小时许,其效为著。依仲圣法,凡发热恶寒自一日再发(指发热两次,非谓合发热恶寒为两次)以至十数度发,皆为太阳病。若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皆为少阳病。少阳病多先寒而后热。太阳如疟证却有先热而后寒者,观大论称少阳曰寒热往来,称太阳如疟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无微意于其间欤。以言治法,少阳病宜柴胡剂,太阳病宜麻桂剂,证之实验,历历不爽。若反其道以行之,以柴胡剂治寒热日数度发之太阳如疟,每每不效,以麻桂剂治寒热一作之少阳病,虽偶或得效,究未能恰中规矩。《方极》云:桂枝二麻黄一汤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桂枝汤、麻黄汤二方证相半者。此言似是而非,将令人有无从衡量之苦。余则凭证用方,凡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发热恶寒次第间作,自再发以至十数度发者,择用桂二麻一等三方,层次厘然,绝无混淆。
曹颖甫曰:少阳病之所以异于太阳者,以其有间也。若日再发或二三度发,则为无间矣。太阳所以异于阳明者,以其有寒也,若但热不寒,直谓之阳明可矣,恶得谓之太阳病乎?固知有寒有热,一日之中循环不已者为太阳病,寒热日发,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此麻桂二汤合用与柴胡汤独用之别也。病理既明,随证用药可矣。
6.奔豚
出处:《经方实验录》下卷。
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始病巾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瘕块。气还则决然不觉。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治宜吴茱萸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潞党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
二诊九月十八日: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痊愈。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枝二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桂心钱半,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
服后痊愈。
7.眩冒呕吐
出处:《经方实验录》中卷。
管右……九月一日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便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
泽泻一两三钱,生白术六钱。
本案病者管妇,年三十余……素有痰饮病,自少已然。每届冬令必发,剧时头眩,不能平卧。师与本汤,妇服之一剂,即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五剂,其冬竟得安度。明年春,天转寒,病又发。师仍与本方,泽泻加至二两,白术加至一两,又加苍术以助之,病愈。至其年冬,又发。宿疾之难除根,有如是者!
8.壮热便闭,头痛目不了了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予尝诊江阴街肉庄吴姓妇人,病起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未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腹不胀满,惟满头剧痛,不言语,眼张,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证颇危重。余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第一证也。不速治,病不可为矣。于是遂书大承气汤方与之。
大黄四钱,枳实三钱,川朴一钱,芒硝三钱。
并嘱其家人速煎服之,竟一剂而愈。盖阳明燥气上冲颠顶,故头汗出,满头剧痛,神识不清,目不辨人,其势危在顷刻。今一剂而下,亦如釜底抽薪,泄去胃热,胃热一平,则上冲燥气因下无所继,随之俱下,故头目清明,病遂霍然。非若有宿食积滞,腹胀而痛,壮热谵语,必经数剂方能奏效,此缓急之所由分。是故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积,宜加辨别,方不至临诊茫然也。
9.满头剧痛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女儿若华,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日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按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
处方:生川军三钱,芒硝三钱,枳实四钱,厚朴一钱。
佐景按: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三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为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需再诊。
