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圈:“一带一路”重要平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义乌商圈”演进的趋势和目标

(一)“义乌商圈”的核心区:世界“小商品之都”

1.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内涵和外延

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义乌“号称世界‘小商品之都’”,这既是对义乌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望。对于作为“义乌商圈”核心区的义乌而言,其未来演化趋势和目标就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世界“小商品之都”,就是在全球小商品研发、设计、生产、贸易、流通和品牌运营、标准制定等方面居引领地位,对全球小商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重塑力的核心城市。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增强义乌在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流通中的渠道优势、控制力和话语权,在小商品研发设计、品牌标准、销售渠道等核心环节占据主导地位,提升基于价值关联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即“义乌商圈”在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首先必须凸显“世界”特色,为此不仅要全面提升思想理念、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人才交流、企业管理等的国际化水平,对接和融入世界主流经济形态,而且要成为一个高度开放、全球共享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跨区域分工协作大平台;其次必须凸显“小商品”特色,其生产、贸易对象以小商品即日用工业品为主体和特色,聚焦小商品(当然,也不仅限于小商品),要做精、做强、做优、做大小商品的研发、设计、品牌、标准等高附加值环节,并与全球各地的小商品生产、流通基地及企业无缝对接;最后必须凸显“商都”特色,充分发挥义乌市场联通全球的渠道、商脉、网络优势,构建与现代贸易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在全球组织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新渠道、新平台,吸引全球更多的小商品生产、贸易、流通企业加入“义乌商圈”这一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具体而言,义乌要真正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必须经过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建设以下三个中心。

一是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就是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 D打印、智能穿戴、VR技术等全球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小商品交易全流程之中,构建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展示交易系统、智慧化仓储物流系统、集成化大数据系统、一体化贸易管服系统,使义乌成为交易成本低、信用好、信息灵、手段新、服务佳的国际小商品展贸中心、流通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首先是构建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展示交易系统。依托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优势,推进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实体市场设施物联成网,将市场、商铺、商家、商品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实现“网络化数字贸易”,打造智能网络、智能物业、智能管理、智能预警等,建设“智慧商城”;大力推动立足实体市场的“义乌购”进一步优化全景购物模式,如引入VR技术打造模拟现实的市场采购情景,提升客商采购和旅游购物体验,并针对市场经营户和中小微企业缺乏国际贸易沟通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实际,提供专业化的市场分析、信息翻译、贸易洽谈、在线值守、售后跟踪、海外推广等服务。其次是构建世界领先的智慧化仓储物流系统,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仓储物流技术,逐步推进全市传统仓储物流设施的系统化、数字化、互联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化的公共仓储物流设施,将商品在物理上的分散与信息上的集中相结合,实现第三方智慧化高效配送。再次是构建世界领先的集成化大数据系统,通过与国内外在大数据开发和应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著名企业合作,对实体市场、仓储设施、物流中心、货运场站、运输车辆以及相关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大规模采集、存储、统计、挖掘和转化利用,形成关于客流分布、供需变化、价格波动、仓储状态、资金流向、货物运输等精准、细致、集成化的大数据系统,为相关经济主体、市场管理者、党委政府等的决策提供支持。最后是构建世界领先的一体化贸易管服系统,整合市场监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公安、税务、司法、科技等部门以及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网上交易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的相关信息,打造清晰准确、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以及线上线下联动、多方开放共享的一体化贸易监管服务系统,在推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同时提升对贸易风险的管控力和信用约束力。

二是国际著名的小商品研发设计中心。就是通过集聚全球小商品研发设计人才、企业、机构等,建设小商品研发设计的展示交流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以及通过与国内外一流的小商品研发设计力量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跨时空合作,把义乌打造成国际著名、开放共享的小商品研发设计展示交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协作中心等。一方面,在现有的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中国义乌工业设计中心、义乌韩国设计中心、义台创意设计中心、义乌创意园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创投基金的引导作用,引聚、培育更多的小商品研发设计人才、企业、机构等,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等合作举办研发设计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中国义乌工业设计中心为核心载体打造国家级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并进一步大力推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小商品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使义乌成为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的小商品研发设计资源、要素、成果的集聚高地,为周边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各类经济主体提供研发设计服务,将义乌打造成小商品研发设计的辐射源、输出地。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推进义乌工商企业、市场经营户等采取业务外包、定向委托、成果转让等多种方式,通过线下渠道和网络平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研发设计力量开展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考虑到高端研发设计人才主要集聚在生活、工作、创业环境良好的国内外一线大城市的实际,大力支持和推动义乌有实力的工商企业在这些城市设立研发设计中心、购买研发设计团队,从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研发设计资源;面向全球开展小商品研发设计大赛,设立“义乌小商品设计大奖”,并努力将其打造成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小商品设计“红点奖”;设立专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商品研发设计成果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的相关主体入场交易。通过上述努力,使义乌成为首屈一指的小商品研发设计成果的应用场、交流地。此外,由于小商品具有单价低、种类多、更新快、易耗损等特点,因而要聚焦于小商品研发设计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款式、新功能等环节,尤其要赋予产品更多的时尚元素、文化元素和创意元素,着力发展日用时尚消费品和文化创意产业,将义乌的中外人文交融优势融入产品研发设计之中,开发出更多兼容中西传统文化、消费习惯、时尚潮流的名特优新产品。

