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学说研究百家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国1994—2007年中医“病因”研究文献分析本文发表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第5期,此处稍作整理。

李海玉 于峥 卢红蓉 等

草园学记:文章作者采用文献搜集方法: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为检索工具,以“病因”为主题词,检索1994—2007年发表的题名中含有主题词的文献,通过阅读浏览分析文献,得出“辽宁、北京地区较重视中医病因研究”“重视西医‘病’的中医病因研究”“中医病因内容具有被西医病因内容‘侵略’之势”和“应重新审视中医病因学说”四大结论,让人们了解了这14年间中医病因学研究的概貌、地区性差异、内容重点以及潜在的危机,具有很高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分析了有关中医“病因”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中医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以1994—2007年发表的中医病因学相关文献为研究内容。文献搜集方法:以CHKD为检索工具,以“病因”为主题词,检索1994—2007年发表的题名中含有主题词的文献。将检索到的文献通过阅读浏览排除西医相关研究文献,以及中西医结合论文中病因内容非中医学内容者。此外,同一作者在多处发表的相似内容的文献,只选取其中1篇最近发表的或发表级别较高的文献,其余文献只做参考。

二、文献分析

(一)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统计

表1显示,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国刊物上发表的共4964620篇文献中,“病因”相关文献共有9580篇,其中中医病因相关文献共841篇。

表1 1994—2007年中医“病因”文献年份分布

注:构成比

从“病因”文献的年份分布来看(见图1),“病因”类文献量在2000年前还比较平稳,占所有文献的0.20%左右,但在2001年以后呈现逐渐减少之势;中医“病因”文献在“病因”类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不平稳,但呈上升之势(见图2)。

图1 “病因”文献年份分布

图2 中医“病因”文献年份分布

(二)文献发表的期刊分布

表2显示,国内中文期刊收录有关中医“病因”文献较多的刊物有《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医药学刊)》《辽宁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陕西中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新中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光明中医》《四川中医》及《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医药学报)》。

表2 1994—2007年中医“病因”文献期刊分布

注:构成比1(%)=

文献数量与文献构成比说明,《中华中医药学刊》发表中医“病因”文献是最多的。

(三)文献主题内容统计

根据文献基本情况,以及中医病因学注重体质、禀赋、年龄的学术特点,将上述文献分为总论(中医学的病因观、推求病因的方法、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等研究)、各家学说(对历代医家病因学术思想的研究)、妇产科疾病病因研究、儿科疾病病因研究、老年病病因研究、男科病病因研究、内科疾病病因研究、外科疾病病因研究以及其他这9个方面。专论妇科、儿科、老年、男科疾病病因的论文相应纳入该类论文中,不在内科、外科中重复归类。分类结果显示,涉及的主题中内科疾病病因研究高居第一位,总论、各家学说、妇产科疾病病因研究分别为第二、三、四位,这说明对内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研究最为活跃(见表3)。

表3 1994—2007年中医“病因”文献主题内容分布

注:构成比(%)=

三、各科疾病病因研究

(一)内科疾病病因研究

糖尿病(消渴病)40篇,中风31篇,乙型肝炎20篇,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胸痹)17篇,温病15篇,高脂血症13篇,骨质疏松症11篇,哮喘10篇,肿瘤(癌症)、痹证9篇,溃疡性结肠炎、血管性痴呆、抑郁症8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黄疸、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艾滋病、头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癫痫7篇,咳嗽、慢性胃炎各6篇,脂肪肝、肺源性心脏病、失眠(不寐)、肥胖各5篇,其他如感冒、眩晕、干燥综合征等病因研究分别为1~4篇。

(二)各家学说研究

在历代医家病因学术思想研究中,张仲景病因学术思想研究有23篇,《内经》病因学术思想研究有17篇,现代医家秦伯未病因学术思想研究有6篇,藏医病因学说研究有4篇,其他研究各1篇。

(三)妇产科疾病病因研究

不孕的病因研究有5篇,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研究有4篇,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研究各有3篇,闭经、子宫肌瘤、绝经后骨质丢失、女性尿道综合征、妊娠恶阻的病因研究各有2篇,其他如妊娠糖尿病、产后抑郁症、外阴白斑、异位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痛经等的病因研究各1篇。

(四)儿科疾病病因研究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研究有7篇,小儿咳嗽、小儿肾病的病因研究有3篇,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研究有3篇,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研究有2篇,其他如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失眠、夜啼、智力低下等的病因研究各有1篇。