10.肠痈
出处:《经方实验录》下卷。
周,复发初诊,大便不甚畅行,自以他药下之,痛而不行,仲师所谓非其治也。今拟用承气汤加桃仁主之。
生川军三钱(后入),枳实四钱,川朴二钱,桃仁四钱,芒硝二钱(冲)。
服后,便畅下,痛大除,惟有时按之还作小痛耳。
11.产后燥热腹胀
出处:《经方实验录》下卷。
同乡姻亲高长顺之女……产后六七日,体健能食,无病,忽觉胃纳反佳,食肉甚多。数日后,日晡所,觉身热烦躁,中夜略瘥,次日又如是。延恽医诊,断为阴亏阳越。投药五六剂,不效。改请同乡朱医,谓此乃桂枝汤证,如何可用养阴药?即予轻剂桂枝汤,内有桂枝五分,白芍一钱。二十日许,病益剧。长顺之弟长利与余善,乃延余诊。知其产后恶露不多,腹胀,予桃核承气汤,次日稍愈。但仍发热,脉大,乃疑《金匮》有产后大承气汤条,得毋指此证乎?即予之,方用:生大黄五钱,枳实三钱,芒硝三钱,厚朴二钱。方成,病家不敢服,请示于恽医。恽曰:不可服。病家迟疑,取决于长顺。长顺主与服,并愿负责。服后,当夜不下,次早,方下一次,干燥而黑。午时又来请诊,谓热已退。但觉腹中胀,脉仍洪大,嘱仍服原方。实则依余意,当加重大黄,以病家胆小,姑从轻。次日,大下五六次,得溏薄之黑粪,粪后得水,能起坐,调理而愈。
12.发热结胸便秘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沈家湾陈姓孩年十四,独生子也,其母爱逾掌珠。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诊。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日未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
制甘遂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硝二钱。
返寓后,心殊不安。盖以孩提娇嫩之躯,而予猛烈锐利之剂,倘体不胜任,则咎将谁归?且《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证,必心下痞硬而自痛,其甚者或有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为定例。今此证并未见痞硬,不过闷极而塞,况又似小儿积滞之证,并非太阳早下失治所致。事后追思,深悔孟浪。至翌日黎明,即亲往询问。据其母曰,服后大便通畅,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今已安适矣。其余诸恙,均各霍然。乃复书一清热之方以肃余邪。
嗣后余屡用此方治胸膈有湿痰、肠胃有热结之证,上下双解,辙收奇效。
13.肠痈
出处:《金匮发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若华之母病此(肠痈),腰腹俱肿,有时发热自汗,有时不甚发热,痛不可忍,按之稍定,于冬至前二日,用大黄五钱,丹皮一两,桃仁五十粒,冬瓜子八十粒,芒硝三钱,服后腹中大痛,午后下血半净桶,而腹平痛止,不啻平人矣。
14.肠痈
出处:《金匮发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辛未四月,强鸿培嗣子福全病此(肠痈),既就宝隆医院矣。西医指为盲肠炎,并言三日后大开刀,福全不解,私问看护,以破腹告,福全惧,弃其衣物而遁。翌日,抵予小西门寓所,以腹中剧痛求诊。按其脉紧而数,发热有汗,但不恶寒,予即疏方(大黄牡丹汤)与之,明日复诊,盖下经三次而腹痛止矣。
15.肠痈
出处:《金匮发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癸酉年治陆姓少女腹右旁痛,痛经四月,身体瘦弱。西医不敢开刀,由同乡高长佑推荐,予以此方(大黄牡丹汤)减轻授之,当夕下泥黑粪,痛未止,稍稍加重,遂大下黑粪,如河泥,其痛乃安,调理一月,方能出险,盖亦危矣。
16.痛经
出处:《经方实验录》中卷。
顾右。十月二十六日。产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饭后则心下胀痛,日来行经,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则经水又来,又中止,至明日却又来又去。两脉俱弦。此为肝胆乘脾脏之虚,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钱,生白芍五钱,炙草二钱,软柴胡三钱,酒芩一钱,台乌药钱半,生姜五片,红枣十二枚,饴糖三两。
拙巢注:一剂痛止,经停,病家因连服二剂,痊愈。
按:余初疑本证当用温经汤加楂、曲之属,而吴兄凝轩则力赞本方之得。师曰:大论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若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我今不待其不差,先其时加柴、芩以治之,不亦可乎?况妇人经水之病,多属柴胡主治,尔侪察诸云云。翌日据报,病向愈矣。
17.腹痛纳减
出处:《经方实验录》上卷。
史左,阙上痛,胃中气机不顺。前医投平胃散不应,当必有停滞之宿食,纳谷日减,殆以此也。拟小承气汤以和之。
生川军三钱(后入),中川朴二钱,枳实四钱。
拙巢注:服此应手。
18.热利下重
出处:《经方实验录》中卷。
米右,高年七十有八,而体气壮实,热利下重,两脉大,苔黄,夜不安寐,宜白头翁汤为主方。
白头翁三钱,秦皮三钱,川连五分,黄柏三钱,生川军三钱(后下),枳实一钱,桃仁泥三钱,芒硝二钱(另冲)。
服此之后,得快利,得安寐……竟复健康如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