三是引领全球的小商品品牌标准中心。就是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市场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品牌等不同角度入手,全面提升义乌整个品牌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和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引领全球工业消费品生产制造、贸易监管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协调,使义乌成为国际小商品品牌集聚中心、培育中心和生产贸易标准制定中心、输出中心。要发挥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展贸平台优势,引聚更多、影响力更大的国内外小商品品牌产品和企业,尤其是吸引更多全球知名采购商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品牌运营总部、营销总部、采购总部、物流总部等落户义乌,把义乌打造成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企业和产品的品牌运营、展示中心。大力支持和推动义乌的中小微企业、市场经营户等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培育和吸引更多“小而专”“小而新”“小而特”“小而精”的品牌企业以及大型品牌批发商和拥有自主品牌、境外销售渠道、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新型外贸公司或流通集团,鼓励工商企业、市场经营户等在发达国家注册品牌,在国内组织生产,从而既较容易地使国外采购商和消费者认同该品牌,又能发挥自己的生产制造优势。此外,要全面提升义乌的市场品牌、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因为实践表明:共同的市场品牌,有利于促进市场经营户与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创新及市场营销模式联合创新,使得专业市场与关联产业集群之间通过强化竞合效应,推动企业既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又通过联合同类企业共同塑造所在专业市场的品牌,带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良好的专业市场品牌还会不断吸引品牌营销、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市场,有利于关联产业中高端服务环节的集聚发展,从而对低端生产制造形成替代效应,促进关联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因此,要全力打响“义乌商圈”“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指数”“义博会”“义乌制造”等品牌,并使围绕义乌开展生产、贸易、流通、配套服务活动的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能够共享上述品牌影响力。在推进品牌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构建小商品生产贸易的标准体系,并着重在产品标准和市场标准上下功夫。要依托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所推动建立的外贸商品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独具义乌特色的小商品生产贸易标准体系,尤其是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贸易监管标准在国内外小商品生产加工、网上贸易、仓储物流、国际运输、海关商检等领域获得一致认同和应用,建立内外贸接轨的“义乌标准”。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出口标准的行业标准,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建立小商品二维码质量追溯机制,打造由工厂供货货源质量保证、市场经营户索证验货、各组货单位验货、海关商检查验货等各环节齐抓共管的质量标准管控网络。通过输出标准、输出模式、输出服务等方式,以及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专业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等在运营、物流、标准、质量、诚信体系等方面开展合作,全面推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在国内外的市场网络布局,着力打造万亿级“义乌系”市场。

2.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动力机制

义乌是一座依靠改革创新起家的城市。其建设更高水平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最重要的动力机制就是汇聚和依靠国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共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当今世界,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产业、企业抢占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将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义乌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希望,就建立在各种现代科技创新成果与商贸业、制造业、配套服务业等融合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与义乌紧密相连的国内外相关区域协同推进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的基础之上。

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必须依靠市场主体自发的内源性创新创业活动与政府自觉的主动性改革创新举措相结合,按照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实现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从而推进义乌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创新,打造创新氛围浓烈、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产业发达、创新实力强劲的创新型城市,成为驰名中外的“创新义乌”。为此,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入推进“义乌试点”等国家级改革任务为关键,以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互动为有效途径,以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扬“鸡毛换糖”历史上,义乌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为了提高土地肥力、增加产出,当地农民以自己生产的蔗糖为原料制作成“敲糖”,在农闲时节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到周边地区用“敲糖”换取鸡毛作为农田的肥料,这一现象被习惯性地称为“鸡毛换糖”。参见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经商传统和“拨浪鼓文化”拨浪鼓文化是相对于以市镇经济为载体的事功哲学的商业文化而言的,是一种在分散的农村市场从事商业活动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义乌人手持拨浪鼓、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进行“鸡毛换糖”活动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不以利小而不为且善于发现、挖掘、把握商业机会的优良品质。参见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所蕴含的敢闯敢创精神,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工艺变革、经营模式创新等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牌、新理念等,全面推进市场业态创新和功能升级、产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贸易方式创新和规则优化、城市服务创新和能级提升等,同时充分发挥中外客商云集、多国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优势,着力推动和促进中外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源泉。

