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月经病是中医妇科最为常见的疾病,自古有之。从“二七”天癸刚至,到“七七”天癸已竭,几乎影响了女性的一生。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或“月水”,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为每月必经之事,按期而至。月经的产生,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的一种生理现象,肾气的旺盛,才能让肾中有一种叫“天癸”的精微物质产生,从而影响冲任的充盛,产生月经。因此中医妇科就形成了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轴,这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不谋而合,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中西医妇科的许多互通之处,中西医妇科治疗才需要相互借鉴、互助互用。而了解月经的规律和变化是所有妇科医生判断妇科疾病的依据。
月经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及经质。正常的月经周期通常28天左右,前后不宜超过1周的时间,小于21天的周期为月经先期;超过35天即为月经后期;时而超过35天,时而不到21天,这样的月经即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如果月经原本正常,超过3个月尚未来潮则为闭经;正常经期应3~7天,如果超过7天,有时甚至半个月才能干净则为经期延长,经期延长有时可发展为崩漏。正常的经量应该具有第一天较少、第二三天较多、第四五天逐渐减少这样的变化趋势。如果月经点滴而净(护垫就可以解决)则为月经过少;如果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则为月经过多,甚则崩漏。正常的月经颜色应该是暗红色,但整个经期会有所不同,前期和后期颜色较浅,中期月经量多时颜色较深,如果月经的颜色淡、浅、黯、黑均属不正常经色。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液,但它又与血液不同,因为含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和一些黏液,因此正常情况下,月经的质地为不凝血,具有不稀不稠、没有血块、没有臭味的特点。除此之外,月经是一种生理过程,正常的月经过程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每次月经都出现较严重的不适就是一种病理现象了,比如说痛经,伴随月经出现的乳胀、发热、头痛、身痛、泄泻、浮肿等。
月经病主要包括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