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怎样看化验报告单
化验结果的正常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视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年龄、性别、地区、营养、妊娠、疾病、化验仪器、化验技术、试剂、方法等,都可能对化验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值”仅供参考
化验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根据大多数健康人的化验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而人为制定的。一般不同的地区、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可略有上下。正常值与非正常值的范围,往往也不是截然可分的。
参考值(以前称为“正常范围”)是根据正常人的数据所统计出来的一个范围内。由于参考值范围只涵盖95%的人,所以有5%正常人的结果不在在此范围之内。一般而言,超过上限为偏高,低于下限为偏低。偏高、偏低各有其临床意义,但有少数偏高或偏低无意义,必须参考各项检查意义的相关说明,综合考虑。解读数字型结果时,干万不可只凭数字就轻率下判断,尤其是“灰色地带”,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以免自己吓自己,徒增烦恼。
此外,同一检查项目的参考值各医院不一定相同,各书中也不一定相同,其原因有多种,因此,重要的是参考受检医院所提供的参考值(一般在检验报告项目后列出),如缺少或不清楚时,可向就诊医生咨询。总之,参考值的上、下限附近属“灰色地带”,不易解读,最好的方法是追踪检查,依据结果的变化趋势再作解读,或辅助其他检查手段联合解读。
因此,化验报告单应该由医生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全面分析,必要时反复化验,再结合其他医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和正确的诊断。
我们不能机械地仅凭一次不正常的化验报告而轻率地自我诊断“××病”。这样不但不利于正确的治疗,反而贻误病情,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
怎样看报告单中的检测结果
看体检报告的重点是看异常结果。一般情况下,“阳性”和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的检验结果。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醒医生和病人注意。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向上箭头”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N、L”、“向下箭头”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数字型的结果,前面的符号只是表示体检数据不在参考范围内,不一定代表有病。
若有以前的体检报告,则可以比较前后两次的变化和趋势,看看自己的健康是否有进步。
检查结果有假阳性与假阴性
所谓“假阳性”是指无异常者被检查为异常(没病当有病),“假阴性”则正好相反,即有异常者被检查为正常(有病当没病)。
例如,针对100位正常人做检查,若结果有98位为正常,则其特异性为98%,假阳性为2%;若针对100位病人做检查,结果有80位异常,则其敏感度为80%,假阴性为20%。所以,了解所用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比率,将有助于判断体检结果的可靠程度。
另外,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同机构所使用的采检工具、仪器、试剂等各不相同,敏感度与特异性必然不同,这就是不同的检查机构会产生不一致的检查结果的原因之一。
阳性结果也有好的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这个项目的“阳性”结果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