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着力提升义乌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产业、贸易、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此,要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创建行业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支持义乌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努力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小商品生产制造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高端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尤其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同时进一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现行人事编制制度下的高福利、稳保障、终身制等,建立健全聘任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才特聘制度,促使高端创新要素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集聚,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两张皮”问题;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把义乌打造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尤其要千方百计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义乌英才”计划2013年8月1日,义乌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义乌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义市委〔2013〕32号文件),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领军人才30名,符合义乌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创业团队20支、创业人才100名,能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100名,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0名,努力把义乌打造成充满活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贸易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的深入和有效实施,设立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专区,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介绍、产学研合作、产业推进等全程个性化服务,并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人才住房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使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

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必须大力推进小商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要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集群创新化,着力推动义乌小商品制造向个性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并积极探索高新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为此,要重点在“新、精、快”上做文章,努力补齐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层次中低端的短板。新,就是要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进一步加大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等的力度,建立更多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小商品市场、小商品制造、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会展经济、旅游购物等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技术等跨界融合,培育出新的业态和产业。精,就是要聚焦产品精致化、时尚化、个性化,大力支持和鼓励与义乌市场紧密相连的数十万家企业尤其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型企业将产品做到极致,更多地研发、设计、生产符合国际安全、环保、品质、时尚潮流趋向的高附加值产品,深入开展“名品进名店”工程,推动知名品牌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拓高端市场,跟上乃至引领国内外消费潮流。快,就是要聚焦快速制造、快速供应,推动生产企业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并与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协同供应链体系,对终端需求做出最快速的响应,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商业生态的颠覆性变化,培育形成现代商业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要以高度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和机制,深化义乌与“义乌商圈”所联系的国内外其他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尤其是“义乌系”市场与全球各地产业集群之间的联动发展,探索建立新型合作方式,推动产销关系由“产供销”向“销产供”转变。

(二)“义乌商圈”的形态结构:多层联动、广域分布

1.区域视角的多层联动结构

目前,尽管义乌与“义乌商圈”其他地区联系的紧密程度并不受地理位置、距离远近等因素的绝对影响,而主要取决于价值关联度,故呈现出网络状的非圈层结构,但在“义乌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首先由周边地区扩大至浙江全省,进而外拓至全国、全球,即使在当今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组织方式迅速提升的新态势下,距离仍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一大因素,故我们可从省域、全国、全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当然,这一分析次序并不意味着“义乌商圈”的结构具有这样的圈层特征,而只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展现商圈内部各区域和经济主体之间的联动关系,采取了这样的分析方式。

一是省域层面的联动网络。在“义乌商圈”内部,义乌与省内许多地区保持着相对更为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这是因为,浙江的产业和企业结构尚未完全改变“轻、小、加”的特点,尤其是农村企业(包括许多家庭作坊、个体手工艺者)规模普遍较小且无力自建营销渠道,它们对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低成本共享型销售平台及其构建的联通全球的商脉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加之地理位置相近,商业或非商业的人脉联系更为频繁,因而双方的产销协作关系得以长久地持续下去。未来,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业态结构、交易手段、服务功能等的升级,以及所交易商品的质量水平、技术含量、时尚层次、品牌影响力等的提升,必将大幅带动与其紧密相连的省内各地相关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从而促使义乌成为“浙江制造”的展示营销中心和品牌推广中心,而“浙江制造”也将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当然,由于地理上的相近,随着“义乌商圈”层次的提升,义乌还将与省内各地尤其是周边地区进一步强化在资源要素配置、区域发展一体化等方面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尤其是甬金铁路、杭温高铁、杭金衢城际铁路、金义城际快速公交系统等的规划建设以及义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和西站货运枢纽的建设、义乌机场的扩建和飞行区标准的提升等,必将大幅提升义乌与周边地区、省内其他地区之间人员、商品、资金、信息等的往来,加快以金华—义乌为核心的金义大都市区和浙中城市群的建设步伐。在此过程中,义乌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腹地。

