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盖[1]闻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为是语者,亦谓甫[2]习岐黄,寡闻渺见,恐未能按脉理辨虚实耳。然亦未可概论,试观古之名医如刘河间、李东垣、张仲景、朱丹溪辈,非有家学之渊源,而著书立说,至今脍炙人口,是则非三世之言,又不可执矣。
予族兄秉钧,性本慈仁,行素敦笃,久存心于拯救,尝谓人曰:士生斯世,不能为良相以治世,当为良医以济世。盖医有参赞化育之功,起死回生之力,裨益于人者原自不浅。因是博览群书,究心脉理,更考道于吴、楚、黄[3]、宛[4]间之负名者,常满目矣!忆自睛川聚首,观其审脉理,深得呼吸之调匀,辨症候,心白寒热之无拗。常以人之疾病为己任,每见利而多却之。予曰:人生斯世,不为名则为利,兄何为其然也?兄曰:我为世之下工误人,因矢志学道以拯济,若重金帛,是初终易操也。予曰:惟如是,兄诚仁人也。但仁及一方,未仁及天下后世,利似未溥[5]。窃为兄计,曷若效古人,既竭目力焉,复继以规矩,既竭耳力焉,复继以律吕[6],既得之于心者,笔之于纸,则可泽及远施,而天下后世皆得以蹈法从正,共沐仁人之赐也。兄曰:我固有志而未逮也。嗣后,予晦迹[7]须坞、雒溪之上,兄自徽游润城[8],将生平之辛勤,果汇为一编。己巳春,来访于予,出囊中书示之。细阅之,脉理中分提纲、引入式、别形容、正主病、补穷微,可谓洞达周身之膜原,援引学者之阶梯。且讲症候,规以迟、数中之有力无力,而决病源,则知寒热虚实之无遗,剂之温凉寒热悉备矣。是皆越前人范围,而指迷解惑。书列方散,较士材之《必读》《三书》[9]更为详密。则此《脉症正宗》非金针至宝乎!习轩岐者,诚家藏一帙而玩读之,则破愚正误,虽仓公、扁鹊不得独擅其名矣!兹因兰陵诸友急请付梓,故聊述其志以弁于首云。
时乾隆己巳年孟春月之吉愚弟逸樵淳文朴氏题于雒溪之草堂
[1]盖:丛刊本作“窃”。
[2]甫:起初,刚开始。
[3]黄:古地名,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4]宛:古时楚国地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5]溥(pǔ圃):通“普”,普遍,广大。《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6]律吕:中国古代十二音律的总称,其中奇数各律称六阳律,偶数各律称六阴吕。
[7]晦迹:谓隐居匿迹。
[8]润城:故称润州,即江苏镇江、金坛一带。
[9]三书:即《士材三书》(《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明代李中梓(士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