(五)老年病病因研究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研究有15篇,老年人眩晕、衰老的病因研究各有2篇,其他如心房颤动、白内障、意识障碍、老年慢性胃炎、老年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的病因研究各有1篇。

(六)男科病病因研究

阳痿的病因研究有8篇,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研究有6篇,不育的病因研究有2篇,其他如前列腺癌、性功能障碍等的病因研究各有1篇。

(七)外科疾病病因研究

黄褐斑的病因研究有4篇,痤疮的病因研究有3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银屑病、附骨疽的病因研究各有2篇,其他如白癜风、激素依赖性皮炎、臁疮等的病因研究各有1篇。

(八)其他疾病病因研究

颈椎病的病因研究有6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的病因研究各有3篇,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研究有2篇,耳聋的病因研究有2篇,其余病因研究各有1篇。

四、讨论及结论

(一)辽宁、北京地区较重视中医病因研究

从“病因”文献期刊分布来看,病因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特点,以辽宁、北京地区为多。辽宁地区的《中华中医药学刊》《辽宁中医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辽宁中医学院学报》共发表病因研究论文145篇,占文献总量的17.24%;北京地区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光明中医》《中华中医药杂志》共发表病因研究论文86篇,占文献总量的10.23%,说明这两个地区比较重视中医“病因”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的文献构成比居第4位,这与浙江中医学院以张光霁为首的“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在该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有关,说明通过课题研究能够带动地区的相关学术发展。

(二)重视西医“病”的中医病因研究

中医病因研究内容涉及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老年病、男科病等具体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医学的病因观、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历代医家病因学术思想研究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具体疾病的病因研究占80%左右。从研究的病种来看,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均包含其中,研究较多的疾病有糖尿病(消渴病)、中风、乙型肝炎、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胸痹)、老年性痴呆、温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哮喘等,发表论文均在10篇以上。研究的疾病大部分基于西医的病种分类,也有少部分基于中医的病种分类。而选择的中医病种基本上都可与西医疾病一一对应,如胸痹、消渴、痹证、虚劳、不寐等,因此西医“病”的中医病因研究是近10年来中医病因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随着西医对疾病研究的细化和深入,针对西医“病”的中医病因研究,有根据疾病的分型和并发症的种类细化研究之势。

(三)中医病因内容具有被西医病因内容“侵略”之势

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中,有些论文的题目看似与中医病因相关,但其内容简单说来实为西医病因加上中医病机,或者西医病因加上中医证候分型,这类论文在各科疾病病因研究中都可见到。当然,我们未将这些论文归类在中医“病因”研究相关论文中进行统计。经粗略统计,这类论文约有130篇,与中医“病因”研究相关论文数之比为1∶6.5,其数量相当多。不仅如此,归类为中医“病因”研究的论文,其中亦有不少是在大篇幅的西医病因内容基础上,点缀似地加上中医病因内容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曾有人就中医学病因学术特点指出:“在我国医学的传统中,不乏关于病因问题的朴素理解,如‘风寒暑湿燥火’以及在近代术语中的‘环境与健康’‘生态效应’等。不可否认这些概念有其特定的价值,但如直接用于疾病具体原因的研究,则不难发现它们有失于笼统和缺乏切入实际的分析力量。”与西医学具体的致病因素相比较,目前中医学致病因素的内容确有较为笼统的特点,这应该是某些中医学论文中病因内容被西医学病因内容“侵略”甚至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应重新审视中医病因学说

当前,中医学病因的概念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此概念基本照搬了西医学的病因概念。然而,中医对病因的认识其实并不注重其客观实在,而主要是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即所谓“辨证求因”“审证求因”,再据其推求之“因”,来“审因论治”。其所求之“因”,如六淫、痰湿、瘀血等实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表现出病理反应的一种高度概括,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的一种结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一种致病因素。在西医学观念、模式影响下的中医学病因概念,使中医学病因观显得“朴素”“笼统”,而没有显示出中医疾病观的特点和真谛。因此,有学者指出“应引入真正意义上的病因学说,将新的致病因素涵盖其中,将辨证所求之‘因’(多为高度的病理概括)回归到发病学与病机学之中”。从当前中医界的病因学研究来看已有上述趋势。“辨证求因”“审证求因”是中医学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是如何认识疾病的原因的?如何遵循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中医病因学?围绕这些基本问题,中医病因学说应当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