二是全国层面的联动网络。在“义乌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义乌与全国许多地区建立了包括产品销售、物流配送、资金结算、来料加工、劳务合作、政务交流等在内的紧密往来关系,尤其是许多地方利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一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外的强大影响力和美誉度,创办了大量冠名“义乌小商品(城)”的专业市场。未来,随着“义乌商圈”的深化拓展和发展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全国性交通物流网络的完善、配送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国内各地区的辐射力、渗透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而也将推动全国各地大量同类中小专业市场的资源整合、并购重组,最终形成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以及其他若干家大型专业市场(例如临沂商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等)主导、连锁化运营或柔性合作的日用工业品专业市场格局。在此过程中,拥有资本、管理、人才等优势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可率先通过品牌、管理、资本等媒介“走出去”,开展跨区域、跨业态的连锁运营。更值得重视的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将依据2014年11月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全国首个专业市场驰名商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及图”,对全国各地冠名“义乌小商品(城)”的200多家市场加以引导、整合、规范,构建内部联系更加紧密的“义乌系”市场网络。在义乌与全国各地的联系中,来料加工是一种重要方式。未来,随着“义乌商圈”发展层次的提升,来料加工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加工商品的档次结构等均将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和支持,来料加工的组织化水平将大幅提升,或将由单打式的自由组织方式向集群化的有序组织方式转变,并开展更多的技能培训、提供更好的物流配送和资金融通等服务,全国或将有更多地区在义乌设立来料加工联系点,这将推动全国各地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从业者由个体户向企业化、公司化经营方向转变,并极大地促进来料加工商品质量、档次、标准的提高,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转型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三是全球层面的联动网络。在“义乌商圈”向外拓展、义乌外贸出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义乌与全球各地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人员、经贸、文化、科教、政务等往来关系。总体而言,以经贸往来为主,许多境外客商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平台进行商品采购,许多国内企业、经营户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商品出口。近年来尽管义乌的进口、转口贸易实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外商品通过义乌进入国内市场,在市场销售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贸易流向依然呈现出口为主的格局。可以预见,在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的引领下,义乌未来将通过打造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展示交易系统、智慧化仓储物流系统、集成化大数据系统、一体化贸易管服系统等,成为全球各地日用工业品生产企业的重要展销平台,更多的境外企业将借力义乌进入中国市场或转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义乌与全球各地的经贸往来呈现更加双向互动的特征。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注重国际贸易的双向平衡、互惠共赢,因而进口、转口贸易的地位将日益提升,这将更加有利于义乌发挥联通全球的商脉网络、物流网络优势,真正做到“买全球、卖全球”。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义乌还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布局更多的商品展示中心、境外物流分拨中心、公共海外仓、海外分市场等,并与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加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共建“国际合作园区”,借力这些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工艺、设备以及时尚创意、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优势,提升义乌商品的品质和品牌;同时,通过“义新欧”班列、进口商品馆、进口商品博览会等载体,为这些国家中小企业的优质商品提供展销渠道,义乌的进口、转口贸易将因此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2.线上线下视角的广域分布式结构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崛起,以及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使传统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向多样化、分散化生产转变。网络化异地协同的分布式自组织生产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大规模集中批量生产方式,要素投入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显著变化,技术密集型产业加速取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一大背景下,“义乌商圈”内部线上线下市场将不断强化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之势,且线上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分工协作体系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相互分离;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动趋向无形化、远程化,交易过程日趋数字化、模块化,空间上更趋分布式结构。

目前,构成“义乌商圈”的国内外经济主体大多是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且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这一特点,但这些经济主体的素质和实力必将随着“义乌商圈”的拓展而逐步提升。在“义乌商圈”内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协同外拓的过程中,线下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线上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线下与线上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的联系将日趋紧密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规模实力有限的市场经营户和中小微生产企业,由于受自身素质、交易习惯、人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网上交易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义乌商圈”内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的合理选择,是在市场经营户与终端消费者之间构建一个专业化的电商中间层,做大做强F2B2C模式(Factory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即生产商F到网商B再到消费者C)。处于上游的F(即义乌小商品市场内许多家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户及其所代理产品销售的国内外广大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采购商、经销商、零售商等等,而非终端消费者,生产商F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供货、组货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客商资源,但缺乏直面终端消费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经验、能力。因此,可以发挥义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市场作为国内外广大中小微生产商F展销平台的优势,大力引聚和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网商B,并引导和推动国内外的F与B通过义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市场网络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从而使以实体市场为根基的F与以网上市场为根本的B优势互补,围绕终端消费者C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同提高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国内外相关区域和经济主体尽管在地理上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呈现分布式结构,但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的分工协作,将跨越时空限制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推进“义乌商圈”内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并向全球拓展的重要选择还包括将“义乌试点”的核心成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跨境电商发展相结合,创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出口新模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单品价格低、种类多、更新快,单笔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对象多、交易频繁,这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特点极为相似;而跨境电子商务在交易信息、物流信息、支付信息等方面清晰准确、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特点,又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可将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创建独具一格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出口新模式。即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相关便利化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等优惠政策延伸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政策和流程之中,同时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与“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对接、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监管园区,利用其保税功能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出口业务。出口业务主体将商品整批或分批申报存入B型保税物流中心(符合退税资格的主体可享受退税政策,其余主体享受“不征不退”政策),当境外企业、个人等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时,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相关监管办法核放出口,出口业务主体定期归并“商品清单”向海关申报。当然,也可探索反向操作模式,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监管办法应用于跨境电商进口业务。

由上可见,“义乌商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高度契合,是一个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体系。尽管义乌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区,但“义乌商圈”内部的空间结构、协作关系并非简单的散射状,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状,国内外相关区域和经济主体只要通过某一点接入这一网络,就可低成本地共享它所提供的联通全球、线上线下相融的展销网络、物流网络、资金网络、信用网络等。可见,“义乌商圈”与互联网非常相似。随着“义乌商圈”关联网络的不断拓展,其内部的关联层级(与义乌小商品市场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层次)、关联节点(功能性交易区块或单位)、关联终端(各类经济主体)将日趋增多,关联强度(类似于带宽,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大。未来,国内外相关经济主体通过建立在当地的“义乌系”分市场、商品展示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海外公共仓以及相应的电商平台等,就可将商品销往“义乌商圈”所辐射的全球各地,或采购已融入“义乌商圈”这一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全球各地企业的商品,即借助“义乌商圈”所构建的国际化物流网络、资金网络、信用网络等,完成商品配送、资金结算、信用管控等相关业务。

(三)“义乌商圈”的演化目标:价值共同体

1.共建共享的价值生态系统

人类经济活动的本源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需求,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在“义乌商圈”形成之初,相关主体主要是围绕义乌小商品市场构建起的商品的产供销价值链(Michael E.Porter,1985)参见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Free Press; London:Collier Macmillan,1985.;此后,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辐射范围的延伸、影响力的增长和渠道控制力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由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恒星”吸引其他星系成员共同组成的“价值星系”(Richard Norman and Rafael Ramirez,1993)参见Richard Norman and Rafael Ramirez.From Value 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Designing Interactiv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7/8).;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义乌商圈”内部许多区域之间、经济主体之间建立起了无形化的虚拟价值链,并与有形价值链共同构成了价值网(Adrian J.Slywotzky and David J. Morrison,1998)参见Adrian J.Slywotzky and David J.Morrison.The Profit Zone:How Strategic Business Design Will Lead You to Tomorrows Profits.New York:Times Business Press,1998.,促使“义乌商圈”由供应链、产业链协作向价值链协同、价值创造体系方向迈进。在上述过程中,国内外相关区域和经济主体主要通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纽带的商品贸易、产业协作、信息交互等方式进行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义乌商圈”各组成部分和主体相互依存、合作共生,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行的生态系统。未来,“义乌商圈”内部相关区域和经济主体将进一步围绕终端消费者、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需求进行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且价值创造的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以价值创造为内生驱动力的全球共建共享价值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至少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一是开放性。与许多由大型跨国企业为核心所构建的相对封闭的全球性分工协作体系(大致可称之为“企业商圈”)不同,“义乌商圈”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其自诞生之初便深含开放性、共享性、非排他性等特征。它所构建的全球化商品展销网络、物流配送网络、资金融通网络、信息交互网络、信用管控网络等,首先使参与其建设的区域和主体受益,同时也对未参与其中的其他区域和主体开放。未来,它将让国内外更多的区域和主体参与共同的价值创造过程,且参与的区域和主体越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就越强,各区域和主体能够分享的价值财富也将越多。

二是扩展性。由前文可知,“义乌商圈”内部构成要素丰富多样,各区域和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商品贸易关系上,还包括产业分工协作、物流配送、金融服务、劳务合作、技术转移、政务交流等等,这使得义乌与“义乌商圈”其他地区联系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价值关联度,从而使“义乌商圈”具有无限拓展性,拥有扩展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潜力。目前,“义乌商圈”内的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载体以小商品为主,未来,将有更多的其他品类商品和服务通过这一生态系统进行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

三是适应性。“义乌商圈”作为一个价值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能够根据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修复,以适应经济的起起落落、政治的分分合合、文化的纷纷扬扬。这是因为,其内部相关区域和主体具有适应性、主动性、目的性,它们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行为和规则,进而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学习”“成长”和“进化”,且相关联的区域和主体数量庞大,合作机会丰裕、方式多样,从而使这一系统格外稳固。未来,随着更多的区域和主体参与其中,以及更加紧密的价值创造联系,这一互利共生的价值生态系统将能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变换。

四是协同性。“义乌商圈”这一价值生态系统是通过内部各区域和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构建起来的,包括市场交易主体与配套服务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利,市场交易主体、配套服务主体与市场管理主体、政府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展示交易系统、仓储物流系统、金融支持系统、信息交互系统、产业支撑系统、管理服务系统等相互之间的协同共生,等等。它们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创造了一种“经济租”,增强了对国内外其他区域和主体的吸引力,并提升了“义乌商圈”的整体竞争力。未来,这一协同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区域和主体参与其中。

2.多元化的价值创造方式

如上所述,“义乌商圈”通过自身构建的价值生态系统,将全球相关联地区的土地、资源、能源、劳动、资本、技术、制度、管理等价值财富的创造源泉联结在一起,进行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尤其是引导和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更好地与资源、能源、劳动、资本等要素相融合,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可以说,“义乌商圈”增强了并将进一步提升参与其中的国内外相关区域和经济主体的价值财富创造能力。未来,“义乌商圈”将持续通过多种价值创造方式,引导和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商业模式变革、跨区域要素优化配置、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

一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降低成本。随着“义乌商圈”的拓展和提升,参与其中的经济主体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地开展商品流通、服务供给,从而实现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未来,由于更多区域和经济主体参与其中,市场机会和选择更多,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也更大,加之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助推,必将进一步降低整个生态价值系统的经济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尤其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摩擦成本,从而提高价值交换、传递和创造效率。

二是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一般而言,要想参与到全球性的价值网络之中,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经济实力或条件。而“义乌商圈”的进入、退出门槛则较低,它让许多不具备经济发展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和弱势劳动力也能够参与到全球性的价值创造生态系统中来。例如,通过开展来料加工业务,让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有劳动力的老年人和妇女)参与到这一系统之中;一些缺乏产业优势但拥有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条件或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地方,也参与到了这一价值创造体系之中。从而激活了价值创造潜力,释放了社会生产力。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使国内外许多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群体获取了公平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不具备经济优势的区域和主体参与其中,这对于加快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及破解全球性贫困问题将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三是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义乌商圈”所构建的价值生态系统的深化发展,其内部以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组织创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等为动力源的全要素生产率将不断提高,发展模式进一步由依靠劳力、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土地(包括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集约型增长。尤其是“义乌商圈”内部各区域和主体之间的制度创新与协同、管理创新与提升、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不仅将显著提升交易商品的种类、质量、档次,而且将大幅提升品牌影响、文化内涵、价值传导力;不仅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配套性、竞争力,而且将提升价值链上下游的整合力、掌控力、协同力;不仅将提升整体系统适应需求、满足需求、激发需求的能力,而且将提升其创新供给、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的能力。

综上所述,“义乌商圈”内部的国内外相关经济主体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包括面对面的洽谈、跨时空的沟通、非正式场合的交流等),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以价值关联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内生驱动力、以价值认同为精神保障的新型关系,它显著区别于古典经济学所假设的理性经济人之间冷冰冰的利益关系,是一种拥有热度、充满人情、富含信任的互利共生关系;同时,国内外相关地区的政府及其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沟通协调政策、搭建合作平台、提供服务支持等,为“义乌商圈”内相关经济主体的合作背书,并对违反公认价值创造、分配、交换原则的行为进行规制、惩戒,这也显著有别于以跨国型大企业为核心所主导形成的纯市场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未来,“义乌商圈”不仅将进行价值资源的配置(高效运行的经济体系),也将构建起得到普遍认同的价值资源配置规则(合作共赢的政治文明),还将凝聚形成开放包容的价值资源配置规则(求同存异的文化生态),从而冲破地域国界、种族民族、宗教文化等的束缚,由空间层面的跨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跨价值观联合体,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